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解读阿城《棋王》中人物角色的精神诉求

时间:2024-05-04

崔俊刚

本文对阿城的小说《棋王》的内容进行解读,在简要说明故事情节后,分析作者的谋篇布局与语言艺术手法,并重点分析小说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与精神追求。小说不仅塑造了棋王王一生的人物个性,也勾勒出了他的精神追求。王一生的精神追求远高于他的物质追求,并且指引着他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困难,他的精神追求杂糅着佛道儒等多家思想的精华,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棋王》充分体现了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诉求,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身上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重要影响。本文借小说《棋王》剖析人生与时代,探寻人生之精神追求。

一、阿城在《棋王》里的谋篇布局

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时代,主角“我”与众多青年一样去下乡,在列车上碰到“棋呆子”王一生,在众人都因为别离而伤感的时候他却请“我”下象棋。作者通过描述与王一生下棋的情景,反映出人物性格与精神追求,并特写了王一生对物质极容易满足的精神状态。

《棋王》谋篇布局独具特色,开端、发展、高潮层次分明,故事是社会现实的再现。在叙事方式上,小说采取第一人称作为配角的叙事者,以第三人称的王一生作为主角的被叙事者。语言特色朴实无华,以白描为主,却入木三分。《棋王》看似拉闲篇扯家常,不成章法,但仍可看出阿城的小说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章的影响。阿城小说的文字表达,是现代汉语与古白话的融会,看似枯瘦,余韵实深,尤以白描最具特色。如写王一生吃饭,筋骨毕现,极是生猛遒劲;写知青蒸蛇蘸酱吃,亦是惊心动魄。阿城擅长在这寻常场景中寻觅小说的气味,发人所未见,看似平平无奇的三言两语,却将现场氛围、时代风云与个人际遇和盘托出。在《棋王》里,作者或“以棋写人”,或“以吃写人”来描绘人生,展现了平凡生命、真实人生的存在价值和艺术魅力。王一生的精神追求远高于他的物质追求,并且指引着他对待现实生活物质上的困难,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王一生所代表的正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中最为珍贵的记忆。

二、《棋王》中人物精神诉求的艺术表达

《棋王》摒弃了“全知式”的视点,把叙事视点定位于小说中的次要角色兼第一人称叙事者“我”之上。在这种不一样的叙事视点里,每件事都严密地依靠一个或若干人的思想与感知来表达。

《棋王》的对话几乎用白描的手法完成的,叙写是淡淡的不动声色的,于平淡中包含了人生的感慨和痛楚,震撼人心。小说中的语言并不重视对话的场面性,仅仅是有人发言而已,并不是用一些感情性的语言来渲染场景气氛。在这篇小说这里,没有强过度调任何内在、外在的冲突,一切都显得那样静穆、那样调和。

阿城的《棋王》实际上写的是两个世界,王一生是某个客观世界,还有一种便是“我”,即主观世界。主观世界是为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而进行了努力。作品中的人物“我”是一位受到良好教育的人,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熟读诗书,文学名篇巨著了如指掌;又有艺术修养,造诣精湛。同时,诸子百家思想常挂在嘴边。如此这般见识,都表现出了“我”的人文修养。这正是为什么“我”被王一生归为“你们这种人”,认为与他们不是同一类人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在作品中的“我”是一位颇有书生气质的知识分子,虽然身陷物质的困局,但“我”心中有信仰的支撑。所以,在小说中的“我”也就不会太关心现实的物资匮乏问题,而是孜孜不倦地寻求精神层次上的洒脱与超脱。从“我”与王一生的日常接触与下棋交锋中,“我”的主观世界在与王一生的“客观世界”的思想相互碰撞达到统一。小说里面写“我”,实则就是为了写王一生,只不过借“我”来表现出王一生的人物特点与精神追求。

三、《棋王》中的人物性格与精神追求剖析

苦难的生活迫使人们产生反思,促使人们寻求精神的慰藉。理想信念在那个时代也许是战胜物质匮乏与身心疲惫的重要因素。苦难的日子有时不会让人对物质有太多奢望,反而会让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原来理念和实际的脱节,鞭笞着那些天性敏锐而又具有强烈觉悟意识的人。王一生苦难的日子中对物质的要求很低,能够吃得饱就满足了。

日常生活的困难与特殊时期精神身心的重压,促使王一生追求“解忧”。从王一生整个下棋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道家思想,参透了“棋道”,感悟了生命的精华,由此铸就了生命的光辉。作为第一代“棋王”,王一生一开始只有下棋人的一般技巧,虽然盛气凌人但缺少底气,也难成大器。王一生得到一个捡破烂老头的指导之后,也渐渐知道了“太盛易折,太弱则泄”,知道造势之妙,需无为而无不为。至此,王一生于棋道深得老庄哲学的精华,惯于“以柔克刚”“因势利导”,于“无为”中“有所作为”。

王一生十分重视父母对他的寄托与期望,对父母送自己的无字棋,“都是性命一样存着”。于是,他就对倪斌把父母给他的乌木棋送给别人的做法无法理解。他觉得“什么好坏不说,是个信物,脚卵怎么就能送人呢?”所以拒绝参与比赛。即使是比赛夺冠亦是这样。这是对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的体现。这个不掺杂什么虚假、功利的热情,却着实使人感受到真实而诚恳的朋友真情。另外,王一生即使在物资条件极度匮乏的状况下,对物质要求也很低,极容易满足,能自得其乐。活着,不仅仅是物质。人们能够看见实际的残缺和人生价值的失落,寻找重铸现代中国人民心灵的力量。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王一生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就寄托在了吃的食物和下棋之上了。特殊年代的困难,使王一生懂得如何生存下去,物资的匮乏是个难题,但很容易满足,精神上的空虚则很难得到满足。王一生身上,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印记,不仅体现在他“吃”的观念与行为上,更体现在他对待下棋、对待人生的态度上。王一生的精神追求远高于他的物质追求,并且指引他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与困难。《棋王》中的王一生,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那个年代人民的精神诉求。

四、结语

阿城在《棋王》中描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们普通的日常生活,尤其以下棋和吃为主。《棋王》小说的语言、艺术手法与人物角色的塑造,值得后人借鉴。在文学发展史上,《棋王》又是独树一帜的寻根文学精品,在语言技巧上也是古代文学与当代语言特色完美结合的先范。这篇小说貌似描述主人公王一生如何在特殊年代的生存之道、生活之道,实则以此反映出主人公的精神诉求,剖析人生、剖析时代,文化寻根,折射出几千年中华文明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值得时代深思,让人看到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魅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