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悠悠石韵话岩城

时间:2024-05-04

严垂壁

我爱大田,大街小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这凤兆吉祥之地,山水明媚,也最易抚平我心灵的皱褶。不谈别的,就说说这里的石头吧!

1

大田县城俗称岩城,城外盘龙,蜿蜒苍莽,其间以陡峭和洁白著称的呼之白岩山,以峥嵘和赤色胜出的呼之赤岩山。明代“田阳三峰才子”之首会元田一俊诗称:何年神斧五丁开,万壑千岩秀色裁。又称:百丈层崖削不成,乍看欲坠使人惊。说的是大田城西白岩山上的石景。清代知县叶振甲则诗咏:擎天柱石势陵陵,若与丹崖并崛兴。壁立青山千丈雪,寒凝赤土一条冰……这里的“丹崖”指的是城东赤岩。对峙的赤白双岩,一东一西,珠联璧合,驰名海内,列“田园八景”之一,号“双岩映翠”。明大田士子会元田一俊称白岩为五丁开,我那斗字不识的父亲,却告诉我是古有女娲,炼五色丹,灵气凝落,赤白二岩。五丁开的也罢,炼石补天造成的也罢,赤白二岩,均毁于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开采。十分遗憾,人们再也看不到岩城最令人神往的岩之神采。庆幸的是岩城的名字毕竟早已扎根在人们的心里,这种文化的传承,让大田县城永远与岩结缘!

岩城虽不大,绿水青山却也秀气。四郊丘壑叠起,绿林如屏,北有蜿蜒的凤凰山,山形恰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鸟,中央山脊是凤头;左边的东岬岭,右边的马路岭是张开的凤的翅膀,右翅前有个圆圆的小山包,俗称“四海寨”,那是凤凰蛋。山脚有状元丘,史载此丘田禾早熟,故称。明嘉靖十五年(1536),大田设立县治,县衙就设在凤凰山脚的状元丘。文庙建在凤头前,奉祀孔老夫子。庙的左边有明伦堂。城西赤岩寺旁建起文昌阁,供有主宰人间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立朱公祠,奉祀理学大师朱熹。人杰地灵。无怪乎大田历代功名不息,科甲联芳,不乏满腹经纶或武功卓越的栋梁。如今,凤凰山下聚英才。这里有县立第一中学、第五中学、实验小学、城关小学等学校,莘莘学子,人文蔚起,乃全县文化教育之中心。城南层障叠翠,山势从底向高,有县境内第一高峰——大仙峰,雄踞一隅。西有秀丽的白岩山和绿色屏障五莲峰。城东霞山、赤岩山对峙,狮象簪缨……真是山山有诗意。整座县城不仅碧山环合,而且清流入境。内河良元溪犹如绸带飘过岩城腹地,周田溪自东北方流入,与自西南方入境的母亲河——均溪,汇于城东,蜿蜒而去。春江清澈,潺潺缓缓的流水似处子的明眸,时时映着花一般的笑容。

大田,无愧于“岩城”之称。白岩山高大的门楼,势冲霄汉;有南京中山陵之气势,345级的冲天台阶直达山顶;雄镇山巅,仿泉州开元寺东西塔而建的五层八角的白岩塔,都是用巨大的花岗岩筑成的。县治象征建筑之一,五拱连环的大田首桥——镇东桥,与跨越白岩山峰之间的镇西桥都是石的杰作。那架于岩城南北溪岸的一座座水泥桥、当年的铁索桥,也是石化的精灵。铺于街巷之上,舞于鳞次栉比的楼房间的石灰、水泥……那是石头粉身碎骨后保持的品性,都是石头的灵魂。从古到今,石头在大田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说,是石头点缀了大田这座现代气息与古典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

2

拖曳历史纤绳,我们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一路寻来,先祖们居岩洞、睡石床,磨石为刀,击磬为乐,燧石取火……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古先民就用笨拙的石刀石斧,辟开大田历史的扉页。人生短暂,青山不老,古人还需要靠石头,用石刀,将形象文字刻于山崖石壁之上,记载历史。历史上许多事物湮灭了,用什么来掀开历史神秘的面纱?1988年,考古工作者们在大田这片土地上发现了几千年前古闽越民用的石具——石锛、石箭镞、石环、石箭头、砺石、石斧、石矛、石针……这些石制具,为研究大田的早期人类的活动情况、发展史提供了依据。想到女娲补天用的也是石头,就没有必要再考究:是石头变成历史,还是历史凝成石头。大田广平的黄岩洞、白鹤洞和梅岭的仙人洞、桃源的武陵十八洞……都留下古今人类活动的痕迹。散居大田各处无数大大小小的自然洞穴,都由石头造化而成,乃鬼斧神工的杰作。如今,这些石洞又成为人们极佳的旅游景点。况且,大田的石头比比皆是,山之险峻崔嵬也无不与石结缘。大田第一高峰——大仙峰,人称“小武夷”,那是磐石撑起的大山,虎鼻崎、台阁山、高峰、象山等名山,都是靠石头壮阳刚气势,都是因为有奇奇怪怪的石头诱人游兴,还引发了无数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

