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措并举助力大学生走稳就业路

时间:2024-05-04

云中

2022年,高校畢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预计将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为此,国家作出一系列部署,各地各部门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启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通过推动就业和育人一体化,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人社部联合教育部等十部门启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并发出了给2022届毕业生们的一封信,强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会同各方,强化政策落实,优化服务,助力大学毕业生们开启人生新航程;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作用,力争2022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共青团中央也提出,全团要确保帮助10万名以上大学生就业,并认真梳理今年以来“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各项部署落实情况,要求全团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协同联动,以就业困难大学生为重点,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大学生成才发展,实实在在帮助10万名以上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住大学生就业基本盘比往年挑战更大、任务更重。

而就业增幅创新高、就业竞争加剧是今年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实情况。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用人需求缩减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线下招聘暂停,企业用工收紧,线上资源不足和签约率下降,这些直接导致了企业招人用人数量的减少。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区域分化进一步明显。“北上广深”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大学毕业生们的首选,薪资水平和个人价值成为了职业的重要考虑点。另一方面,体制内成为热门词汇,考编制、考公务员和进事业单位成为大量毕业生的目标。2022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与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招录进一步吸纳高校毕业生,共计划招录11.6万名应届生,比去年增加0.9万名。热点职业的集中,使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都挤在了同一艘船上,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

这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业难”与“招人难”的现象就依然会并存,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就依然会严峻复杂。

大学毕业生应从实际出发,切忌眼高手低,只有切实估计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合理调整就业地、薪酬、岗位等预期,才能迈好进入社会的第一步。

很多面临就业的大学生,缺乏对未来职业的准确定位,好高骛远;缺乏对自我发展的准确目标,盲目跟风;缺乏对自我能力的准确认知,不切实际。

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是奔着好专业和热门去的,没有根据自身发展和兴趣爱好进行认真思考,在大学期间也缺乏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导致面临就业时对职业没有准确定位,当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值有差距时就显得茫然无措;受价值观影响,很多大学毕业生更关注职业的薪酬和单位的福利待遇,而没有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与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结合起来,当面对职业选择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身能力和潜力能否与职业匹配也没有认真的思考,在职业的双向选择上容易失败。

客观地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多重因素,需要供需双方的努力。除了从大学生供方角度考虑,从需方来看,排除那些火热的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也需要拿出自己的高招,拿出切实可行的招聘人才的方案,招得进人、留得住人,才能快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行业技术水平。这也能从一个侧面对大学生职业选择进行分流,从而间接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是国之栋梁、民族的未来,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体社会的发展进步。确保大学毕业生顺利进入适合的工作岗位,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也是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保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