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经典再造到返本开新

时间:2024-05-04

万玉云

摘要:近年来,很多出版社出现“啃老”现象,将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作品翻检出来再版或者重印。但是“啃老”并不等于经典再造。经典再造的核心是内容文本,历久弥新;经典再造的魅力在于文化守望与深耕的创新。从经典再造到返本开新的过程中,所有经典的意义是由作者、读者、研究者(含出版者)共同创造的。

2016年1月,梁晓声知青小说精品系列(水墨插图版)上市,包括《雪城》(上下册)、《年轮》、《知青》(上下册)、《返城年代》(上下册)和《今夜有暴风雪》,共计五种八本,当年该系列所有品种均实现重印,成为常销书。

2016年lO月,针对青少年读者,在巴金诞辰112年和《随想录》创作完成30周年之际,策划推出了巴金经典主题系列,包括《风雨故人》《短章》《说真话》《海的梦》《爱的十字架》《憩园》六种。

然而,是否所有作品通过经典再造都能像巴金、梁晓声作品一样,变为常销呢?笔者认为,这还是要回头看看经典再造的图书市场。

一、经典再造的现状与问题

日前,很多出版社出现了“啃老”现象,将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作品翻检出来再版或者重印。其中,有的作品依然好卖。好卖,当然有作者名牌及其学养积淀丰厚的因素。但这种“啃老”的保守做法,似乎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出版社转企之后,越来越要求双效益并重。这种“啃老”的低成本做法,似乎成了出版社的直接选择。出版社都知道,开发新选题是出版社保持长久生命活力的必由之路,但打造新的图书品牌,需要获得优秀的作者资源,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接受出版市场的检验……其结果能否形成良好的出版品牌、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不得而知。

这虽是出版业界的现象,但从某个角度也折射出当前的文化心态——创新意识不足,甚至是从内容到形式上泛滥成灾的“伪创新”。这是因为社会的飞速发展,处于转型期的人们心理焦虑,出于精神调节的需要,出现某种怀旧情结;这是因为在浮躁的氖围下,一个人一年要出几本书,有著,有编著,也有主编……

我们不能把这种“啃老”与经典再造相混淆。

何为经典?《说文解字》有云:“经,织也。”可以引申为生命的立足点和一以贯之的精神。《尔雅·释诂》有云:“典,常也。”可以引申为充当典范、法则的重要书籍。所以,“经”和“典”可以合指那些地位崇高、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作品。这些作品,代表时代文化精神,具有长久的阅读价值,可以成为同类书的典范。

何为再造?陈平原曾说:“一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自身的资质,还需要历史机遇,需要时间淘洗,需要阐释者的高瞻远瞩,更需要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

为什么要再造?这是社会学术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的需要。治学是学者的立身之本,学者终归要做学问,这就离不开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文化传承;无论是作为人们的谈资,还是作为思想启蒙的课本,文学艺术的创作都烙下了古今人类文明各个时期的历史印迹。

二、经典再造的实践举措

不同时代、不同的读者群体,对经典图书的理解,很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现以14 35岁中国青年这一读者定位,就图书的经典再造作如下建议:

1.經典再造的核心是内容文本,历久弥新。因此,优质的公版书成为出版社的首选。出版社会紧贴社会热点,或分主题、或分年代、或细分读者地位……来筛选优质的公版书,如中国青年出版社一直在推出黑皮书系,如《故乡》《子夜》《人间四月天》《城南旧事》等,以优选新课标中的名家名作,配以名家插图,以飨读者;或深层次地挖掘名家已有的代表作品,适时推出,以梁晓声作品和巴金作品为例。

(1)梁晓声知青小说精品系列(水墨插图版)

知青文学,是中国文学在特殊年代由特殊作家群体造就的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梁晓声是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北大荒兵团知青小说使得“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兵团知青”等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他的每一部知青小说,《雪城》《年轮》《知青》《返城年代》《今夜有暴风雪》都在叩问着“人应该怎样”的人文理想,具有气势宏大、场面壮阔、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很长、视域特别广袤等鲜明特征;他的知青小说毫无讳饰地书写了众多知青在那个特殊年代与自己坎坷的命运抗争,彰显了他们的理想与追求、痛苦与幸福、坚韧与乐观,闪耀着人性光芒、人格之美……所以,梁晓声知青小说的内容文本,具有时代内涵和人文价值的,适合经典再造。

(2)巴金经典主题系列

巴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青春是美好的!”正因为他的心中充溢着青春生机,我们也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作品中的青春气息。即便在晚年,满头银发、举步艰难的他,也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他的青春呐喊。他在《随想录》里反思历史,关注当下,直面现实问题……他不断地告诉我们,他仍在思考,他仍在探索,他仍在追求。

正因为巴金作品的青春气息,正因为巴金作品的经典文本,我们定位在青少年读者,策划推出一个感悟青春、感悟生命的巴金经典主题系列,分故人、短章、说真话、童话、爱情、家庭等六个涵盖一个人一生的主题。

2.经典再造的魅力在于文化守望与深耕的创新。可调用所有手段,在保留经典原汁原味的同时,在内容上进行校订、新译、多语、插图等,扩张信息和延伸阅读;在设计上做整体书籍装帧设计,含封面、开本、内文版式等方面。

