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促就业未必是提高出口退税

时间:2024-05-04

田 丰

其他条件不变,某行业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大于国内价格弹性,提高出口退税能很好地促进就业;反之,则应选择减税方式。

调整出口退税率是中国当前稳定外需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其着眼点在于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消费。

调整出口退税率的确能促进就业,因为提高出口退税率,压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在总体上会带来出口量的增长。出口增长不仅会直接导致GDP提高和就业增加,还会通过对消费和投资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于经济增长和就业。

然而,任何政策选择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当总额高达数千亿、可能占2009年中国财政支出近10%的资金用于出口退税时,我们是否还有促进就业的更优政策选择呢?

为了看清楚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就业的影响,我们选择了2007年中国出口前十大行业(根据HS1992两位码)作为考察对象,这些行业出口额合计占2007年中国出口总额的69.4%。同时,也是2008年8月以来中国七次调整出口退税率的主要行业。

提高出口退税率对行业就业的影响机制中,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即行业的出口价格弹性和就业弹性。所谓出口价格弹性是指1%的出口价格变动会导致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而就业弹性则是指产出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幅度。为了评估出口退税对行业就业的不同影响,我们引入 “单位就业资金成本”指标,这意味着在不同行业新增1人就业需要增加的出口退税额。

将出口退税方式下各行业单位就业资金成本进行了比较和排序,可以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就业成本最低的居然是车辆这样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为22万元/人,而非针织服装这样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就业成本竟然是车辆的4倍(81万元/人)。

再细致比较车辆业和非针织服装业,可以看出,车辆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净值高达13.7万元/人,而非针织服装业仅为2.9万元/人,非针织服装业就业弹性显著高于车辆业。因此,车辆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应该小于非针织服装业,但为什么其就业成本反而低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出口价格弹性较高,1%的价格降低导致的出口量变化率将4倍于非针织服装业。

而对减税的行业分析似乎讲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在减税方式下,车辆业的就业成本是服装业的6倍。同样细致比较这两个行业,其中要素密集度和就业弹性都没变,变化的只是国内价格弹性。这两个行业的国内价格弹性几乎相等。此时,服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就业效应就显著强于车辆业。

从车辆业与服装业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方式下,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对于行业就业成本有重要作用;减税方式下,国内价格弹性对于行业就业成本有显著影响。比较出口退税方式和减税方式,发现促进车辆行业的就业应该选择出口退税方式,促进非针织服装业的就业应该选择减税方式。

为了更清晰地看出趋势,我们对数据比较完整的七个重点行业进行了处理和排序。可以发现,出口退税单位就业成本高于减税单位就业成本的四个行业中,既有机械器具这样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也有非针织服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减税就业成本高于出口退税就业成本的行业,同样既有车辆这样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也有针织服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要素密集度不应是就业促进政策选择的关键因素。

同时还要注意到,四个出口退税就业成本相对较高的行业都是出口商品价格弹性低于国内价格弹性的行业;而三个减税就业成本相对较高的行业,其中两个是出口商品价格弹性高于国内价格弹性的行业,仅针织服装有所差异,但差异并不明显。

因此可以认为,相对于传统的、对要素密集度的重视,我们更应该关注价格弹性在就业促进政策选择中的关键性作用。具体来看,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某行业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大于国内价格弹性,为促进就业应选择提高出口退税率方式;如果国内价格弹性大于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则应选择减税方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