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纪念常德会战的诗词的英译研究——基于再语境化理论

时间:2024-05-04

李 芳

引言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与日军正面交战的四大会战之一便是常德会战,由此可见,常德会战对于中国抗战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常德会战当中有大部分爱国主义人士奋力抵抗日军侵略,这场战争极其悲壮,显示出了国人对于国家的热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保卫祖国。因此,早在2016年常德市便以此为重要战略点引入38个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常德市抗战英雄纪念城的建立,来充实和丰富常德市红色旅游开发的内容。此文章的研究对象就是以纪念常德会战的公墓和常德诗墙常德会战篇中的诗词。通过对诗词的英译来对外展现湖湘人民不畏强敌、英勇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宣传此种湖湘文化。这对国家第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有积极影响,也对常德市的红色旅游文化走向国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再语境化与诗词翻译

在外文翻译过程当中,语境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任何高超的翻译技巧,如果不贴合当地语言的语境,那么这样的翻译无疑是缺乏灵魂的翻译。因此,再语境化对于整个翻译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做好再语境化,就必须要求语言的使用者能够因地制宜从当地获取语境中的要素和信息,并且自己能够有效地整合这些要素,以此来达到既能够正确翻译,又能够贴合当地文化。如果说语境相对于构建一个人的话,那么再语境就是要构建一个集体的人类,要想让翻译出来的东西有血有肉,就必须实现再语境化,在话语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它融合了个体的独特经验和社会文化大背景的历史沉淀。

在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可以将源语境信息通过解构和重构传递到目的语境中,因此翻译的过程必然涉及再语境化。因此,可以说翻译过程的本质是再语境化。在诗词的再语境化与翻译方面,李成团(2010)从语用视角出发研究诗歌翻译,通过对汉语古诗不同的英译版本进行对比,探讨了诗歌在翻译过程中的语境补缺问题和语用充实问题,以及译者如何通过对源语境进行充实,也即再语境化,来实现译语与源语的语用对等。而在王国凤(2015)的诗歌翻译研究当中,她也是对再语境化的研究中突出语言使用者主体,强调了再语境化中译者的主体性,译者根据其文化观对源语文本进行再语境化,并结合与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相关的互文网络,“创造”出合适的译文,能够让翻译出的文本有血有肉。

二、纪念常德会战的诗词英译的“再语境化”

纪念常德会战的公墓和常德诗墙常德会战篇中的诗词忠实记录了给日军以沉痛打击的战役,对殉难战士的敬奠,对抗日救亡的热情的彰显,对抗战官兵无私奉献的展现,从文化角度全面展示战争的感人场面,充分体现常德军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正是这群誓死抵抗日军侵略的爱国主义人士,向世人描述着他们的爱国情操。因此,在翻译常德会战的诗词当中,最为灵魂的就是要将翻译出的诗词赋予其爱国主义内涵,能够真正地向世界去宣传红色文化,这就特别需要翻译诗词的再语境化。在这些诗词的翻译过程当中,翻译者就要站在描写这些诗词的原作者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当时常德会战代表的精神,不断通过“再语境化”,使其在翻译中反映足够的语境效果,让读者做出最小的处理信息、推理努力,达到翻译语意和原语语意的最大关联。

1.守城血战篇

《洞庭碧血》(作者:田翠竹)的序言就有写道“一日,寇攻城甚急,守城者仅余十余人,寇借长梯攀缘而上。守军首以枪击,枪弹尽,以刀砍,刀锋折,以石投,石亦尽矣,寇竟上,时城上剩一人,保寇同坠城死。”从该诗序言就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以及战士守城的誓死决心。诗中写道:“城头战士剩一人,迎敌击以巨灵掌。敌乃伸两臂,坚抱战士身。战士压敌头,力斗未肯驯。蓦然失足立无据,苍茫坠向城低处。忠骨碎入瓦砾堆,幽魂化作风前絮。城头乌声啼未休,梅边月落寒江曙。”译文:Only one warrior stood on top of the city, also he used his powerful hands to attack the enemy.The enemy stretched his arms and pounced on the warrior. The warrior pressed the enemy's head and strived to resist.Suddenly, the combat hero slipped with no support . Sadly, the combat hero fell down under the wall. The loyal bones were buried in the rubble, and the loyal souls were gone with the windy catkin.The crying did not stop on the top of the city wall, the moon was down beside the plum blossoms garden.译者在在翻译诗句“蓦然失足立无据,苍茫坠向城低处”时,为了凸显战士誓死守卫城头的决心,向读者传达战到最后都不放弃的英雄气节,便进行了再语境化处理,采用增译法,在译文中添加了主语“the combat hero”。其中出现的“忠骨”和“幽魂”二词在译语中创造的文化语境将决定读者的认知接受程度,“忠骨”和“幽魂”体现出来浓厚的爱国情怀,因此,译者将其译为“loyal bones”和“loyal souls”。译者在“形”和“声”方面进行了再语境化,采用“city”和“enemy”、“rubble”和“wall”、“ catkin”和“garden”押尾韵的方式,同时用了“suddenly”和“sadly”两个副词押头韵的方式,对翻译中的审美损失做出补偿。