在策划梁晓声知青小说精品系列时,我们特约了马良书为《雪城》原创水墨画,王燕民为《年轮》《今夜有暴风雪》原创水墨画,李耀春为《知青》原创水墨画,李赵名为《返城年代》原创水墨画。

其中,马良书和李耀春两位画家,是通过他们对梁晓声知青小说的理解,通过他们对那个逝去年代的记忆,通过他们自身的个人经历,去诠释北大荒的风景,去还原知青人物肖像,去勾画那个时代的标识场景。杜文涓曾评价马良书画的《雪城》:“马良书的‘雪城既是小说《雪城》的插画,也是另一个独立的世界。它从画家的沉思之中出现,展示出画家自身的个人历史与时代经验的重叠之处,正是这种时间感受弥足珍贵。其实雪城不曾湮灭,它是缠绕着人世间的阴影,不断幻现着事物的运动与因果流变的形态,牵出肉眼看不见的疼痛痕迹。这痕迹,将会比来世还远,比荒芜还远。”endprint

王燕民和李赵名两位画家,则是紧贴梁晓声知青小说的情节发展,去还原小说中的知青人物、知青奋斗等细节化场景,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的精神内涵。其中《今夜有暴风雪》在飞芒翻书做了漂流读书活动,有读者评价该书:“虽然是中短篇小说集,但读起来在编排上感觉很有逻辑和顺序。每个故事既有短篇的灵活、辛辣、点到为止,整体上看又有始有终、不言自明。真心不错。”

巴金曾说:“我们的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在巴金经典主题系列中,则精选了巴金从年轻到年老的六张照片和相应主题的巴金语录,以飨读者。

三.从经典再造到返本开新

钱理群曾表示:

“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是有新的创造的。”在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各种问题纷纷出现,人们试图求助于传统经典文化,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经典文化只有返本开新才能在当下实现其价值。

一方面是经典再造,即回归人文阅读,回归经典本身,去建构新的文化。如上阐述。另一方面就是再造经典,将可挖掘的准经典,再造成为合乎时代的、具有文化传承的经典力作,以《林风眠全集》为例。

林风眠作为20世纪杰出画家和艺术教育家,笔者感觉他的著作决不止于已发表的有限文字和400余幅画作。调研发现,林风眠大量的画作封尘已久、逸散各处,我国出版界尚未有系统搜集、编辑林风眠绘画作品、文字文献,并付之出版。同时,经过与林风眠的研究专家郑重、朱朴、郑朝及林风眠艺术园的沟通,笔者发现,他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多方征采了林风眠的图文作品,其中文字作品较为完整、较为翔实。有鉴于此,我们出版了《林风眠谈艺录》和《林风眠长短录》,从艺术与人生两个角度分别收录了林风眠的文艺作品,这对于研究林风眠的藝术创作、教育思想等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随后,我们多方共同努力,搜集官方画作,补充完善林风眠生前认可的年谱作品,形成了《林风眠全集》项目策划方案,申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取得了成功并获得了2014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鉴于林风眠及其艺术成就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相信林风眠艺术之风、创新精神、教育思想和人生态度具有学术传承价值,应在青年中广泛传播。我们特邀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担任《林风眠全集》的编委会主任,成立编委会,并由编委会商议决定: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桦林为画集部分的主编,林风眠研究专家朱朴为文集部分的主编及年谱部分的编著者。

为了诠释林风眠以“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使命的一生,我们策划推出《林风眠全集》五卷本,分画集(三卷)、文集(一卷)、年谱(一卷),同时,编委会主任许江撰写了《林风眠全集》出版前言,知名学者卢甫圣、水天中、肖峰分别从艺术成就、艺术理念、艺术之路等方面撰写了专论文章。

其中,《林风眠全集》第一至三卷画集部分为保证画作的真实性,除了收录林风眠在世之时或其后人参与出版的画册上的画作外,还收录了世界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珍藏的林风眠画作,如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艺术园、上海中国画院、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朵云轩、香港艺术馆、浙江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布拉格国立美术馆、赛努奇博物馆等;分静物、人物、风景等主题,以时间先后为序,展示林风眠画作。

《林风眠全集》第四卷文集部分从著述篇章、书信札记、经典语录等主题,以时间先后为序展示林风眠的文艺作品。《林风眠全集》第五卷年谱部分重在呈现林风眠的生平经历及艺术之路。这两卷本中,尊重和保留了林风眠及民国时期的用词方式,并在不符合现行用法的地方或对林风眠影响深远的关键之处,增添了相关注释。

水天中曾评价《林风眠全集》:“内容丰富完整,编辑严谨细致,确是所见林风眠出版物中最好的一部。”该项目荣获第二十四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银奖,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①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林风眠全集》为研究“国美之路”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文化依据,具有重要的思想学术价值、文化积累价值和艺术传承价值,有益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益于中外艺术交流,有益于在青少年中推广美术教育。②《林风眠全集》收录了大量的封尘已久、逸散各处的林风眠画作,如香港艺术馆、浙江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赛努奇博物馆等艺术机构的藏品均是首次公开出版,这填补了林风眠研究史和我国学术类图书出版的空白。

《林风眠全集》有如石碑,它的每一次刻勒,都让历史重新聚拢,又期待着后来者的不断叩问与开启。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禅师山本玄绛讲经时说过的一句话:“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我想借它再次重申从经典再造到返本开新的过程中,经典的意义是由作者、读者、研究者(含出版者)共同创造的。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