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二十七)

时间:2024-05-04

靳国君

周元吉缓缓说道:“廷秀(杨万里字)早年给孝宗上《转对札子》,在札中点出,地方乱增赋税之重远超前朝,粟在一倍以上,帛在五倍以上,钱是数倍。豪强凭权势兼并土地,‘阡陌相望,而多无税之田,他们把赋税以各种名义转嫁给农民。州县超前收赋税,急如星火,‘丝蚕未生,已督供输;禾谷未秀,已催装发,不超前完成,则被投入监狱。”

陆游说,这是逆耳之言,廷秀剖肝沥胆,孝宗阅后默然深思。

章德茂感叹:“灾年,农民抗租、抗税,抢仓、抢粮,不去为盗,安能活命?南迁以来,农民造反未断,聚啸山林,流布各地。早有钟相、杨幺,又有范汝;继之有管天下、何白旗;后又有李金,前几年有陈峒、邝深……”

周必大称是:“重赋苛税不减,民心可覆舟。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贪腐不治,恶吏必害国。春缴秋赋,超前两季,祸国殃民,廷秀的札子,孝宗深纳,两次诏告天下,方得遏制。”

又言,语带惋惜:“孝宗时有掣肘之忧,理乱犹多未竟之事。”

赞曰:“孝宗在位二十八年,为南渡中兴之君。”

他说,孝宗严以自律,崇尚节俭,一鱼可食三天,日居穿旧衣,多年不动宫中专用之钱,乃至内库钱币绳索腐断。孝宗所好者,百家典籍,余则盆景尔。后宫御花园,数大盆植莲,远观近视,徜徉其间,寄思赏心,时有默诵《爱莲说》,恬然自得。孝宗常言,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朝中人当引领风气之先,修德立身,教化风俗,孝宗言行如一。

众人纷言,每有水灾、旱灾、蝗灾、地震,孝宗必诏国库拨银救济,令地方减免赋税,抚恤灾民。一年绍兴流民多死,立罢守臣、县令。蝗灾,两三年一小灾,五六年一大灾,颁“淳熙敕”,是治蝗救灾专法,令路府州县,多方灭蝗,保黍稷,泽被灾区。人称圣君,无愧焉。

“贪腐不除,危及后世”

众人说来,皆曰治国不易,孝宗功不可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君非神人,秦皇汉武又如何?不可求全责备,来日却待光宗。

三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孝宗为太上皇,居重华宫。光宗初即位,即召回杨万里等能臣,调整三省六部重臣,依靠留正等四大臣辅佐。他数召大臣轮对,大臣披肝沥胆,他似虚心纳谏,陆游几次上札言事。

他在札中,力主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坚持恢复中原大策。对吏治,多有谏言,他说岳少保言“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财”,其言乃为金玉。金兵进犯中原,兵不如我众,器不如我坚,国不如我富,在万国中,我大宋财富高居首位,每岁收入,各国望尘莫及,然我大宋何以退居江南?此无他,军心不齐、民心涣散,贪腐所致也。武官怕死,文官爱钱,大敌当前,临阵带兵降敌者有之,率部脫逃者有之,及战则溃不成军,或不战而退。朝中高官,是战是降两意相左,主降者为私欲而上下其手,祸国殃民。

陆游所言,句句中的。单说军纪,已混乱不堪。战时逃兵,非但不追责,三年内归队,反而有奖。

陆游札中说:“当朝,圣上英明,三十年国力由衰转盛,北来的百万逃民已立业,或叠梯田,或开荒地,或改旱田种稻,优良稻种已达五十余种,栽接剥治,各有其法。或在城中百业为工,生产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联通五十余国。”

他说:“以愚见,窃以为当务之急当治贪腐,有贪腐亡国者,殷鉴不远;治贪腐兴国者多矣,治贪腐而亡国者,从三皇五帝到于今,未之闻也。贪腐不除,危及后世,经济强盛,付之东流。”

一次光宗召见,问其头续纷繁,其意如何?

