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金错刀
第一次看到《企业方法》时,感觉它在书架上太不显眼,而且名字如此乏味。尽管如此,我还是买了一本。我想知道,从对“知识英雄”的关注,到对“中关村财富之源”的挖掘,刘韧以一个记者而非学者的身份,如何来实现这一惊险的跳跃。
我看到了两个关于《企业方法》的悖论。
《企业方法》的第一个悖论是:刘韧自己已经提出:传奇是管理的悖论。从传统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看,中国IT行业的发展的确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传奇”,IT企业在发展中存在那么多似乎是“越轨”、“反常”、“悖论”性的东西。这些越轨的“悖论”,有时候正是“中关村财富之源”的核心机密。其实,对于中关村,大家都有许多令人关注的“为什么”,但是鲜有人去揭开背后的“为什么”,在《企业方法》里,我看到了一个翔实且好看的解密版本。企业如何组织、如何运营;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如何去制定;企业文化如何形成、如何发展;人才如何吸引、如何关注;财务如何结算等等,每个专题都具有强烈的实战特色。
第二个悖论是:创新是方法的悖论。熟背唐诗宋词三百首,并不能保证你能成为一个诗人,因为这未必能证明你有“创造性”。
《企业方法》更像一本成功企业“操作手册”,但经营企业太复杂了,“创新”行为使得企业的行为变得扑朔迷离、缥缈不定,惟一不变的是变。在对“创造性”的理解上,《企业方法》的史料价值高于其在方法论上的价值。
合上《企业方法》,我忽然想起了一则寓言:
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在榆树底下的土路上行走,忽然老人问小孩:“你上学读书,这是件好事。你既然读书识字,现在告诉我眼前这个马蹄印里写的是什么?”
“马蹄印里没有字呀!”
老人说:“如果你看仔细些,你就可以看出这是那匹灰色母马的蹄印。马蹄铁上已经掉了3个钉子。假如它明天这样进城拉货,就会失落蹄铁受伤回来。 孩子,有些记载是不用文字的,一个人要在世上生活,必须能阅读这些才行。”
每个企业的面前都会有许多这样的马蹄印,虽然它是昨天留下来的痕迹,但是读懂它,一样需要善于发现的眼力和智力。
这也是《企业方法》让我动心的最大理由:让你见微知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