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学军
虽然曾经遭受大地震的严重破坏,但经过10年重建、10年振兴和10年快速发展的唐山,现已形成了十大支柱产业。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现辖2市6县6区和4个开发区、1个工业区和1个管理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14万。中国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瓷均诞生在这里,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北方瓷都”。虽然曾经遭受大地震的严重破坏,但经过10年重建、10年振兴和10年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造纸、食品等10大支柱产业。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62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65亿元,经济总量占河北省的1/5强。唐山又是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的港口城市,以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吨、与国内外120多个港口通航的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构成的唐山港,不仅是唐山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黄金水道,而且是京津唐协作区和华北、西北、东北广大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水运口岸和现代物流中心。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的唐山,100年前开滦煤矿的煤炭出口,不仅刺激了第一条标准化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的诞生,而且推动了天津和秦皇岛两个港口的发展。建国以来,唐山的煤炭、建材、板栗等一直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1988年,唐山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以后,自营进出口贸易开始起步,特别是“十五”以来,唐山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67.6亿美元,年均增长49.6%,总量增长了5倍。外贸依存度由2001年的4.4%提高到2005年的10.8%,其中出口从3.26亿美元增加到11.97亿美元,增长了3.7倍,进口从2.03亿美元增加到14.5亿美元,增长了7倍。2006年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完成进出口总额34.64亿美元,增长30.7%,其中出口完成19.7亿美元,增长64.7%。几年来,我们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上,实现了六个突破:
出口产品结构的突破
“十五”期间,全市出口商品总值达33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88.6%增加到91.1%。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由4808万美元增加到1.88亿美元,增长3.9倍;钢铁产品出口由850万美元增加到2.7亿美元,增长31.8倍。2006年钢铁产品出口突破7亿美元大关,成为我市出口贸易的强有力支撑。目前我市主要出口商品种类已达200多种。
开拓国际市场的突破
通过拓展开发与重点培育,我市商品已出口到171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巴西、韩国、印度、美国、日本已成为我市较为稳固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在2亿美元以上;对大洋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提高到13.67%和12.87%。
民营企业出口的突破
民营企业出口五年增长了13倍,成为我市对外贸易最富潜能的生力军。全市民营出口企业已超过600家,2006年出口达到48022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近1/4。
外贸主体多元化的突破
2006年,全市有外贸经营资格的内资企业700多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460家,出口额千万美元的骨干企业达38家。国有、三资和民营企业三分天下,进出口额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1%、33.9%、33.0%。
实施品牌战略的突破
为推动我市贸易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鼓励进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各类质量产品认证500多项。涌现出“三友”、“弘业”、“惠达”中国名牌,“惠达”、“盾石”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30多个。已经建成国家进出口基地1个,省级出口基地6个。
与出口增长相适应的进口突破。
“十五”以来,我市进口累计达50亿美元,主要进口商品有铁矿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其中铁矿砂进口突破30亿美元,唐山港成为环渤海地区铁矿进口的主要口岸,有力地推动了唐山乃至华北地区钢铁行业的质的提升和量的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口对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和加工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已深置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浪潮,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的难得机遇;已置身于我国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难得机遇;已置身于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大势,面临着京津唐协作区和城市群迅速发展的难得机遇。特别是曹妃甸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为我们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
为了更好的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在七个方面努力打造外贸发展竞争力。
狠抓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推动钢铁出口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延伸产品链条,尽快实现由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出口向终端产品出口转变,努力提高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采用先进工艺,努力提高陶瓷、化工、服装、地毯等传统大宗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加强机械、电子元器件、焊接材料、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高压电瓷等机电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农副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在海水养殖、家禽、肉类、蔬菜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出口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深加工农副产品的出口。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以打造中国名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为着手点,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争取一批出口品牌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支持和帮助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的注册申请,进一步提高“唐山制造”的国际知名度。引导更多出口企业积极从事企业及其产品行业认证、国际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安全认证、原产地认证和社会责任认证工作,获取国际市场准入“通行证”,进一步提高我市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着力建设出口基地
走“以质取胜”之路,进一步把国家级建筑陶瓷出口基地做大作强;努力把6个省级工业品、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出口基地;支持和培育芦台自行车零部件产业群、玉田电子元器件产业群发展,使之尽快成长为省级出口基地。同时,以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为契机,争取政策支持,在沿海开发区建立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以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体,把农产品、服装、电子、陶瓷、PVC制品作为发展加工贸易的突破口,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生产的转变,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在提高加工贸易品质的同时,扩大加工贸易总量,使加工贸易出口增幅保持在30%以上。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度开拓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巩固扩大俄罗斯、印度、韩国、台湾地区等重点传统市场;大力开发非洲、拉美、大洋洲、西亚和东欧等新兴市场,高度重视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港澳等与我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市场。努力实现我市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格局,分散市场风险,增强应变能力。
全面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完善涉案应诉机制,健全出口产品预警机制,建立国内产业损害调查机制,全面提高我市产业安全。同时加强应对贸易摩擦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应诉维权或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自身企业利益的能力。
努力扩大进口,充分发挥进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把扩大进口与国家经济战略安全利益结合起来,建立境外重要能源、基础原材料、紧缺资源的供应基地;把扩大进口与服务“三农”结合起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把扩大进口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服务我市精品钢材、优质建材、基础能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产业基地”建设;把扩大进口与国内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满足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