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普编辑具有的本质特征及其精神气质

时间:2024-05-04

孙红霞

摘要:作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纽带与桥梁,科普编辑具有建构性、普及性和融合性的本质特征,其思想理念和人文情怀影响着人类文化演进的方向。在全球化时代,他们更是从认知视角具备了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气质,从而为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以及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与思想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科普编辑 本质特征 精神气质

一般来说,编辑是生产和传播思想产品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在促进思想交流与争鸣,引导和推动文化的发展,借助出版物向社会公众传播已有的、最新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思想和精神等方面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实际上,这种编辑出版活动伴随着文字的出现便已产生。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编辑最早萌芽于古希腊,而作为一类共同体则发轫于近代。在我国,作为一项真正的社会职业,它是在清末戊戌维新运动时及其后出现的,当时活跃于学术文化界的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蔡元培、张元济等人即为其中卓越代表。作为一项社会建制,他们在社会职业谱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是文化权威竞争地图中的重要一员。可以说,他们的思想传统和集体认同感源于文化范式的聚集和继承。他们是一些通过共同目的和共享的规范聚集起来组成的一个认知和行为群体,而不需要由家族的、生态的或者政治的联系来加强他们的结合。正如吴波所言,“编辑者们”是拿笔杆的人们里的很微小的一部分人,为力虽微,却也并不愿放弃那些重要的责任,更不敢忽视自己所担负的职务与力量。

从国内外学术界看,将编辑作为一类群体进行的研究不仅少,而且不系统,也不规范。尤其是,对编辑的本质特征和精神气质这类基础性问题则更少涉及。正是这类基础性问题的解决才能对编辑整体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做出正确描述和揭示。然而,已有的研究仅针对不同时期编辑家的研究,仅侧重代表性编辑的思想轨迹的探寻,却疏于对编辑群体本质特征的概括和分析。因此,有必要通过深入考察编辑,尤其是从某一类编辑的本质特征和精神气质出发进行才能进一步彰显编辑作为一类共同体的功能和作用。鉴于此,本文从科普编辑这一类编辑共同体出发,阐述其在当代具有哪些本质特征和精神气质,希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全面深入地理解整个编辑共同体的本质特征和精神气质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一、本质特征

在全球化时代,科技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模式不断嬗变和更迭,同时也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科学传播活动广泛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科普编辑的出版活动成为科学传播活动的一种亚传播形式。因此,从科学传播视域看,科普编辑的本质特征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建构性——阅读的设计者

科普编辑具有建构性的本质特征,他们是阅读的设计者。其目标是通过问接的教育功能,培养幸福快乐的人。他们发掘新受众,为新受众设计阅读内容,帮助形成阅读习惯。他们在人们心灵的建构、文化的陶冶、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新受众达到《天下篇》中所说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境界。

(二)普及性——文化的传播者

科普编辑具有普及性的本质特征,他们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具备高屋建瓴、远见卓识的传播理念和方法,出版传播科学和人文知识,传承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他们探识人类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传播活动的发展脉搏,每一名科普编辑如同一台发动机,带动深入传播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精髓,以提高整体传播效能和作用作为行动指针。他们在与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一起构筑科学和人文知识的传播系统的过程中,发挥了向读者普及知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融合性——思想发展的助力者

科普编辑具有融合性的本质特征,他们是思想发展的助力者。他们具备担当意识,推动科技进步文化、思想的继承和不断传播。科普编辑活动不仅是一门规范的技术,而且也体现审美艺术性,揭示和弘扬人文精神。其作用是将人类思想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它们是思想传承的助力者。它们的价值理念影响着时代思想的发展方向。他们的贡献在于其突出的助力效应,科普编辑共同体的发展是融合性的。他们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体。他们在传播科学文化,普及人文文化的同时,走向了两种文化的融合:一方面,他们坚持科学理l生和实证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创新和开放精神,以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力,助力阐释新的科学世界图像;另一方面,他们通过担负社会教育的责任,协调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帮助勾画新的人文世界图像。

