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世界能源城市:宜居宜业不是梦

时间:2024-05-04

杨巍

诸多世界级城市的兴起与石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些城市都难以让人与污染、恐惧挂钩,在人们的印象中,它们是宜居宜业的所在,甚至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

从西欧的鹿特丹到北美的休斯敦,从中东的迪拜到东南亚的新加坡,这些举世闻名的港口城市,是镶嵌“世界石化地图”上最闪亮的“石化之星”、“能源之星”。与生俱来的“天赋”——或有着丰富的资源禀赋,或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或二者兼而有之,使它们一跃成为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而后天形成的“资质”——跳脱出单一的石化产业,将触角朝产业结构多样化延伸,使之成为宜业宜居的世界能源之城。因此,它们给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石化产业井喷的繁盛之景,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成功颠覆了人们一提起“石化”这两个字眼就自然而然联想到黑烟污水的成见,而是烟囱管道与蓝天碧水、花鸟虫鱼相得益彰的和谐之景,同时也给新兴的能源城市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迪拜:从“石油美元”到“旅游美元”

828米高的迪拜塔、七星级的帆船酒店、棕榈岛……相信在大多数人眼里,迪拜几乎就是奢华的代名词,是沙漠上的梦幻城市,每年千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这里观光度假旅游。不过,你很难想象这颗炫目的“海湾明珠”,它曾是座纯粹的石油之城。

1960年,在距离迪拜海岸线12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石油,并随着9年后第一桶原油的出口,迪拜的石化工业之路便由此铺展开来。近20多年来,迪拜奉行自由经济政策,利用“石油美元”建设了一系列现代化配套基础设施,堪称黄金堆砌的城市。据统计,迪拜近年来用1000亿美元的资金,创造了264"建筑奇迹,使之为世界顶尖建筑设计师的天堂。然而,毕竟可供开采石油资源量有限,终究会面临枯竭。因而,迪拜人清醒地认识到:若一味地靠天吃饭,子孙总有一天会退回“穷迪拜”。

为了创造新的繁荣之源,迪拜打破以油兴国战略,用全新的思路和观念,凭借基础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传统的转口贸易优势,大力发展非石油产业,汇集了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成为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交通运输、旅游和购物中心,其中最具代表性当属“石油美元”到“旅游美元”的华丽转身。如今,迪拜实际上已非传统意义上的“石油城”了。自2003年起,迪拜旅游业的收入已经超越了石油收入,占据GDP的10%以上。2008年,迪拜的石油工业收入只占年国家经济总量的6%,而94%则来自于繁荣的商贸经济和正迅速掘起的旅游业。

此外,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在迪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除了建成投产阿联酋最大的两个非石油工业项目——迪拜铝厂和迪拜干船坞之外,还涵盖了从媒体到食品加工业、电信业、体育、金融和生物科技的所有领域。一座名符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将在沙漠之洲上继续创造奇迹、创造神话。

鹿特丹:郁金香,风车,炼油基地

漫步在鹿特丹的街头,充满浪漫风情的西欧隋调扑面而来:新马斯河从城中涓涓流过,极富荷兰风情的风车随风旋转,雄伟的圣劳伦斯大教堂高耸入云,姹紫嫣红的郁金香香风阵阵,谁又会想到这是座高度工业化的城市呢?

20世纪初,鹿特丹凭借连接欧、美、亚、非、大洋五大洲的区位优势,超过5亿吨的年吞吐量和四通八达的港口运输网络,赢得了“欧洲桥头堡”与“世界最大港口”的美名。这个“欧洲门户”之城,政府继承了荷兰人经商的优秀传统,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使之成为具有国际规模的世界贸易中心。“二战”后,荷兰利用上世纪50年代世界“廉价石油”时期和自身海运大国的比较优势,发展大规模的石化工业,鹿特丹迅速崛起为世界三大炼油基地之一,一条西起北海沿马斯河向东延伸到多德雷赫特市、绵延50公里的沿河石化工业带便在这里形成。同时,港口工业园区下长达1300公里的运输管道连接着园区内的公司,并将原料运进或运出内陆,树立了鹿特丹港作为欧洲油气管道运输网起点枢纽的核心地位。