大田人钟情崇拜石头,还表现在寺庙的名称上。寺庙是重要的宗教信仰活动的场所,有名的寺庙,大田人都美其名曰“岩”。宋朝理学大师朱熹曾讲学题诗的大罗山寺,称大罗岩。被誉为“泉南佛国”,明朝内阁大学士张瑞图题诗赠匾过的大仙峰寺称为崇圣岩。福建省最大山地内陆草场,被誉为“南方天山”的象山上,一座元朝皇封的刘公庙,称为象山岩。孤峰耸立,山势险要,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高峰,其寺叫高峰岩,等等。当然,珍爱石头,并不是大田人所獨有。对石头的偏爱、移情、寄情,也许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传统的山水意识。北宋书画大家米芾,外号“米癫”,他狂放举止之一是品石、拜石。“扬州八怪”中的黄慎最喜欢画故乡的乱石崖,他的密友郑板桥也时时以顽石自喻,画竹亦画石,石竹相映,别具神韵。清末“七君子”之首的沈钧儒,爱石成瘾,足迹所至,拾石而归,雅兴达到“掇拾满吾屋,安然伴石眠”的程度。他们固然有其卓尔不群、学古而轻视世俗的高逸一面,也有他崇拜自然、热爱自然的另一面。这后一面,仿佛形成民族的遗传基因,人们对奇石继续怀着高度的审美追求,表现在对大自然奇石的酷爱,对园林人造假山的倾心,对自家案头、窗外盆景中小石子的精心照料。我是土生土长的大田人,熟知大田的山水间,有无数平凡的随处可见的石头。它们形态自然,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潜于荆棘,露于山间……小时候我就喜欢石头,尤其对方圆有致、形状奇异的鹅卵石感兴趣,不少收藏至今。“吾生尤爱石,谓是取其坚”。长大了,我喜爱登大雅之堂的石刻艺术作品,喜欢找些丽石点缀生活。尽管家无长物,没有黄绢裹之、紫檀储之、可传后代的宝石,或埋在地里亿万年后才被发掘的化石,但石之实用与美丽实在让我难以割舍。这样也使我更加热爱家乡大田。

3

大田这个“石头窝”,不管是外面来的,或是住在这里的人,都被石头感化,把腰板挺成柱石,成为“中流砥柱”。于是,他们都不乏“铺路石”“石敢当”“千锤百炼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石之品性。尽管大田建县较迟,但许多散佚在《福建通史》《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等史书中的大田早期地方资料里的人和事,都是大田人引以为荣、津津乐道的。唐以来,殿前金榜题名15人,中取进士、举人百余人。唐有中丞范元超及其子礼部尚书范子高;青光禄大夫连介琮及其二子皆进士第,时称“一虎二彪”。宋有武部尚书温得一及谏议大夫张永杰。元有郭居敬,为家喻户晓的名经《二十四孝》的始作俑者,其影响深远。明朝,会元田一俊号钟峰,郭奇逢号鹤峰,廖宪号盘峰,三人文章气节相抵,是著名的“田阳三峰才子”;“梅林三田”的礼部郎中田项,户部主事田馆,礼部侍郎田一俊,文治武功,聲震朝野;还有严安山,守土建功,名标青史。清代连登岸精研星纬,著《天文志》;高一槐高年积学,著《天文地与图》,启示自然;光绪帝赐探花林宜春“弓力冠天下”,录为御前侍卫;吴腾汉在福州治愈天花,为藩司和林则徐器重,等等,都是有着“石头精神”的人。大田历史上还有许多富有成就的人物,尽管他们是谁,有何功德,不少大田人印象不深,有的被家乡人遗忘,外界更无法知晓。只要你从古村落走过,便会发现遗下的古石砚、废弃的华表、练武的勇石、倒下的石旗、残缺的碑刻……看到它们,我们仿佛是在展读一部石头的历史。

4

有人说,大田人命不该穷。的确,大田蕴藏丰富的宝藏,地上地下的石头都是宝。含量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矿石都是大田人民的宝贵财富。大田县是福建省十大重点矿区之一,矿产种类、储量均居全省前列,三明之首,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故有“闽中宝库”之称。尽管大多深藏着的矿石并不外露,但是,面对朴实求索的开拓者,它们还是会无私地敞开胸怀。不是吗?岩城水泥在大江南北吹响了“坚如岩石,固若长城”的号角,石头窝里筑起了“岩城”“石凤”“岩马”“东岩”的丰碑。还有武陵的五彩玉石,均溪等地的石灰石,奇韬等地的瓷土……作为资源特色县,有石头,大田才焕发出玉石般的光辉。大田礼仪待客,有朋自远方来,必敬“大田水”,过去用的是“米烧”,如今大田啤酒也打出了石的品牌,美其名曰:“岩泉啤酒”。

大田人与石头打交道久了,锻就了比石头还硬的硬度。20世纪80年代,大田人民重修了历史文物镇东桥与文昌阁,开发白岩山公园,建设了满田春市场、标准的体育场、宽阔的南北大街……这些就像经霜的甘蔗,越久让人越嚼出甜味。改革开放初期,白岩公园建设旅游开发项目的亮点。90年代以来,省道“212”建设,3年走完8年路,架桥梁、设涵洞、挖隧道,巨大的工程,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大田人民用石的意志,把制约大田发展的瓶颈打开;六角宫、坑口电站、火电厂等“三大电力”工程建设,大田人民咬紧牙关,投资几个亿,为大田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能源;邮电通信步入先进水平,快捷便利;南门旧城改造还有均溪两岸石筑堤坝,东兜新区、福田道、银山路的建设,“南方天山”象山开发、环城绿道、均溪栈道、沿岸公园的建设……风物最宜放眼量,这一切都有益于大田的发展,都体现岩城人民岩石般改造社会与自然的坚强意志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石头有巨大的影响力,可贵的还在于它与人一样富有情感,乐于奉献。石人、石马、石龟有着风雨难以侵蚀的坚贞之躯,石碑崖刻忠实记载着大田人民改造社会、自然的历史事件,让今人和后人都记住昨日的悲壮与辉煌。难怪优秀的小说家曹雪芹要写就写《石头记》,因为他觉得能够传诸后人的唯有青梗峰下的石头。大田这片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上,最值得一写的,想想还是大田石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