综上,科普编辑的建构性、普及性和融合性的本质特征,以及他们的设计、传播、助力的作用是基于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正如拉里·晒那认为,古代和中世纪世界缺乏对艺术家和工匠、创造性想象和手艺等进行区分。然而,古代人确实区分了低俗和高雅艺术,但是塞拉芬·科莫认为这种区分没有反应出清晰的职业部门。历史上,在机械数理科学技术观的影响下,科普编辑活动紧紧抱持工匠传统。随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彰显,其范式也开始由工匠传统向哲学家传统转变,从而具备了双重传统。在由功利主义价值观向人文主义价值观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理念框架加入了人文要素,形成科技与人文理念的并重。当代,在一种新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作用下,科普编辑既要注重现实经济价值的获取,也要不能忽视作品思想价值的实现。然而,这种思想价值的实现正是来自于科普编辑所具有的精神气质。

二、精神气质

不管编辑界定有几种,编辑者的学养高度不能降。因为这个高度,即精神气质是促进编辑个体发育和共同体系统发育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他们的思想中具有的活的灵魂。科普编辑只有进行精神气质的养成和完善,才能真正成为思想传承的助力者和时代思想的引领者。尤其是进入云传播时代,在公众理解科学转向公众参与的模式下,需要科普编辑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呢?答案是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气质。

科普编辑应具有现代科学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有的放矢,改之有理,判之有据。这种精神和意识是贯穿了理性意识的有根据、有条理的怀疑和批判。它之所以有根据,在于要从事实出发,之所以有条理,在于要依凭规范、遵循逻辑。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席卷全球的各类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思潮也日益猖獗,科普编辑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有条理地怀疑并排除非科学和反科学的思想,看清假科学、伪科学的真面目,防止反科学和迷信毒害读者的精神健康。引导读者利用自己的思想做出理性判断,正如英国皇家学会拉丁文会训“Nuujus in verba”中所言:“别把任何的话照单全收,自己去思考真理。”这是对“真”的追求。

经过世代相传和自我实践,编辑逐渐形成了一套合乎道德的外在行为准则,这些准则的内化便是编辑良心。作为科学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角色,科普编辑除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之外,还应对社会和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具备较高的伦理关切和人文素养。这种编辑良心,如同他们无法逃避的,所必须承受的地心引力一样。他们在帮助传播和普及科学和人文知识、科学和人文思想以及科学和人文方法的同时,积极地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规范传播科学文化,向世人撒播人文关怀。这是对“善”的追求。

科普编辑对读者的激励,主要靠对美的追求,让高层次的美从读者的心灵中生长出来。让读者能够借助美的意識,实现人生的目标。强化美的意识,使美内化到读者的心中。这是对美的回放,美的润泽,美的享受。在当代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人们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从而使生活变成一种苦行。要唤醒沉睡在读者心灵深处、本来存在的美,让他们带着这种审美观追求真理和人生意义。这是对“美”的追求。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科技与伦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技伦理化道路就是把科技的真、善、美三个方面的追求统一起来,以实现科技服务于人类的目标。科普编辑正是通过向公众传达科学技术的客观事实,达到普及科技之“真”的目标。他们虽然不直接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但是却通过与读者和作者的互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肩负传播科技之“善”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他们也通过自我情感的升华,助力发掘科学技术的本质内涵,传承科技之“美”的精神和意蕴。他们不仅是真、善、美的化身,而且他们通过出版传播活动带领公众进入真、善、美的境界。

毫无疑问,与其他共同体相比,科普编辑具有建构性、普及性和融合性的本质特征,以及设计、传播和助力的作用。该本质特征是在追求真、善、美与融合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精神气质中生根发芽的。这种精神气质激发出的理性主义、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精神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对国家和民族精神凝聚力的提高和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