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挥农综开发优势推进“藏粮于地”战略

时间:2024-04-23

唐双福

当前,我市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要让土生土长、扎根农村的农民群众不离土、不离乡也能增收致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前提,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就政府和市场而言,确保稳定的粮菜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抓好主要农产品供应核心基地建设十分必要。因此,推进“藏粮于地”战略,提高土地综合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于实现耕地开发“当期有效益,长远有能力”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推进“藏粮于地”战略,重庆的创新探索已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农田投入增长为“藏粮于地”创造了更好条件。目前全市通过创新投融资方式,为建设高标准农田已立项34个,预计银行贷款总额达5.92亿元,目前已有5个项目落地,获得贷款7028万元。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藏粮于地”激发了新活力。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按照“水利化、机械化、便民化、产业化、生态化、长效化”的建设标准,在全市不同区域建成了不同类型、不同形态、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205.2万亩。三是生产生态条件改善为“藏粮于地”营造了新环境。近年来,我市农综项目区设施建设日渐完善,项目区新增粮油生产能力2.6826亿公斤,覆盖135万户农户,带动430余万人增收。四是创新开发模式为“藏粮于地”开辟了新路子。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立足高标准农田建设,增产能、挖地力、聚资源、拓功能,开发模式走出了新路子。五是转变发展方式为“藏粮于地”带来了新效应。近年来,我市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土地集约起来,把资源联结起来,上传有销路,下传有门路,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组织方式转变带来的孵化效应、价值效应、放大效应、带动效应十分明显。

今后,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将按照“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提升能力、融合发展、增加效益”的思路,大力推进“藏粮于地”战略。

推进“藏粮于地”战略,需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来夯基立柱。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全市粮食生产能力、推进“藏粮于地”战略的根本途径。我市将以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为己任,以确保核心产能为目标,围绕10个国家级产粮大县(区)、20个市级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区),规划布局五大粮菜核心产能基地,建设若干特色效益农业标准化基地。

推进“藏粮于地”战略,需要广开投资渠道来提供支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将坚持“政府引导、多方投入、标准统一、共同打造”的原则,广开投资渠道,吸引金融、社会和外资投入,合力共建高标准农田。按照这样的方式,预计今后每年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可超过20亿元,可以稳定推动50万亩以上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

推进“藏粮于地”战略,需要产业技术创新来增添动能。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将顺应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坚持“项目跟着产业走、基础产业相配套”原则,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产业项目区,进行全产业链开发,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当期有效益,长远有能力”。在推动全产业链开发的同时,我市将注重“良种、良技、良法、良具”的配套应用,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我市将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推进项目区绿色发展。

推进“藏粮于地”战略,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来增强活力。我市农业综合开发拟采取五大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土地“三权分置”释放“藏粮于地”的活力,有利于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二是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引领适度规模经营;三是以重点特色产业链发展带动标准化产业基地和适度规模经营;四是以新型農业经营主体单独立项实施高标准农田,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五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支持适度规模经营。

(作者系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