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 晓 廖智慧 王秋丰 陈惠哲 陈志军
高校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做好主题班会工作,要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创新校园主题班会教育,创建校园教育新形态,可以利用热门电影载体,抓住年轻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开展电影鉴赏与批评活动,使之成为学生工作的全新抓手。
近年来,国产主旋律电影日益崛起。以《战狼2》、《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为代表的国产优秀主流电影不仅获得了大众追捧和票房支持,而且还有极强的现实与教育意义。让国产主旋律电影进入主题班会活动中,将克服过去班会开展时缺乏活力和感染力的情况。
利用热门主流电影的感染力和大画面的宣传力,来倍增教育的力量。借电影这个第九艺术综合体的符合刺激来激活学生兴奋点,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打开教育通路。同时,电影这种复合艺术产品更培养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更可以促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国情、开拓视野,最终实现深化高校主题班会教育的目标。
高校班会目前以辅导员单向讲解为主,在感官刺激上,也以被动听觉为主。传统的“电影展播”主题班会活动,同样也是教师“单向宣传”、学生“被动接受”。在“电影展播”前后也缺乏“引入”和“批评”环节。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既没有提前给学生提供“思维抓手”,又没有在事中提供“舆论风向”,活动完毕后也没有提供“讨论平台”。这实际上属于一种“放任型教育”。因此在利用电影这个综合艺术时不能不加引导的“展播”,而要综合其他手段。
用电影作为载体,辅以师生座谈,电影批评会等活动,可以多维化传播途径,多感官(听觉、视觉、触觉)刺激,以社交化的活动方式提高学生互动参与度,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教育内容直达学生心灵,常驻学生头脑。
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内涵丰富,特别是佳片中的意义更深。当代大学生涉世未深,如果学生只接受影片表达的表面意思或对影片深意解读错误,最终会造成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起了反作用。因此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载体与材料,并对材料进行适度转化。
1.辅导员要提前审片,对电影艺术场景进行深刻剖析解剖和思维分解。学生工作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白电影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在电影展播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影片历史背景,影片社会反响等等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班会的主题和引导方向,坚决杜绝教师和学生同时第一次观影。
2.辅导员教师在电影展映活动前必须提前面向部分学生干部骨干开展小范围座谈会,教师讲解影片概况,记录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和疑惑之处。在座谈会上,用科学、正确的理论和事实解决学生骨干的疑惑。利用部分学生提供的信息来做出正确的宣讲策略。
3.注重映前转化。在电影放映会开始时,集中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简短介绍影片概况、背景故事,要让学生们了解为什么要看这个电影,本次电影讲述了什么,电影中的故事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在尽量保证观影快感的前提下,提示学生关注影片的某些关键点,为映后座谈会打下基础。
4.电影播放结束后,最好在当天开展映后座谈会,结合影片内容,紧抓教育目标,对电影中某些重点场景进行分析和讨论,开展严肃的电影批评,不仅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更要求学生从现实角度、历史角度、哲学角度和社会发展角度进行分析。
5.在一轮活动完毕后,辅导员教师必须做好回访工作,可以组织二次座谈,也可以关注社交网络等信息。从侧面评价本次班会教育的成效。
学生工作不仅需要细致、严密、正确,更需要细致入微,春风化雨。在作为教育载体的电影题材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共鸣幅度和课后辐射能力。因此,学生们喜好的互联网就成了选择电影载体的重要考量因素[2]。
按照笔者经验,近五年的流行热门电影不仅是更好的选择,很多时候是唯一的选择。很多经典的电影由于题材和制作技术的历史限制,更小概率有获得学生共鸣的能力。从“互联网+”思维角度出发,利用热门流行电影的话题热度放大教育效果,并利用社交平台的相互影响效应放大教育成果。
利用热门流行电影作为载体开展主题班会的学生教育新形式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通过合理、周密的安排,在主题班会过程中,高校学生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达到了教育“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同时,经过主题班会的互动环节,也打开了交流通路,拉近了辅导员和学生的距离,提升了教育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