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陈捷
2016年9月18日下午,长江三峡大坝。
“长江三峡9号”游轮缓缓驶上三峡升船机,旋即停稳。
随后,通过这座巨型“空中电梯”,“长江三峡9号”顺利“翻越”三峡大坝,进入长江中下游引航道。
“长江三峡9号”的顺利过闸,标志着三峡工程最后一个建设项目——三峡升船机试通航正式启动。
这个“庞然大物”完全依靠齿轮传动,能将1.5万吨的大船垂直提升113米,被认为是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升船机。
三峡升船机的全套动力传动设备,全部由位于江津区德感工业园的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生产。
“暂且不提这样的新产品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就从社会效益来说,升船机动力传动设备系统也象征了民族航运工业的水平,证明我们的航运设备技术水平站在了世界巅峰。”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汪彤满脸自豪。
重庆齿轮的自豪,仅仅是近年来江津围绕功能定位、大力发展产业经济的一个缩影。
重点项目成“龙头”
对江津人来说,2016年7月8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几江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江津几江城区与隔江相望的滨江新城从此成为通途。
大桥通车后,滚滚车流奔涌在崭新的柏油马路上,笔直的双向六车道两侧,五彩斑斓的旗帜迎风招展,烘托出喜庆的气氛。
大桥通车消息传来,几江城区居民刘福洋喜上眉梢。
“几江长江大桥建成后,城区到滨江新城的距离由原来的18公里缩短到1公里,不但缓解了原来老路的压力,我也只需开车5分钟就能到达上班地点。”刘福洋笑着说。
2016年以来,包括几江大桥通车在内,还有三环高速江津至綦江段项目、渝西南现代粮食产业园项目等17个重点项目在江津建成投产投用。同时,渝黔铁路新线江津段、渝昆高铁江津段、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跳蹬至江津段等9个重点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在这一系列大手笔背后,江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依托基础设施大项目推动经济大发展的战略智慧赫然凸显。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这是江津保障投资稳增长的一大法宝,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2016年,江津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29个,总投资1496亿元。
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江津投资持续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精准把握和提前谋划。目前,江津已储备2016年至2018年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184个,总投资估算1240亿元。
“三辆马车”齐发力
2016年12月2日,四面山高速公路(重庆江津—贵州习水)黄桷坳大桥施工现场。
在架桥机的牵引下,最后一片长30米、重达80吨的预制T型梁从空中缓缓落下,平稳、准确地安装在墩柱上。至此,大桥所有预制T型梁全部架设完成,实现了双幅贯通。
作为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黄桷坳大桥双幅贯通为四面山高速公路2017年通车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是渝川黔经济社会交流的重要‘桥梁,建成之后将打破渝黔区域交通瓶颈,成为新的交通大动脉。而它对江津催生的最大效益,就是拉近了旅游名胜四面山和外地游客的距离,将极大助推江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江津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个项目的强力推动,源自江津采用PPP模式,仅用4.2亿元就撬动投资80亿元的成功运作——这得益于江津文化旅游产业引导投资基金的撬动。
为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江津通过发挥财政性基金的引导放大作用,联合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设立专项投资基金,创新推出“三辆马车”拉来社会投资。
这“三辆马车”指的是江津区在2016年成立的三支基金,即开放创新产业引导基金、文化旅游产业引导投资基金、新型城镇化专项基金,三支基金总规模100亿元。这三支基金均采取发起人和基金管理公司按10%出资,社会投资人按90%出资的方式成立。
有了政府的介入和引导,让社会投资人也更有信心进行投资。“这三支基金的作用不在于政府要投多少钱,而在于其带动作用。”江津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三支基金均已先后在江津落地,交出了一页页“成绩单”。
科技创新强引擎
2016年12月的一天,寒气袭人。
双福新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厂区内却涌动着阵阵暖流。
生产车间内,机器人手臂在生产线上来回移动。车间外,巨大的平板运输车排起长龙。
一辆辆风光580SUV汽车走下生产线就立即被拉上运输车,运到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手中。
因供不应求,这款车型发的还是一个月以前的订单,每一辆车只要一下线,就会被经销商运走。
“2016年我们不管是产值还是利润,都比2015年翻了一番。”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财务会计部副部长唐毅说。
为何这款SUV销售会如此火爆?“产品的科研投入和研发创新是关键。”唐毅说。
近两年,东风小康公司科研投入超过4亿元,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4.5%,达到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领先水平。其中公司共投入两个多亿用来研发风光580SUV,并在2016年投资1.5亿元将原有的生产线全部进行机器人智能化改造,使新款车型的品质与附加值得到大幅度提升。
东风小康的喜人局面仅仅是江津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势头正在江津遍地開花。
2016年前10个月,江津深入推进技改项目82个,投入技改资金93亿元。同时,鼓励引进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大产品创新,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和攻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技术中心2家,市级技术中心18家,高新技术企业37户。
“江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专利申请量从2013年的695件,增加到2014年的1486件,再到2015年的4109件,实现了连年翻番。”江津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说。
互联互通大动脉
2016年12月4日,江津珞璜工业园A区珞璜港。
建设场地上,数辆工程车来回穿梭,各种工程机械一片轰鸣。
珞璜港原本只是一个年吞吐量为400多万吨的“猫儿沱港”。如今,这里已启动升级扩建,将成为一个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级的“水公铁”复式联运枢纽港。
而珞璜港项目,只是珞璜倾力打造一座集大口岸、大枢纽、大基地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新城战略的一部分。
“珞璜千万吨级长江枢纽港项目与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的建成,可以实现中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对接,串联起‘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为江津对外开放新的‘大动脉。”珞璜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对此,选择落户珞璜工业园的重庆联邦中北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耀威深有感触。
过去,重庆联邦中北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进口原材料可是大费周章,从宁波走铁路到成都,再经公路回到重庆。如今,工厂落户珞璜后,原材料可通过铁路运输从宁波直达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不再绕道成都至重庆,节约时间3天,节约物流成本200元/吨。若借助长江航道从珞璜枢纽港发货,物流成本还能下降1/3。”何耀威说。
看好珞璜“黄金口岸”的优势,也是其他众多企业选择珞璜工业园区的关键原因。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对于江津区来说,大通道的互联互通格局已现雏形。
未来,江津区根据独特区位确立了“一轴两翼”发展规划:以双福新区、滨江新城、几江半岛为南北走向的城市发展轴,以拥有较好区位、交通和产业发展优势的珞璜、德感为东西走向的城市发展两翼,计划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形成同城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