食品工业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以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巨头的贸易、存储、加工以及运输公司全聚集于此。而且,鹿特丹对于欧洲一些大型超市来说,它是他们位于海边的超市,他们可以在此找到他们想要的所有东西。发达的石化工业、贸易和航运业也促进了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新加坡“花园”里的石化巨人

它是全球三大石油贸易与炼化中心之一,亦是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城市,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称谓在它身上却无不妥帖。

自1891年开始石油贸易活动以来,石油行业一直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西部约占国土面积5%的裕廊工业区则是它工业的心脏和命脉。完善的交通网络,靠近国际航道深水港的地理优势,独立的存储设施(拥有超过1600万桶石油存储能力)和完备的物流保障体系,为输^原料和输出成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再加上政府始终坚持“不干预”的态度,使新加坡成为亚洲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定价中心和亚洲能源中心。

它之所以又称为“花园城市”,这得益于它向来奉行传统能源与洁净能源并行的原则,并通过资源的优化整合与产业的合理布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凡到过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人,无不惊叹于这里化工与自然水乳交融之景,绿树鲜花掩映下的炼油厂、输油管上啁啾的小鸟……这里还建有10多个公园,使裕廊成为工业区兼旅游区,并被称为花园工业镇,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等社会服务设施也协调并进,使裕廊工业区成为生产和生活综合体。

如今,新加坡致力于发展成为开发、制造及出口洁净能源产品的枢纽,其洁净能源产业以太阳能为中心,涉及燃料电池、天然燃料资源、风能、潮汐能、能源效率和碳业务等多个领域,预计到2015年,将为新加坡经济带来17亿元的经济增值及7000个就业机会。

休斯敦:

世界石油中心,你来了就不再想走

就像自由女神像之于纽约、哈佛大学之于波士顿—样,NAsA和NBA火箭队可以说是休斯敦的标志。其实,这座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舒适宜居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在港口,输油管道掩映着白沙海滩、森林草场、蓝天白云;在街头,造型简约的太阳能路灯利用白天积聚的能量发出温馨的光亮;歌剧院与话剧院时常是座无虚席,芭蕾舞、交响乐、好莱坞电影轮番上演。而且,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是一座不会给人带来生活压力的城市——居民无需付州、市收入税,房价也极具吸引力……在当地人眼里,它是一座“你来了就不再想走的城市”。但是,在20多年前,它还是一座完完全全的石化之都。

1901年,休市附近的斯宾德尔托普传来发现石油的消息。这则消息立即吸引了世界大小石油公司包括“七姊妹”在内的国际石油寡头纷至沓来,引爆了它第一次的经济高潮。1930年,德州东部再次发现大油田,将休市的工业化再次推向高潮,并在此后的10多年中,使墨西哥湾一带的炼油能力占据了全美的1/3。“二战”又给休市带来了第三次工业化高潮,联邦的战时合同和军事采购客观上推动了它产业结构升级,石化产业开始崭露头角,工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迎来了经济繁荣的顶峰。然而,在这繁华盛景背后潜藏着弊端——严重依赖石油导致产业结构相对缺乏弹性。很快地,这一弊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暴露无遗,世界油价的暴跌与石化行业的萧条重创了休市。

当务之急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在多元化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德帅I医疗中心和休斯敦宇航中心的建立。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石油起家的慈善家安德森就萌生出在当地建立医疗中心的梦想。1941年,德州大学在安德森开出的丰厚条件“诱惑”下,在休市建立起肿瘤研究医院。如今,它已是由23家政府机构和23家私营医疗机构组成的德州医疗中心,是世界最大的医学研治中心,在肿瘤、心脏病治疗领域首屈一指,每年的经济效益达135亿美元。与此同时,它作为NASA航天中心的所在地,每年源源不断地吸收着达4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并孵化出1300多家的小型科技公司。

第三产业也是休市成功战略转型的助推器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比例上升,增加值占地区总产值50%以上,其中商业和金融业最为突出。再加上移民的大量涌入,使休斯敦经济呈现出了蓬勃的活力。到20世纪90年代末时,尽管石油业还占有相当的地位,但休市已然摆脱了对能源经济的依赖,产业支柱完成了从石油石化为主向多元化的转型,成为典型的新型能源大都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