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清人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其实还可说,书非惊叹不能常读也。比如偶得一书,作者和内容皆陌生,但开卷一读,惊叹连连,文采让人流连,见识让人醍醐灌顶,且发现作者居然是一位被历史埋没的大家,又惊叹不已。此类书给人印象深刻,日后会常常忆起并读它。
近读顾随《驼庵诗话》便生出如此慨叹。顾随先生名声不大,没有他的学生叶嘉莹、周汝昌等知名,但他称得上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被埋没的大家。他学识深厚,艺术感觉敏锐,且表达清澈透明,没有学究气,读他的诗话如沐春风。虽然他谈的多为古典诗词,但他的观点适合一切文学。比如他说,诗之好,在于有力。何为有力?他论述了“力”的三种表现。之一,文人自我中心,由自我中心至自我扩大至自我消灭,这就是美,这就是诗。否则但写风花雪月、美丽字眼,仍不是诗。之二,大诗人最痛苦的是内心与外物不调和,这种情形下出来的是真正的力。之三,由苦而得是力,由乐而得是趣。他说,常人甚至写诗时都没有诗,或写诗时始有诗,此亦不佳,必须本身是诗。他说,不论派别、时代、体裁,只要其诗尚成一诗,其诗心必为寂寞心,必须热闹过去到冷漠,热烈过去到冷静,才能写出热闹、热烈的作品。他说,一切文学的创作皆是“心的探讨”。吾国多只注意事情的演进,而不注意办事人之心的探讨。吾国文学中缺少“生的色彩”。生可分为生命和生活二者,吾国文学缺少活的表现、力的表现……这些观点诞生于70多年前,至今仍不过时,开人智慧,实在难得。
本期两个中篇小说《樊素英》《无物》以人物的命运感和丰富的生活细节取胜,有深入社会肌理的感染力。“《福建文学》70年”刊发两位编辑前辈朱谷忠、王炳根的回忆文章,钩沉往事,激情的文学岁月如在眼前,读来让人感叹:一本文学刊物曾经走入了多少人的心灵。著名散文家萧春雷亮相“实力”,帶来一篇颇有震撼力的《那些受伤的海洋生物》,讲述大黄鱼、鲥鱼、江豚等遭遇命运变故的来龙去脉,极具人文情怀,文字精准、深邃,值得一读再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