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郭蓉蓉
摘要:出版行业目前面临着产能过剩、库存滞胀、精品不多等诸多问题,在去产能、去库存、树精品等方面压力巨大。出版单位亟须转变思路,从供给侧发力,建设创新支持体系、加大内容资源规划整合力度,加强数字出版联动,创新中国故事表达方式。加强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深化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增强发展动力的有效手段,更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出版 创新 文化自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中外经济理论与实践得失的基础上、在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的需求端刺激作用式微,经济进入相对低速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综合开出的激发经济发展后劲的一剂良方。出版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供给侧管理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出版单位从供给侧发力,打造新的动力增长体系,不仅是出版业走出目前困境的形势所需,更是促进文化产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方法所系。
一、出版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
(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化出版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出版业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一些出版单位思路转变快、创新劲头足、担当意识强,勇于投身市场经受考验,成了转企改制的“排头兵”;一些出版单位科学合理定位、整合优质资源、强强联合推动集团化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双丰收”。但与此同时,多数出版单位仍然缺乏改革的魄力和胆识,改革推进缓慢或是阻力重重。出版业务规划滞后,一直处于应对需求而非创造需求的境地。供需失衡矛盾突出,不仅影响行业发展,更成为深化出版业改革的“中梗阻”。
(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飞速发展,但与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匹配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不多。***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出版物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载体,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如何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更需出版單位加强内容创新,打造优品精品。
二、目前出版业供给侧管理面临的问题
目前,出版单位虽已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还不高,迫切需要借鉴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产能过剩,产质不优。一些出版单位对品牌建设和品牌经营重视不够,办法不多,热衷于跟风选题和短期行为。图书品种同质化严重,造成出版资源和资金浪费。此外,出版服务水平整体不高,作者培养和作品培育力度不够,真正能够反映时代特点、彰显文化底蕴、推动文化发展的经典力作不多。
(二)库存庞大,成本高企。从图书市场的现状来看,图书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上架机会越来越少,图书品种更迭持续加速。在传统印制仍处于主导地位的今天,库存问题越发突出。租库费用和库存图书成本占用企业发展资金,出版成本居高不下。
(三)渠道不畅,营销滞后。有的过于依赖原有发行渠道,对新渠道的建设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对做精做细细分渠道投入精力有限,对社群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敏感度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体互动不够,营销理念和发行能力与市场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优化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一)着力创新支持体系建设,推动出版创新落地见效
优化出版管理机制。充分释放“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使出版管理机制更加适应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如中国海关出版社从创新机制入手,实行单位领导直接管理,单独核算的独立策划人及合作策划人机制。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善用股权激励推动发展提质增速,该集团在其子公司浙江青云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运营上充分给予团队经营决策权,并为骨干团队预留期权,有效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加大创新投入。出版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以资金为主的创新投入,在鼓励和支持创新上切实行动起来。如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15年起设立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扶持新兴出版项目,促进加快形成媒体转型与融合创新示范效应。
探索与官方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如商务印书馆与教育部共建“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该机构采取“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学界各自优势,是探索语言产业化发展之路的有益尝试。
建立容错机制。应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容错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出版从业者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大胆尝试,在提升出版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为创新者“托好底”、维护并保证他们应有的权益。
(二)着力加大内容资源规划整合和数字出版联动,厚植专业优势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已成为主流技术,社会公众的阅读习惯也因此发生巨大变化。出版单位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创新产品形态,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实现有效供给。坚持专业立社,厚植专业优势,以专业塑造品牌,加快实现由单一出版商向内容资源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加大内容资源规划整合力度,加快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积极搭建全媒体立体出版格局。
笔者所在的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依托审计数字出版平台建设“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向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供系统化的审计知识服务。网站深度整合审计署所属审计宣传单位的优质内容资源,目前拥有4000余种图书期刊、8000余份新闻资讯、1000多个培训课件、35万部法律法规的内容资源,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最具规模的审计专业内容资源网站,在宣传审计工作、展示审计学术成果、传播审计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台还打通了基层审计机关与上级审计机关之间、同级异地审计机关之间、一线审计人员与权威审计专家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使专业知识共享更加经济、便捷,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的审计宣传和知识服务格局。
(三)着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资源的杠杆效应
出版业是高级知识人才集聚的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要坚持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以创新实绩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充分发挥人才资源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不断完善充分体现创新成果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人才评价体系,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基础。
建立从出版单位目标与任务出发,基于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及系统的人才培养发展机制。通过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强化人力资源培训,优化受训者分级分类、相应培训内容设计和成果考核机制,努力使出版单位未来发展的核心员工更多地参与到重点培训项目中去,使受训者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成果与单位未来发展的关联性,增强高级专业人才对出版单位的忠诚度。
(四)着力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前不久,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关于<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全民阅读立法正在“换挡提速”。江苏、江西等省份也于年初先后发布了全民阅读行动计划。出版业要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推动“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落地,进一步拓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结构,助力营造书香社会。
出版单位可以邀请专家学者、阅读推广人、媒体等组成阅读推广机构等,开展对全民阅读推进路径、分众阅读等研究,积极参与公益阅读推广。出版单位还应在倡导深阅读、培育思考力方面有所作为,切实承担起推动全民发展智力、训练思维、启迪智慧、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用精品出版物树牢“中国口碑”。同时充分考虑中外审美习惯、话语体系等差异,以国际视野和时代精神,甄选“中国素材”,创新“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
人始终生活在文化的影响之中。影响并塑造这种文化,是出版企业的终极使命和价值所在。实现这一使命,需要出版业从供给侧主动发力、切实行动,更需要各出版主体优化机制、释放活力,切实推动供给体系建设和供给结构优化落地见效。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