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朱熹在漳州

时间:2024-05-04

青禾

我生在漳州,长在漳州,从小就听大人们说断蛙池、塔口庵的故事,朱文公这个名字经常在长辈们的口中流传。长大后知道朱文公就是朱熹,知道朱熹在漳州当过父母官,人们都以此为傲。因为朱文公与孔子一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正如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蔡尚思写的一首题为《咏儒家》的诗:“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这首诗,高度概括了中国思想文化史,科学评价孔子和朱熹对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

南宋,理学奠定了在封建正统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南宋理宗朝时,理学被钦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确立了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并一直垄断元、明、清三代的思想与学术领域长达700 多年,其影响之深广,在古代中国没有其他思想可以与之匹敌。

南宋绍熙元年,也就是1190 年,61 岁的朱熹知漳州事——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到漳州当市长,第二年,因他的长子意外去世而离开漳州。他在漳州当了一年市长。应该说,朱熹是漳州建州以来,最有知名度的市长。这一年他在漳州主要做了几件事。

第一是正经界。宋室南迁,许多权势之家大规模地占田,募民耕种,课以出租,形成新的贫富不均与豪强兼并的现象。为了纠正这种现象,朱熹到任之后,立即进行土地的情况调查,可惜由于离去匆匆,这件工作只开了个头。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南宋当局从上到下,对正经界的态度不坚决,漳州地方豪绅从中作梗,而漳州民众则处于虽喜却无能的状态之中。

第二是蠲横赋。蠲通捐,就是除去、减免。《宋史·朱熹传》中有这样的文字:“光宗即位……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这里说的是朱熹为漳州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两项加起来是1100 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大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第三是易风俗。据史书有关记载,朱熹知漳前,漳州的民风不是很好,“男女聚居僧庐为传经会,女不嫁者私为庵舍以居”等。朱熹从教育入手,改变民风。《福建设通志·风俗·漳州府》记载:“郡自朱子作牧,敦以诗书、泽以礼让,冠婚丧祭一裁以正。其时君子以文学气节自高,小人亦循分守业,广好义以事其上。争斗不施,讼狱衰息。”

第四是播儒教。朱熹是我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他在漳州传播儒学,主要做了这些工作:一是起用一批漳州儒家知识分子,把他们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二是亲力亲为,定期讲学,每个月的初二、十二、二十二这三天下州学讲学,初六、十六、二十六这三天下县学,“讲小学,为正其义”,而且不是一个人去讲,是带着“官属”一起去的。我想,朱文公的意思是让“官属”们以他为榜样,积极传播儒家学说。三是建设一批书院,其中位于漳州市郊白云岩的紫阳书院,至今依然是人们常去的地方,那里有一副对联很出名:“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四是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集注》刊印之后,风行天下,逐步取代五经在教育中的独尊地位。到元朝皇庆二年(1313)正式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成为元、明、清各级学校的必读教材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影响中国教育达数百年之久。

朱熹在漳州做的这四件事,影响深远。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成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

我萌发写《朱熹在漳州》之念时,已年近七旬,私下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动动脑筋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我没想到,《朱熹在漳州》居然写成,而且出版了,2020 年9 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写《朱熹在漳州》一书时,我的脑子里一直闪过关于断蛙池的传说。因为我曾在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漳州公司工作,当时的漳州汽车站和汽车保养场就在断蛙池。我写过一篇随笔《闻声断蛙池》,文中这样写道:

断蛙池与我国大名鼎鼎的理学大师朱熹有关。

《福建通志》称:“断蛙池,在府学东南,朱子解经处,以蛙鸣喧聒,作字投之,今夏月无蛙声。”《漳州府志》和《龙溪县志》的记载大同小异:“断蛀池原名丽藻池,在府学东南,相传为朱子在此解注,以蛙声鸣闹,作字投之,至今夏月无蛙声。”

这是地方正史的记载。而在漳州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断蛙池原来叫丽藻池,每到春夏之交,梅雨淋漓,整个池塘都充满了水。一到夜晚,蛙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南宋绍熙元年(1190),61 岁的朱熹到漳州当市长(知漳州府事)。公务之外,他喜欢读书注经,住在府学旁边的民房,要的就清静。不想,这里的蛙声,彻夜鸣叫,扰得他心神不宁。朱文公愤而作《闻蛙诗》一首,诗云:“两枢盛怒斗春池,群吠同声彻晓帷。等是一场狼藉事,更无人与问官私。”可是青蛙不懂诗,不理解大理学家的烦恼,该叫还叫,叫个不停,有辱斯文。

万般无奈,朱熹仿唐代大文豪韩愈《祭鳄鱼文》故事,作了一篇《祭蛙文》,预备很多死胡螓(苍蝇),叫差役到池边祭蛙,想让它们闭嘴。不想,第二天,蛙声不但没有断绝,反而叫得更厉害。朱熹朱文公十分生气,用纸剪了许多纸枷,亲自投到池塘里,并用很严厉的口吻对池塘里的青蛙说:“速速离去,否则,让你们扛枷受刑!”翌日清晨,很多青蛙的颈上都扛上了纸枷,浮在水面。朱文公看了,于心不忍,说:“去吧去吧,我宽赦你们了。”从此,蛙声断绝,朱老夫子可以静心地读书注经了。

