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数字出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一些疑问也随之产生。本文针对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是什么、开展数字出版是项目驱动还是全面铺开、出版社是否应该保留数字出版部门、到底什么为王、数字出版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哪些、出版改变了吗等六个问题进行解读,希望能给出一些合理解释。
关键词:数字出版 传统出版 数字项目 转型升级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数量既多,类型也丰富,同时还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强调融合出版的今天,数字出版工作在出版社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出版社主动开展和投入资金的情况并不多。可以看出,出版社既承认数字出版工作的重要性、方向性,但还保持着相对谨慎、观望的态度。因此,数字出版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目前依然处于发展的状态。
一、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
当数字出版这一概念刚刚出现的时候,曾经引起了很多争论,有很多人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对立起来,认为数字出版就是一只“狼”,对传统出版来说,它会起到“狼吃羊”的效果,也就是说,它带来的就是冲击、改变,甚至颠覆。多数出版单位怀着既爱又恨的情绪开始慢慢尝试数字出版。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家看到的却是这只“狼”并没有杀死“羊”。相反,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共同发展,数字出版为传统出版提供了更宽广的想像空间,从技术角度帮助传统出版更新换代,帮助出版业走进现代化时代。现实表明,完全没有必要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对立起来。自从信息技术出现后,所有的技术给传统行业带来的都不是死亡,都是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比如计算机排版技术的出现,给出版社带来了便利与发展,并没有对出版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出版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出版技术的改变,是一种升级,并不会改变出版的实际工作。未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的,互为促进的,不是对立的。因此,我们使用融合出版或者出版一词可能会更合理一些,更能表明二者的关系。
二、开展数字出版是项目驱动还是全面铺开?
目前,多数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是基于项目做起来的,比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国有资本经营性支出项目等。除了出版社自己设计的项目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针对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组织了一些研发实施工作。以项目带动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以项目带动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这是多数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工作的一个思路。
对于出版社来说,目前还没有摸索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在现阶段,以项目驱动来找准方向对出版社从成本上来说相对合理。从出版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融合出版是必然的趋势。要实现融合出版,必然要涉及技术的介入,用技术来推动出版业的向前发展,技术对出版业的促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摸索、总结、再摸索、再总结等循环往复的过程,而目前开展的数字出版工作应该就是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因此,出版社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提前做准备和布局。项目驱动是个很好的思路,但这个项目一定不是一个盲目的、孤立的项目,它是处在整体布局中的项目,是用来作为改变开始的项目,也是用来验证思路的项目。通过项目,把基础工作做实,再逐步拓展到其他方面,以点带线,以线拓面。
三、出版社是否应该保留数字出版部门?
目前,数字出版部门是多数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实施部门。但在多年未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某些出版社也产生了数字出版部门是否应该保留的思考。仔细思考数字出版业务,它确实不是某一个部门完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共同配合才可完成,它包含了内容、技术、运营等多项任务,就像图书出版一样,需要编辑、生产、发行等部门共同合作来完成。如此说来,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单独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了,只要把相关工作分配到相关部门去完成即可了。但对于一个新生事物,当它还处于一个探索状态,还没有找准方向的时候,完整生产链的改造并不是一种好的策略,所以,集中在一个部门进行实验可能会更有效果,也更保险。当思路已经确定、方向已经找到,需要全面开展工作的时候,就一定要分散开来,让生产链上的所有部门全面参与成为必然,这时候,很多工作都可以分散到相关部门完成,一个集中的部门就不需要了。因此,是否需要保留数字出版部门并不是由业务来决定的,而是由业务进行程度决定的。
四、数字出版到底什么为王?
从内容为王到渠道为王,到技术为王,再到用户为王,出版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被提及了一遍,但到底是什么为王呢?其实谁都不是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不是由一个单个的环节组成,一定是由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的,强调某个环节的绝对重要性,是片面的一种看法。这种情况在出版业上同样适用,作者、编辑、生产、销售,缺少某一个环节,一本图书都无法实现让读者看到书这个结果。对于数字出版来说,内容是基础,技术是实施方式,渠道是通路,用户是使用者,只有把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户才能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手段、获得合适的内容,满足其需求,几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因此,不论是内容、渠道,还是技术、用户,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独立一个环节并不能让出版产业链运转起来。只有把这几个环节有机融合,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所做的工作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五、数字出版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哪些?
数字出版给出版社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机遇。通过数字出版,出版社可以开辟一片新的业务领域。在短时间内,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可能还不能完全实现。因此,数字出版业务还会以独立存在。从目前的发展方向上看,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会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从数据库制作向知识服务方向发展。数据库制作是目前多数出版社制作的主要产品,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单一的数据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用户需要更精准、更个性、更有体系的知识服务。目前,总局已经组织出版社在开展知识服务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相比,还需要继续努力。
从出版物内容整合向大数据方向发展。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出版社也会必然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改变目前的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多以出版物内容整合为主的情况,将内容数据、用户数据等多种数据有效整合,实现对用户的精准服务。
从产品制作向产品制作与服务相结合发展。多年来,出版社多处于生产、销售产品的状况,售后等服务工作存在有限,方式相对简单。在数字出版工作中,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用户需求、市场情况、竞争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版社也需要做出改变。对于数字出版工作,更需要与时代接轨,走向前沿,将产品与服务结合,从一次销售变成销售与服务结合,持续获取收益。
从后期整合向前期策划转变。近年来的数字出版工作,多数是在出版物出版后开始的,成本较高,周期也较长。随着不断探索,数字出版工作的源头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起始端不断前移。这种变化符合融合发展的规律,也适应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前期策划时就开始考虑出版物的出版形态,有助于提前做好内容规划,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实施,缩短周期,避免成本上的增加。
六、出版改变了吗?
有人说出版改变了,这是真的吗?出版的定义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作品是出版的前提,编辑、复制是手段,向公众发行是目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出版并没有限定载体形式,只是强调要有作品,要通过编辑、复制和发行三个环节。换个角度看,出版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看成是将信息编辑整理后,形成作品,然后通过复制产生复本,向多个用户进行分发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出版工作和信息整理传播工作的本质并无区别。因此,说出版发生了变化,只是载体变化了而已,从书的形式向多种多样的实的、虚的形式转变,但不变的依然是编辑、复制和发行,不变的依然是作品。因此,出版并没有改变。
经过多年的实践,数字出版工作依然处于一个探索的状态,但有理由相信,只要方式方法得当,这项探索工作会给出版社带来持续不断的、多种多样的回馈,也必然会为出版社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