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蒋 骁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的课程包含了人文性与工具性,并做到了高度统一。当今全球化趋势下,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出现断层现象,初中语文教学担负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语文教育,是当今传统文化传承的正要方式,更需要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渗入更需要讲究方式与技巧,科学渗透。
传统文化发展的现状不乐观。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输出也是全球化最直接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受到极大的挑战。初中校园中流行着美国平安夜万圣节等节日,显现出大家极具高涨的消费力,朋友之间的尽情欢乐。反观我国传统中秋佳节,春节、元宵佳节等亲人团聚的日子,学生们表现出排斥与抵触心理。西洋乐器,欧美流行歌曲,逐渐取代了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的音乐意境也随现代流行音乐而被逐渐覆盖。社会的映射下,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更多是过时和庸俗。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古诗词、文言文,中国几千年的儒家、道家思想也逐渐被排斥,阻碍着语文教学的进行。
初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文学素养发展的奠基石,更是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面对这一现状,理应肩负这一重要使命,充分利用语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尽情游弋。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夯实基础,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重要支撑,是新时期语文教学重要的环节与组成部分。
扩张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延伸。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下,内容丰富,意义深刻,有些文章通过文言文的形式,通过中国富含意义的文字表现出来,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初中课本中有《爱莲说》一文,出自周敦颐之手,他率部下挖池种莲,也希望自己像池中圣洁的莲花,并写下此文,流传至今。此文正是他洁身自好、心志纯洁、胸怀坦荡的写照。文章中“隐逸者”、“富贵者”、“君子”,分别写到了菊、牡丹和莲花。借物喻人,表达自己内心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贵品质的向往与追求,并讽刺了世人对荣华富贵趋之若鹜的行为。
老师在课堂上讲述课文时,结合历史,将作者内心高尚的君子品质作为映射,这是传统文化中最高的道德理想追求。生活在世俗当中,不为他人所影响,追求内心最深处的呼唤,超越世俗,超越自我。文章中高尚的君子人格是学生学习重要的文化,同样,作者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传统文学的代表:借物喻人,多样表现手法,文章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日常表达、文学写作上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增加对经典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增长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在传统文化渗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
通过写作增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的渗透。写作可以是展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方法,同时,学生通过写作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运用,达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增强传统文化与现代学习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通过写作的方式,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自己积累的文化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现代语文艺术表现手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艺术的摩擦中,滋生出传统文化发展的新高度。
老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发起者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引导者,更应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在传统知识渗透课堂教学中,做到带头者、引领者的效果。人文素养的教学有别于数理化,需要通过日常教学的熏陶、引导。所以老师积极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在传统文化知识在初中语文教育渗透中也是重要一环。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巨大的熏陶与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加强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学校教学也是极大的提高,更积极影响着新时代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加快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学,既是国家发展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