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阿辰
16岁,家道中落,父亲破产,他从富二代跌落至穷光蛋;18岁开始创业,为父还债;21岁重返大学,建成首家油桐基地。6年时间,他在荒山上开垦着梦想,从破产富二代到创一代,杨安仁用大写的坚持书写着青春。
出生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的杨安仁,16岁之前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其父的桐油加工厂,每年收益数百万元。可2008年,父亲突遇严重车祸,公司失去主心骨,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负债率一度达206%。家里卖车卖房,借遍亲朋好友,杨安仁的生活一下跌至谷底。
18岁,杨安仁高中毕业,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大学,接替执掌父亲的公司。青春的血液里,只有责任两个字,他想用努力重换回家人的安定。早些年,父亲经常带他参与公司一些业务,凭着这些经历,他和团队一起探讨公司破产的原因,寻求方法。原先,公司经营单一,今后“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加工模式,在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全盘掌控成本风险的同时,还能研发出更多、更精细的优良副产品,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杨安仁信心十足做出了决断。
可是,一体化模式,首先要有自己的原材料供给,杨安仁直白想到的第一招,便是自建桐油基地。18岁的青年,做起了开山梦。
最初,没有人愿意把手中的山林卖给这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他代表公司四处约谈租地事宜,可处处碰壁。无奈,杨安仁只得自己寻找着合适土地。在偏远的山村里,他敲开一户看山老人的大门,说明来意,老人上下打量他,说,“小伙子,就你,开山?你晓得这里的苦不”,不容商量,老人一口回绝了他。可这片荒山无人耕种、价格相对便宜,执拗的杨安仁一再上门表白心意,他甚至还给老人及村里人描述了一番自己对林场的远期规划。老人们被年轻小伙的热情感染着,竟纷纷劝着村支书,“这山荒着,不如租给他吧”。在寻山磨破5双运动鞋后,2010年,杨安仁用卖房、借钱等途径凑来的第一笔资金,开发了第一片基地——1765亩集体土地资源。
山里,没有水、路、电,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要去20公里外的山下购买。杨安仁没有被吓倒,他收拾了几件衣服,和母亲打了声招呼,便赶到山里扎根下来。修路,挖沟渠,扯电线,作为老板、带头人,杨安仁每天马不停蹄忙碌着。没干过重活的他,白天和员工一起挖坑、种树,手上不出两日便磨起血泡。半年的埋头苦干,荒山通了水、电,铺了通往山外的水泥路,成批成批的油桐苗被细心栽在了山岭间。
可也因为昔日荒山的缘故,油桐林里缺少天敌的杂草疯狂生长着,与油桐苗一起争抢着阳光、水分。当务之急,杨安仁买来各种除草试剂,一小块一小块田地试用着,最后他选择了价格贵于国产的美国灭草药物。当时,有人质疑,除草用这么先进的药物,成本不是太高了?杨安仁没有做声,他闷头继续试验着,独创性发明了适合山地的喷施技术,将除草成本降低到传统除草成本的三分之一,效率却提高了10倍以上。这项技术引起了林业部门关注和扶持,作为贵州省第一个规模化种植基地,基地借机再次扩大了规模。
杨安仁尝到了技术的甜头。2013年,基地建设粗具规模,他却想到了重回校园。拿起丢下三年的课本,突击复习,杨安仁顺利考入鲁东大学农学院。他则整夜泡在商业网络论坛,并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烟台当地各大商铺,分析经营模式、客户定位等。杨安仁的心里,还有一个更大梦想,他想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实现高科技农业生态发展,为工业提供健康、安全的原料来源。2014年,在导师帮助下,杨安仁利用学院实验室的专业设备,耗时一年多,对自己基地内的土壤及产品做了深层次的研究,由此对基地产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规划。
在杨安仁的运作下,基地已扩展至万亩,桐花飘香在昔日荒山间。预计,油桐基地2016年的总产值达1768万元,这些,将足够偿还公司以前欠下的债务。
6年时光,从逆境中突围的杨安仁,走得艰辛又踏实。可是,青春无悔,瞅准目标,坚定不移走下去,你的故事终将成为传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