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在北京冬奥会当志愿者

时间:2024-05-04

当熟悉的“雪花,雪花……”的旋律在耳边低徊,当肃穆庄严的金色大厅荡漾着志愿者们完成工作幸福归来的愉悦,我的心也悄然落地。虽然双层口罩的防护已让我的大脑有点缺氧,但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却越来越多……

郝宸葳在开幕式彩排现场

2020年11月的一个中午,在清华大学紫荆园食堂的门口,我给家里打去电话,询问是否要报名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者。当时我并不清楚冬奥会的志愿者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但是看到招募志愿者的启事,我很想抓住这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勇敢地去吧!”电话那头,家人给了我坚定的支持。于是,我更加堅定了要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决心,成为志愿者,服务冬奥、服务国家,展现清华学子风貌,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曾经,当我坐在台下,听辅导员老师分享其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伟大复兴”方阵的故事时,内心充满了羡慕,而今我也终于有机会成为故事中的人物了。

与对外联络组场馆礼宾岗结缘,有报名时的一时兴起,也离不开准备面试时的认真努力;坚持志愿者的身份到今天,源于我长期以来吸收身边的正能量,耳濡目染,在心中汇聚起满腔热忱;能在金色大厅服务又有机会出现在冬奥会开幕式央视《新闻联播》的镜头中,不是带队老师的刻意安排,而是几次演练自己都在这个点位上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回报……

做冬奥会志愿者,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辛苦。虽然开幕式上近四个小时的笔直站立让我腿痛脚麻,再加上前几天装运物资的辛劳甚至让我有点精疲力尽;虽然隐隐约约的烟花光影和其他“战友”分享的观看开幕式的照片让我心生向往和羡慕;虽然开幕式结束后打开手机微信里都是问我在现场看是不是更震撼的留言……但我依然很幸福、很满足。       报名成为冬奥会志愿者,我的初心就是服务他人、提升自己,我的使命就是完成冬奥组委分配的志愿任务,也许我错过了很多精彩的瞬间,但在服务中我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的当下,中国开创性提出的“闭环管理”要求我们对外联络组的志愿者要提前进入角色。一边是相对舒适的住宿条件和驻地体贴的服务,让我们很舒心;一边是除夕前夜紧急进入闭环的命令和67天的闭环隔离生活,又难免让人觉得枯燥,特别是工作中和面对外宾时,要把科学精准的防疫举措和平时演练的接待服务规范付诸实践,需要的不仅是对流程的高度熟练,更需要随机应变。所以这时候就需要靠着一股自信的力量,推着自己不断向前。这股力量,可以让我们一群人七点起床、凌晨入眠,接力完成2000多件嘉宾观礼手提袋的装袋工作;可以让我们一群人每天上下楼几十次运送、摆放物资;可以让持续站在看台5个小时的志愿者不喊冷,让安装几千个椅套的志愿者不喊累,让近距离接触大量外宾的我们服务态度永远保持热情阳光。驻地专班老师的镜头里,是我们迎着朝阳挥手走上大巴的精神抖擞,是我们伴着星光身体疲惫但仍斗志昂扬的青春面庞。

信任的力量是团结的力量,是后盾的力量,是青年的力量。在闭幕式前的三个小时,39名志愿者需要完成1000余件的物资包和节目单的摆放与看管,大家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室外温度虽然很低,但是轮流交替的室外值守让腿脚不冷了、心里更暖了。闭幕式上,下一个举办城市米兰市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市市长的座席位于我负责的区域,我需要在他们落座后及时通知礼宾团队的老师以引领他们参与会旗交接的仪式环节。我看到过两位市长戴着口罩的照片,心里没有把握在人群中准确认出他们,但是我的志愿者战友们都努力帮我记住两位市长的模样,然后一直在群里交流沟通他们的去向,最后我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成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是郝宸葳的梦想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一个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更全面地展现给世界。这半年多来,从四个冬奥志愿专项组的成立大会到七个专项组的出征仪式,从丰富多彩的礼宾训练营到离校出征时校领导的送别致意,我内心澎湃着的激情从未减弱。作为清华大学新百年征程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一代,我要尽己所能,接力传承清华人应有的勇毅和担当。

在北京冬奥会当志愿者的日子,是我人生经历中多彩的一笔,这份与冬奥结下的深厚缘分将化成一本青春纪念册,把一个个美好而又难忘的时刻永存其间。

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们与吉祥物“冰墩墩”合影

(编辑·李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