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赵刚
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元宵的汤圆、端午的粽子、八月半的月饼、腊月的腊八粥加上除夕之夜的团圆饭,乡愁就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农民家的小鱼塘、小荷塘、小菱塘……乡愁就是乡情、乡韵、乡恋,就是民风、民俗、民情,就是以农耕、农时、农具、农人为主体的农耕民俗文化。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化再加上现代化的元素,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沈成嵩所著《记住乡愁》用农事寄托出无限思乡之情。
但近一百多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迅猛发展,中国的农耕文化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城镇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吞并了城郊的村庄,产生了大量的“城中村”;大规模的村庄撤并运动,农民被动“上楼”,造成大量的“空心村”。曾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丽乡村土地上矗立起一座座高楼,不见了“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乡村景色,却看到牺牲了大片大片肥美庄稼地后建立起来的高速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这一切,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重视与忧思。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近年来,记述与怀念农耕文明的作品应运而生,这些作品无一不表现出作者们对中国农耕文明的热爱与敬畏,他们在用文字将正在消失的农村事物记录保存珍藏的同时,更大声呼吁人们珍惜与继承深藏在农耕文化中的传统美德。
中国农业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记住乡愁》也是属于这一行列的作品之一。该书详细地介绍了农时——二十四节气、农俗及农谚;农事——回忆传统的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乡情——记述了作者经历的一些名人趣事。本书不仅给广大读者介绍了传统的农耕文化,更带给了新城市移民一段乡村记忆。本书既表现出作者可贵的乡愁自觉,更显示出作者期望发扬光大农耕文明宝贵传统的拳拳之心。
作者扣紧乡愁写农时农事,借农时农事的深情回忆与叙述,抒发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他在叙述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的由来、特点和本节气中的农事内容时,常借助于有关古诗词的介绍和对当下农村现实的描写,穿越时空,古今交汇,让读者认识到,古今虽相距遥远,但同一节气中的农事相同,这就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农耕文化传统历史悠久,一脉相承。
作者在书中品评农时,杂议农事,目的只有一个:留住乡愁。作者一辈子与农民交朋友、与农村打交道,热爱农村,熟悉农村,多年来,他已经习惯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当他大声疾呼留住乡愁时,既深情地用许多有体温的热辣辣的文字再现农耕文化的美和诗意,不少时候,他还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以小见大、以浅论深,举平常事例,阐明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原本深奥的大道理诠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作者在书中疾呼:现在的乡村建起了一幢幢的高楼,浇筑起了一块块的水泥场,一条条的水泥路,不管是“张家村”“李家村”,统统是“千村一面”的“水泥村”,试想,十年八年后,如果让远方的游子回到故乡,到哪里去寻觅自己的老屋、老村、老树?到哪里去寻觅自己的祖坟?但愿我们今后再也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了。把真正美丽的乡村留给我们的子孙,不要把乡愁变成乡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