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杜莎莎
摘 要:文史类图书涉猎广泛,编校要求高,编辑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保障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为此,应在以下方面多下功夫:练就火眼金睛,熟练使用繁、简体及异体字;拥有发展眼光,实时更新知识体系;善于存疑查证,消灭隐性差错;注重归纳整理,丰富知识储备。
关键词:文史类图书 编辑加工 知识体系
从编辑工作出发,按内容可将图书分为三大类,即“哲学社会科学类、文学艺术类和科学技术类”。因内容不同,各类图书编辑加工的注意细则也有所区别。笔者编辑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文史类图书(简体版),属哲学社会科学范畴,包括文史学术著作、文史普及读物等。此类图书的编辑加工除了消灭语言文字差错、核对引文、处理图表、统一体例、确定标题等基本工作外,还应注意以下细则。
一、练就火眼金睛,熟练使用繁、简体及异体字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出版物的报头刊名、封皮、包装装饰物、广告宣传品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第七条则列举了四个例外,其一即“古代历史文化学术研究著述和语文工具书中必须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情况”。文史类图书内容多涉及古代文化典籍,极易出现生僻字形,编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汉字使用规范。
1.勤于考证,注重积累
简繁对应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其中,比较复杂的是多对一关系,即一个繁体字对应多个简体字。此时便需要根据语境判断对应的简体字字形,不能想当然地简化为熟悉字形。如苏舜钦《沧浪亭》:“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句中,“逕”为“迳”的繁体字,用于地名,“迳头镇”(在广东);又为“径”的异体字,意为“小路;方法;径直”。结合语境可知,诗中“逕”指小路,故应简化为“径”。再如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蘋”可简化为“苹”(píng)和“ ”(pín),《通用规范汉字表》明确用于表示蕨类植物名时简化作“ ”,不简化作“苹”,故此处应为“ 沫香沾齿”。
异体字与正体字相对,即与正体字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属不规范汉字。异体字转换为正体字时必须同时满足音同、義同这两个条件,否则不能转换。如张岱《湖心亭看雪》:“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句中,“拏”为“牵引”之义,《辞海》单列词条释义,而“拿”无此义,因此“拏”虽为“拿”之异体字,但此处不能转换为“拿”。再如“修”与“脩”,二者在“修饰;修理;修行”等意义上为正异关系,但在表示“束脩”时只能用“脩”,不能用“修”。
文史类图书中还常常出现一些生僻字形,编辑稍不留神就会错将其改为形近或义近的简体字。如韩愈《赠张籍》:“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其中,“丳”读chǎn,指贯肉在火上炙的签。编辑若不加查证,很容易将“丳”误改为“串”。如果原稿即为“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串”,则容易漏改。再如吴商浩《巫峡听猿》:“连云波淡淡,和雾雨蒙蒙。”其中,“淡淡”应改为“澹澹”。历史上,“淡”与“澹”在“含某种成分少、稀薄”等意义上通用,但现在义项已完全不同,“澹”指“水波起伏;安静”,在此意义上,不能改为“淡”。
2.认真细致,避免遗漏
文史类稿件中容易出现因字音、字形相近而造成的错误,往往是作者笔误或排版误排所致。常见的如“戊”“戌”“戍”“戎”,“己”“已”“巳”,“日”“曰”,“汨”“汩”,“祇”“祗”,“甪”“角”,“兖”“衮”,“糸”“系”,等等。以上词语出现频率较高,编辑往往形成条件反射,工作中会特别留意,真正容易遗漏的是那些出现频率较低的字形。如李清照《点绛唇》:“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句中,“划”应改为“刬”。“刬”为多音字,读chǎn(刬除:同“铲除”)或chàn(一刬:一概;一味)。句中“袜刬”即“刬袜”,指不穿鞋,只穿着袜子行走。 “刬”“划”的繁体字字形不同,切勿混淆:“刬”的繁体字为“剗”,“划”的繁体字为“劃”。再如“以飧读者”应改为“以飨读者”。其中,“飧”读sūn,指晚饭,繁体字为“飱”;“飨”读 xiǎng,指用酒食款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繁体字为“饗”。还有些繁体字、异体字与简体字字形相近,不易发现,编辑需要练就火眼金睛,认真细致,避免遗漏。如“减”“減”,“涂”“凃”“塗”,“决”“決”,“羡”“羨”,“衮”“袞”,“硙”“磑”,“棹”“櫂”,等等。
3.多方查证,切勿生造
随着时代变迁,旧事物不断消亡,新事物不断产生,汉字作为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同样处于不断更替之中。很多旧有字形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已几乎停止使用,但文史类图书因内容多涉古代,常会出现一些未经简化的繁体字。对于这一类字,应多方查证,并有意识地进行归纳积累,切勿主观简化,生造字形。如《诗·大雅·生民》:“取羝以軷。”其中,“軷”指古代祭路神,其偏旁不能简化为“车”。再如《淮南子·修务》:“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谓之駤。”其中,“駤”意为蛮横无理,其偏旁不能简化为“马”。
此外,文史类图书中出现的很多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机构名称等,仍使用异体字形,不能转换。如魏明帝曹叡(睿)、北朝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浚)、唐初大臣魏徵(征)、南宋孝宗赵昚(慎)、清末大臣翁同龢(和)等。
二、拥有发展眼光,实时更新知识体系
