时间:2024-05-04
周芳
摘要:在我国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信用卡的发卡量和其消费额持续增长.伴随着信用卡的飞速发展,信用卡风险问题也日益凸现,信用卡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卡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信用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业务。如美国信用卡的消费占商业银行总贷款的20%--30%,花旗银行更是超过50%。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从初始阶段到高速发展的过程。据央行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信用卡总量已突破3.31亿张,全年信用卡交易量达5.1万亿元,其中信用卡消费金额2.7亿元。然而,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猛发展,与之相伴随的信用卡风险问题也与日俱增。因而,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严格防范各种风险对信用卡健康发展的冲击,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卡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提高资产质量,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一、信用卡业务及信用卡风险类型
(一)信用卡业务的概念
信用卡业务是指与信用卡产品和服务相关的,包括发卡业务,、收单业务、数据处理和转接活动、资金结算清算业务等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关系的总称。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含义
信用卡业务风险指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中的信用卡风险特指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损失的可能性。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1、信用风险。信用卡风险主要是指因持卡人信用不良,违约拒付而产生的坏帐风险。由于信用卡是免担保、免保证金、免抵押品的信贷方式,信用风险是一个最主要的损失来源。当前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信用风险是信用卡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
2、欺诈风险。欺诈风险是指不法分子恶意透支、骗领、冒用、使用仿造或作废的信用卡以及特约单位诈骗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3、操作和管理风险。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银行资金损失,或者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引起发卡行或客户资金损失的风险。
4、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主要分附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两个不同的主体上。一方面当利率过高时,持卡人的负担加重,难以实现对银行的本息偿还,可以形成风险。而利率过低时,银行的预期收益也将会降低。
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特点
(一)信用卡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银行对每名持卡人的用卡情况实时监控难度大,一旦出现问题,损失转化为现实风险,而持卡人却已经失业或破产,无法还贷,银行滞后风险增大。
(二)信用卡内风险符合“大数定律”
对于银行信用卡业务来说,风险很高或很低的客户,由于其收益风险的正比及其成本因素,他们一般都不能使得银行盈利,而往往产生利润的是风险靠中的客户。
(三)信用卡风险具有分散性
信用卡客户,他们之间完全独立,从事不同职业,位于不同领域,且风险出现原因、时间和地点不会完全相同,甚至无法预料和处理。
(四)信用卡风险具有复杂性
信用卡业务涉及的主体众多,交易场所与环境多种多样,与银行的管理水平、工作人员职业素质、持卡人素养密切相关。而且信用卡风险引起的原因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原因单一,有时多个因素相互交织,情况比较复杂。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問题严重制约着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风险管理理念决定了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行为模式,它关乎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涉及信用卡业务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每一个银行员工的行动理念中。具体体现在一是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二是缺乏差别化管理意识;三是对收益与风险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往往高估收益而轻视风险。
(二)风险控制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在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上没有根据实际要求真正做到定量和定性管理相结合。我国信用卡现阶段多为磁条卡,较易被仿制成伪卡或读出卡片信息进行不法犯罪行为。较低的电子联网率、过时的电子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化和电子化程度较低都会导致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我国国内许多银行并未建立完全的风险评估与计量标准系统,风险管理全面性、精细化不够高。限额管理机制不足、预警时效性不高,侦测鉴别率不足,量化统计与检测不完善。
(三)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
我国缺乏一个跨地区、跨行业、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和征信机构,因而加大了银行进行风险评估的难度,增加了风险管理的成本。信用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制约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
(四)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模式不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绝大部分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模式属于总分行制,即总行和一级分行负责制订业务制度和风险管理政策,二级分行的发卡机制根据总行和上级行的决策进行信用卡业务市场发展、资信审查、帐户管理、风险管理等。这种机构设置的高度集中化与实际业务相分离不仅存在低效率,高成本问题,而且会造成营业机构前端发卡标准不明,渠道不畅,后端风险更加难以得到统一控制的局面。
(五)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的时间不长,对信用卡业务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也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并没有形成一部专门针对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目前商业银行主要依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开展业务,但这一管理办法对发卡机构、持卡人等的权利、义务界定不够明晰,不利于发卡银行对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这与发达国家针对信用卡市场大都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形成明显的对比。比美国制定了专门针对信用卡业务的法律,如《贷款真实性法案》、《公平信用报告法案》、《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信用卡发行法》、《电子资金划转法案》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