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柳 慧
双语能力是指对汉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即学生是否可以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是否能够畅通地把译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
作为双翻专业的学生,应熟练掌握翻译理论专业知识。翻译理论基础知识包括翻译过程、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
(1)学生在翻译学习初期,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坚持翻译的标准,遵循翻译的过程。大量的翻译实践证明,准备、理解、表达和定稿互为一体,缺一不可。
(2)翻译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翻译理论的主要概念、翻译方法及技巧,并能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是指翻译中一般遵循的做法,如直译与意译。翻译技巧是指翻译时遇到两种语言不同之处时解决问题的诀窍与应变措施,如语序的调整、分句与合句、抽象与具体、增补与省略、正译与反译、主动与被动、词性的改变、习语的译法、专有名词外来词新词的译法、声音色彩词和动物词的译法等。
翻译教学中,因翻译课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或者是教师并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翻译教学的培训,或者教师对于翻译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好,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翻译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目的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双语翻译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1)双翻专业学生目的语基本功不牢固,学生目的语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在汉语翻译成目的语或目的语翻译成汉语时,学生对原文的理解不到位或失误,或者语文表达的不准确或不通顺。因此,翻译时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2)词义理解不准确。在翻译过程中,对词义的正确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双翻专业的学生由于基本功欠缺,有时难以准确把握词义,在翻译过程中,存在学生词汇量积累不够,词义理解不准确,对各种词语的搭配不熟悉,对词义所涵盖的范围不清楚,词义识记模糊、不准确,对词义的掌握片面单一等问题。
(3)句子翻译出现错误。对于句子结构比较复杂、逻辑性比较强的长句,特别是把汉语的长句翻译成目的语,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平时学习中,学生不注意归纳两种语言异同点。在翻译中,双翻专业学生遇到的难点和主要问题在于目的语的表达能力上。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目的语语法掌握不够,对目的语句子理解不够,翻译句子较困难,翻译的句子结构不完整,语序混乱等。
1.选用教材。教师所选用的翻译教材应该突出双翻专业的特点,应符合学生双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应该包括学生熟悉的话题以及与话题相关的词汇、语言表达习惯、语言知识、语法知识等,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训练与提高。
2.教师重视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翻译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内容,应系统地讲解翻译理论主要知识,系统讲解翻译标准及技巧,来增强双翻专业学生的翻译意识,提高翻译能力。强调学生翻译要尽量忠实于原文,用自然、通顺的语句来展现原文的信息。同时还要强调所谓的“忠实”不是追求字数和句式的绝对一致,而是在翻译过程中处理好汉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使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达到忠实、通顺、自然的效果。
3.加强学生的背诵。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督促学生背诵学习中遇到的语言材料,例如一些经典的句子或段落、优美诗句、文章或一些范文。背诵能让学生积累和掌握更多的语料,丰富学生表达的思路。同时,通过背诵,学生会对两种语言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摸清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学生还会自主地探索两种语言特点和规律,提升学生对两种语言的灵活应用能力。
4.在翻译教学中,要强化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教学不可能单纯依靠教师教学课堂、依靠教师布置的作业来提升翻译的能力,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翻译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大翻译实践训练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适当安排课外一些内容和作业作为学生的课外翻译练习,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课外翻译实践机会。这也是学生把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实践。翻译教学除了教师的课堂以外,学校各相关部门应该互相协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翻译实践的活动机会,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