描述常德会战惨烈,守军战士奋力血战、保卫家园的诗作还有《常德血战》(作者:陈述征)。其中就有这么一句:“孤城屹立洞庭头,弹尽凭刀搏寇仇”。译者的译文:The lonely city stands at the end of Dongting, and the warrior use the bayonet to fighting.( 译者注:“the lonely city”意指“Changde city常德城”,“Dongting”意指“a famous lake in Hunan province洞庭湖”。)这里,为了更好地将源语信息传达给读者,也为了押韵的需要,译者进行了再语境化并部分采用了带解释性信息的直译。但是译作也有待改进之处,如“弹尽”直接化掉没有翻译出来,期待同仁提出更佳的译文。

2. 民族军魂篇

第57师近6000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英勇战死于常德城下,实现了他们“一寸山河,一寸血肉”的豪壮誓言。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铭刻于祖国人民的心中,其可歌可泣之烈迹难以尽书。诗作《为石门革命历史展览馆题》(作者:彭则光)其中的两句“头颅不怕国门挂,热血愿为真理捐”即为真实写照。译文:The heroes are not afraid to hang their heads on the city gate,and they are willing to contribute blood to the truth.译者将“国门”翻译成“城门(the city gate)”,是对诗作进行了再语境化,让译文更符合当时常德会战的现实景象。同时,为了凸显抗日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卫国精神,译者在译文中加了主语“the heroes”。

再比如诗作《贺余程万师长》(作者:萨镇冰)中的诗句“逾旬血战保孤城,众寡悬殊功竟成。从此倭军应丧胆,恐无片甲返东瀛。”译者译为:After more than half a month of stubborn resistance to defend the city, our army won the final victory even with the outnumbered enemy. From then on the enemy became appalled, maybe no one can return to the east. ( 注 :“孤城” means “Changde city”, “东瀛” means“Janpanese”。)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8000勇士誓死固守常德城十六昼夜,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一次次击退日军的攻击,表现出了守城将士的壮烈情怀和中华民族的英勇气节。译者根据这样的历史背景,对原作进行了再语境化,将“血战”译为“stubborn resistance”,体现了将士们誓死守城的决心。同时,没有将“孤城”和“东瀛”直接翻译出来,而采用加注的直译,是为了押韵的效果。“恐无”在这里作者译为“maybe”,实际上遵循历史事实,我军优待俘虏,最终还是有部分自愿归国的日军回到日本。

3. 军民团结篇

老子《道德经》里面也有“常德不离,为天下溪”,这也是常德得名的原因。常德会战最终的结果是以胜利而告终,之所以最后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光因为当时奋战在前线的军队,更有集中在常德后方的人民群众,他们团结一心,奋力抵抗日军的侵略,也正是有着军民一心的抵抗,最终才能获得常德会战的胜利,而这背后无不显示出军民团结的重要性。常德诗墙中日常德会战篇里有胡翰的《山居截句》(录二):“父老相逢一怆神,可怜十室九流民。得钱且自偿官欠,鸡黍无烦食远人。朝下军符夕点行,田家子弟尽长征。龙沙不复成桑梓,到处穷檐有哭声”。整首诗虽然描写了当时战争的残酷,但是更体现出为了保卫家园,军民团结一致抵抗日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人民也为军队前线的抵抗日军做出了极大贡献,彰显抗日救亡的热情。译文:The hometown people meet sorrowfully, the most of migrants exist pitifully. Just the money can repay the official, while meals are given to migratory people. The anti-Japanese military order make the plowboys join the army, the anti-Japanese military make the plowboys take a long march.Longsha is no longer the hometown, and tears are streaming down . (“桑梓”意为“hometown”。) 所以,译者为了传达军民团结抗日的热情,便对源语积极建构,进行再语境化,使目的语读者能从译文中感受“音美”“形美”和源语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第一句笔者用的“sorrowfully”和“pitifully”来押韵,顺便用这两个词表达了父老乡亲悲伤与可怜的心境,同时尽量做到句式对等。第二句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但句型难求相似,只是用了“official”和“people”,达到音美。第三句为了达到形合,把“朝下”和“夕”两个时间副词在翻译时省略掉了。第四句中的“桑梓”意指“故乡”,作者采用了意译加标注的方法,译为“hometown”,同时,“hometown”和“down”押韵,力求音美的同时传递原文的意思。

结语

尽管作者从再语境化角度来对纪念常德会战的诗词进行了翻译实践,力求向世界宣传湖湘人民不畏强敌、英勇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关于这些诗词的英语目前还是一片空白。因此,译文难免存在不足缺陷之处,愿有志同行指正并译出更好的作品,共同为弘扬常德红色文化而努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