听说,《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确有一首《闻蛙诗》。

从此,丽藻池成了断蛙池。在断蛙池居住了79 年、今年82 岁的蔡先生说,小时候,断蛙池还在,有七八亩大,中间还有一个亭子,有六七尺宽,上面写着“断蛙池”。抗战时,日本飞机轰炸漳州,在池里扔了2 颗炸弹,都没响。胜利后,漳龙汽车公司在这里设车站,断蛙池填了,成了车场。

我和断蛙池结缘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那时,我是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漳州公司(即现在的漳州长运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公司下属的漳州汽车站原来就在断蛙池,后来拆迁,在新华南路盖了新车站,老车站成了职工宿舍区,与原来的汽车保养场和货车一队连成一片。我就住到了那里的职工宿舍楼,住了两三年,我的女儿就是在附近的“孔子学”(西桥中心小学)读的小学一年级。

我住在断蛙池时,蛙声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了,我能听到的,都是货车一队和汽车保养场传来的汽车声——发动机声、喇叭声、电钻声、铜工敲打车厢的铁皮声……但是,每当更深夜静,我总是想,也许,我住的这栋楼下面,就是800 年前的断蛙池,这么想着,我就依稀地感受到一点朱文公的文气。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点点文气,我创作、发表了第一批小说,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我这辈子,由于爱好文学,从事业余文学写作几十年,在全国各省、市(包括台湾地区)的报刊上发表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在海内外出版、再版38 本著作,其中有3 本传记文学:一是《杨骚传》,二是《黄道周》,三是这本《朱熹在漳州》。这三本书当中,写得最吃力的就是《朱熹在漳州》,因为朱熹是影响中国主流文化几百年的名家,不好写。硬着头皮写,反正年纪大了,脸皮也厚了。这本书的书后所列的“参考书目”有66 种,实际上要多一些。写得很累,但不写又觉得对不起我们的朱市长。

我最初萌发写《朱熹在漳州》的意图是读到漳州诗人林宗臣的诗《丹霞屿》之后。《丹霞屿》是一首好诗:

笑凭诗句说丹霞,城郭人民数万家。

礼接紫阳风俗厚,学传东鲁道源赊。

丹霞是漳州城区的一个别称,来自丹霞山。《漳州府志·卷之三·疆域·形胜》中说:“漳州府……天宝紫芝奠于后,丹霞名第拱于前……”这里列出漳州府前后的四座山:天宝山、紫芝山、丹霞山、名第山。《漳州府志·卷之四·山川》讲到郡治龙溪县时说:“其侧为丹霞山,在南厢,土石皆赤……郡之四郊,皆称霞东、霞西、霞南、霞北云。”历史上漳州有丹霞书院,位于城内东南的丹霞湖畔,北有半月楼,寓意近水楼台先得月,半月楼与湖对岸的威镇阁(俗称八卦楼)相对成趣。至今,漳州城内还有霞东书院,在东门,我家曾经住在附近。书院前有一方石碑,上面《重建霞东书院碑记》碑文写于道光元年腊月,也就是1821年12 月,离我们已经快200 年了。“城郭人民数万家”是写实,而且实中有韵,实中有味。诗中的“礼接”与“学传”,强调经过朱熹“过化”,儒家思想在漳州的地位。一个“厚”一个“赊”,用得十分准确、生动。风俗纯厚,道学深远,是儒家知识分子心中的理想地方。

林宗臣生活在与朱熹大抵相同的年代。

林宗臣,字实夫,龙溪人,高登的门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官主簿。读康熙丁酉(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的《龙溪县志》,找到林宗臣传,十分欣喜。而这首七律,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龙溪县城人民的生活图景,读来十分亲切。

后来,我又在光绪三年(1877)的《漳州府志》上读到林宗臣的传记:

林宗臣,字实夫,龙溪人。高东溪门人,以儒业登科,官主簿。与汪参政澈友善,汪在省中,宗臣贻书罢本州鬻监,州人德之。素有藻鉴,见陈北溪趣向不凡,大称之谓曰:“子所习科举之文耳,圣贤大业则不在是。”乃以朱文公所编《近思录》授之。

这个传记与《龙溪县志》两相对照,居然一字不差。

我要感谢林宗臣,是他让我下决心写这部《朱熹在漳州》,我的主观愿望是想再现800 多年前朱熹在漳州一年对漳州的贡献和影响。(南宋绍熙元年,也就是1190 年,61 岁的朱熹到漳州当市长——以直宝文阁学士知漳州事,在漳州大约一年:4 月24 日到漳州,第二年4 月27 日“辞职名”,29 日“去郡归”,原因是他的39 岁的长子朱塾去世,“乞祠归治丧葬”,给儿子办丧事去了)显然,我的书写一定不能尽如人意,但我尽力了。也许,我的书写是个“引子”,会诱发更多更好的书写。

作为漳州人,能为830 年前漳州的父母官、理学大师朱熹写一点有关的文字,这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