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拉斯普京的家园守望

时间:2024-05-04

李 雪

乡土作家之所以以乡土题材进行创作,不仅是因为他们对那一方土地了如指掌,更是因为这一题材的作品饱含着深厚的家园意识和情感。作家始终关注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以及“回归传统人性”的思考,提出了“守护自然”的呼唤,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道德堕落的批判及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缅怀。这种对俄罗斯土地的热爱,对生命之根的精神追寻,赋予了“农村散文”一种内在的历史厚重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一、家园守望的原因

乡土小说作为俄罗斯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已日益在俄罗斯文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乡土小说作家的家园守望其实就是怀乡情结的体现,是文化怀乡的继续,是对渐行渐远的乡土家园的缅怀。

一方面,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但是也正是如此,家园守望主题的作品才显得愈发重要。因为城市是由农村发展起来的,只有了解俄罗斯的农村,才能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才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与作家本身有着重要的关系。拉斯普京出生于西伯利亚安加拉河边的一个农村,父母在这里勤勤恳恳地工作,作家也在这里度过了自己快乐的童年。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个个可亲的邻居、一群群可爱的动物都在作家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因此,可以说家园守望题材的创作对于拉斯普京来说是内心情感的真正释放。

二、家园守望的印证

作品《告别马焦拉》和《农家木屋》通过小说题目本身使得家园意识赫然醒目。马焦拉岛和木屋正是家园意象的直接展示。马焦拉岛因修建水电站而要被淹没,政府要求他们搬离这个可爱的地方。坚守着故土的老人们将土地视为有生命、会呼吸的土地,它与人们同在,陪伴着一代代的人们成长,怀念着一个个人的老去,感受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无穷力量。以达丽雅为代表的一派固守家园,守护着这方净土,不愿离去。正是作品中虽年迈但仍不怕外界力量威胁的达丽雅的坚守,人们不同方式的告别,使得家园守望的主题更加凸显和深刻。

《农家木屋》也如此,人民渴望家园的内心世界被直接展现。孤身一人的阿加菲娅生活在祖传的木屋里,但不幸的是木屋被淹,她被迫移居到其他镇上,由于对木屋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费劲千辛万苦将其“带走”。只有木屋在,她才觉得踏实和幸福。也正是木屋的存在,给了阿加菲娅家的安全感和情感寄托。

而在《最后的期限》中,临终前的安娜老太太见证了家园的“土崩瓦解”,儿女们的态度更是让她让心灰意冷。这种反向的例证更是突出了家园守望的迫切。

三、家园守望的意义

家园、故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最让我们无法忘怀的地方,那里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太多的令人嘴角上扬的场景。家园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拉斯普京作品中的家园守望,是对亲情的守望,更是对传统文明和大自然的守望。

亲情的守望。家园里有着和我们血脉相联的至亲,有着和蔼可亲的邻里。《最后的期限》中儿女们发现即将离世的母亲因思念小女儿而多活了几天后的冷漠让人不寒而栗。因为向往城市生活、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儿女们早已淡漠了家园的含义,几代人维系的亲缘联系也渐渐消失殆尽。对于他们来说,对故乡的概念已经模糊不清,家园瓦解了,亲情也淡漠了。

传统文明的守望。守望家园不仅仅是守望着家园里的实物,更是守望着家园里的传统文明和道德。农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俗风情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消失了就难以恢复。这种文明是代代相传下来的,需要我们后代来守望。

大自然的守望。农村较好地保留了大自然原有的景观,农村的生产活动与大自然联系甚为密切。但是工业文明的冲击使得大自然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告别马焦拉》中的社会建设使得原有的生态文明遭到了破坏,所以人类应当及时“刹车”,不要出现“无家可归”的悲剧。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守望大自然便是守望我们整个人类的家园。

结语

文学创作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拉斯普京作品中的家园守望意识也正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击下的产物。这一守望在作家笔下超越了最初的概念,引发了作家乃至我们的深刻反思。所以只有守望好我们的家园,人与人才能更和谐,文化才能更繁荣,大自然才能更唯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