陆游答曰:“窃以为,长远计,广选人才,不论远近亲疏,不论门第,重用廉能贤吏。当务之急,治腐必治吏,从重臣始。治腐必救民,要轻民赋,减负担,普降皇恩,民心归顺。”

他说:“世风可忧,圣上当慎独,多思,厉行节俭,振衰起弊,激浊扬清,一扫奢华之风、颓败之气和靡靡之音,养吾浩然正气,长我民族志气。依法行之,以德论之,以阳刚之气导之,重整河山,恢复中原,积以时日,待机可为。”

光宗面有喜色,言道:“卿乃国之干城,所言甚善。”善则善矣,陆游却不知光宗乃非明君。

光宗即位几月,已渐露疲态,力不从心。

五月,左丞相周必大被罢免,原来这是谏议大夫何澹乘乱而为。

何澹,状元及第,心在官位,急于荣进,谋私忘国,阿附权贵,嫉才妒能,斥逐善类。初入仕途,显谦谦君子风,为周必大看重,周必大推荐其为学官。两年后,右丞相留正识人有误,力荐,使其升迁,其转而对周必大心有猜疑, 又忌其德正。待其依李后之力,官居谏长,则以怨报德,他弹劾的第一个人,便是周必大,数次弹劾,周必大遂遭策免。增设台谏之官,原本是周必大奏请,当年孝宗采纳,周必大却受诬于何澹,周必大感叹:“世事不可预料至此,为人难亦哉!”此时,谏官可“风闻弹奏”,不需证据,弹劾有误,并不追责,是为广开言路,却留下一大漏洞,诬告有机可乘。周必大遭贬,左迁潭州(今湖南省长沙)通判。

一日,何澹与友人刘光祖谈及此事,刘光祖劝说道:“周丞相德、才、能俱佳,孝宗谓其刚正,不迎合,不附丽。论政为国,出谋划策,议论精洽。他权兼兵部侍郎,奏请圣上要重侍从,以储将;增台谏,咨询国事、监督官吏,以广耳目;择监司、郡守,后备,以补郎官,是长治久安之谋。秦桧忌刻,驱逐人才,流弊至今,不除不可。周必大倡议,‘储备文武人才,于和平之时,是为后世谋。你怎可弹劾他?”

刘光祖又苦心规劝道:“周必大历任朝中各要职,其门多佳士,万不可牵扯他所推荐的人才,更不该以个人好恶待人。”何澹本是气量狭小之人,心怀妒忌,他不听好言相劝,构陷成性。未几,何澹再弹劾,上命周必大再迁隆兴府通判。周必大坚辞不就,又迁潭州通判。未几,再两变。宁宗即位,致仕。后又与赵汝愚、留正被列为“伪学”罪首。

同气连枝

对陆游,何澹也是除之而后快。

在官廨,他对人说道:“陆游的诗有甚佳处?有人说其诗是经典,佳评不足信,依我之见,是嘲咏风月,刊刻专集不足观,雕虫小技而已。”

随后,他弹劾陆游“其前后屡遭白简,所至有污秽之迹”,攻其“嘲咏风月”,趁势又鼓动别人弹劾,一时依附何澹者,借题发挥,陆游遭罢。

这是陆游第四次被罢官,不由仰天长叹:“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必大感慨更深,叹曰:“世不皆君子。识人有误,反遭其害,史上多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识此类人,难矣!”

杨万里对陆游说道:“谗言三至,慈母不亲。谗言如浪深,为害甚烈。知人知面难知心,防也难哉!无此类人,人世其为人世乎?”何澹后升为御史中丞。

五年后,在上饶带湖闲居的辛弃疾,也因何澹两次构陷,竟被撤免了祠禄待遇,成了“白衣卿相”。

周必大谪迁,连受重挫,屈左相之尊,去做潭州通判,坦然处之,仍勤于政事。公余,不赴雅集之会,灯下与友人编辑欧阳修诗文全集,欲尽终生敬慕之心、传承之意。陆游驰书,言,欧阳文忠公,一代文宗,引领转变文风,沾溉百世。编其全集,惠及后人,苦心可钦。

陆游对几子说道:“欧阳修思深,支持范仲淹庆历新政。其人好学,藏书万卷,每入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朗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子虡感言:“日无暇时,枕上、马上、厕上读书如常,谁人可及?”