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文化知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不断变化,每段时期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文史类图书所述内容通常具有明确时代指向,编辑要特别注意是否与时代特征相符。笔者编辑的书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得金粉六朝时有两句诗‘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杜牧《台城曲》,描述内容虽为六朝,但并非六朝时诗歌,此番表述显然不妥。
要特别留意地名、机构名称等专有名词的变迁。以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为例,其名称比较大的变更有:秦时设武都道,西汉时设武都郡,北魏时改为武都镇,西魏更为武州,北周改名永都,隋时复为武都郡,唐末改为阶州,1913年更为武都县,2004年改设区。必须注意不同时期不同说法。笔者曾遇到这样一段话:“隋炀帝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开凿大运河。他除了要将江南充裕的物资运往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供给朝廷之需外……”须知,隋时于汉长安城东南建都城,名为“大兴”,唐时才复称“长安”,因此,此处“长安”应改为“大兴”。
此外,文史类图书常会对古地名作注,编辑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其名称近期是否有所变动。如陕西省安塞县2016年6月变更为延安市安塞区,陕西省户县2016年12月变更为西安市鄠邑区,等等。
少数民族往往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须积极查证,确保所述时期与名称对应无误。如“回鹘”“回纥”皆为维吾尔的古称,但分属不同时期,不可混用:隋大业元年(605),韦纥与仆固、同罗、拔野古等成立联盟,总称回纥。唐贞元四年(788),回纥可汗自请改称回鹘。
三、善于存疑查证,消灭隐性差错
古人有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考据大师陈垣也说:“考证贵能疑,疑而后能致其思,思而后能得其理。”文史類图书编辑在工作中更应具有“善疑”精神,培养敏感性,积极消灭史实叙述中的隐性差错。下面几例中的问题均须仔细查证后才能发现:
⑴“最贵的一件龙袍是正德皇帝的,那年他亲帅神策军出大同口外征剿也先虏子。”也先乃明朝瓦剌首领,景泰五年(1454)瓦剌内讧,逃亡途中被杀。正德皇帝朱厚照在世时间为1491至1521年。此二人显然非同一时期人,句中表述不合逻辑。
⑵“走到离汴京只有数百里的邢台,徽宗的儿子、钦宗的弟弟燕王赵俣就被活活地饿死了。”此处所述为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徽宗、钦宗和赵氏宗室北归之事。燕王赵俣的身份表述有误,其乃宋神宗第十二子、宋徽宗之弟,而非徽宗的儿子、钦宗的弟弟。
⑶“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把天下分为十三州而治。”秦统一后确实进行了改革,但推行的是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此处“把天下分为十三州而治”实乃汉武帝时制度。
四、注重归纳整理,丰富知识储备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且一直使用到现在的唯一的文字”,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文史类图书中常会出现一些为编辑所不熟悉的表达方式,此时切勿随意跳过,查证核实,归纳总结,才是合格编辑所为。
⑴“这是怎样的一年啊,昔日的王公贵族章服之侣蒲柳之娇,如今都是蓬头垢面的囚犯。”结合语境,“章服之侣蒲柳之娇”可以判断为形容贵族之奢华与娇弱。细查之则发现,二词皆有误。“章服之侣”实为“章缝之侣”,明张居正《谢赐貂鼠疏》言:“昔宋祖开疆重武,远颁介胄之臣;今明主稽古右文,特赐章缝之侣。”此处代指王公贵族。“蒲柳之娇”实为“蒲柳之姿”,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此处比喻体质娇弱。
⑵“接受当时最强大的蒙古部落首领——俺答封贡的要求而创立互市。”“俺答”乃明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首领,“俺答封贡”则指明隆庆年间,明朝与蒙古达成的对俺答汗的封王、通贡和互市的协议。了解此背景后,可知此处“俺答封贡”有误,可改为“接受当时最强大的蒙古部落首领俺答汗的要求而创立互市,才有了俺答封贡”。
⑶“老子的主张是在抱雌守一、无为无欲的‘虚静与‘超越状态中体悟‘道。”此句中,“抱雌守一”有误,应为“守雌抱一”,典出《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宋张伯端《悟真篇·自序》:“要在守雌抱一,自然复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反映了道家阴柔、无为、不为天下先的思想。
编辑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是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力量,必须把好图书内容质量这一关,工作中应做到:常思考,善整理;多积累,勤总结;善于存疑,积极查证;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唯其如此,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有效保证图书质量。
参考文献:
1.阙道隆.社科图书的编辑工作[M]//伍杰,许力以,边春光,等.编辑理论与实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179.
2.陈垣.通鉴胡注表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85.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6.
(作者单位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