陆游道:“学问‘三上得之,日日增时,超凡!”

史载,周必大与友人遍搜旧本,旁采先贤文集,钩沉校勘,对比考证,参校同异,一字一句必加考核,仅手抄本一篇《秋声赋》三十多种,一一查验校订,即费功月余,可见用心之精,细过毫厘,不留瑕疵。历经六年岁月,终于编辑完成欧阳修诗文全集一百五十三卷、另卷五卷,是为史上著名善本,后被收入《四库全书》。

陆游与周必大诗文往返,有远隔千里之叹。周必大受“伪学”之陷,在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乡居后,有人诋毁、攻忤,传播流言蜚语,周必大听闻,无惧,一笑置之。人云如此刚正,胸襟气度广于四野。这在陆游意料中。对周公处变不惊,诗领风骚,颇感欣慰,奉诗祝愿。

周公得乡邻意,率众集资,建三忠堂,纪念乡贤文忠公欧阳修、忠襄公杨邦义、忠简公胡铨,亲写铭文,颂三人道德文章,教化鄉土,传于后世。陆游历数周必大忠国、爱民、重史、修文之行,告诸友。周公离京十一年,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七十七岁时,恢复名誉,追复为少傅。

周必大七十九岁逝世,陆游闻讯,“奔赴不遑,涕泗澎湃”,言道:“周公为相,鞠躬尽瘁;为友,披肝沥胆;为文,呕心沥血,百代之师!”

他两日不食,挥泪痛写《祭周益公文》,追忆风华之年,“始至行在,见公于途”,他写道:“得居连墙,日接嘉话……从容笑语,输写肝肺;邻家借酒,小圃锄菜;荧荧青灯,瘦影相对,西湖吊古,并辔共载……淡交如水,久而不坏……” 沉痛倾诉五十年情谊、相知挚情,寄托悲慨。陆游哀甚,病数日。

后,朝廷封赠周必大太师,谥号文忠,宁宗题篆其墓碑曰“忠文耆德之碑”,盖棺论定。陆游得知,心情释然,为之欣慰,对人言曰:“周益公学行致远,高风亮节,得其所哉!其一生著述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已行于世,死无憾焉。” 欧阳修后人,敬以伯祖之礼,祭之。

陆游对几子说周必大,言曰:“周公长寿,却远超长寿者。其生命之长,亦有宽、深、高之度,尔等当效之。”

有客曰:“生命有涯,求生命之长者,长而有之,是为三餐乎?黎庶安于畎亩,乐其所乐,可也,吾辈岂可?噫!惟斯人生命之长,却独有学之深、识之宽、格之高。惟斯人,吾谁与归?”

周必大左迁后,宫中多事。光宗有一黄爱妃,皇后李凤娘早有妒意,见光宗体衰多病,盘算多日,指使内侍,突然打死黄爱妃和一宫女,光宗忽闻,大惊失色,精神错乱,辄感恐惧,难理朝政。至此,奏折统由皇后李凤娘一人独断。

李凤娘本一恶妇,弄权无忌,祸乱朝纲,封本家三代为王,两侄官拜节度使,恩荫亲属二十余人入仕,他们的百余名侍从,亦受封为官。孝宗在重华宫几次点拨李凤娘,并嘱不可急于立皇太子,要积以时日,择贤而立。李凤娘心怀不满,添油加醋说与光宗,渐而两人孝心泯灭,不顾人伦,冷落孝宗,病时不探视,节日不拜见。左丞相留正、兵部尚书罗点、枢密院知事赵汝愚、给事中尤袤、中书舍人陈傅良和彭龟年等一众大臣,每每进言相劝,晓之以人伦,动之以亲情,甚而扣头流血哭谏,光宗拂袖不纳。孝宗弥留之际,想见光宗一面,不得,死时竟不治丧,惨矣!百官见李后包藏祸心,朝政纷杂芜乱,治国无望,心中忐忑,有臣暗曰:“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豺狼成性,残害忠良。正风不张,阳气殆尽,正义安在?恐宫中府中再无宁日,国运何如?”

(未完待续)

(编辑·谢奇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