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世界经济发展视角下的粮食安全

时间:2024-05-04

姚红

粮食是万物之基,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直接的、主要的食物,动物性食品也主要是由粮食转化来的,是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需求,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粮食与民生息息相关。所谓民生,就是亿万人民的生活与生计,体现着施政理念的崇高。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粮食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应当说由来已久。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向全球敲响警钟,首次提出了“食物安全”问题。

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出版了专著《谁来养活中国?》,渲染“中国粮食威胁论”,在当时引起一场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大辩论”,实际上,当时对中国粮食问题会造成世界级影响的担忧在国内外学者中已屡见不鲜。仔细思考,如今已经不是“谁来养活中国?”这样的区域性问题,而是“谁来养活世界”这样的世界性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与此相对应,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基本生活的粮食安全问题仍在困扰着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加速了环境的退化,并加剧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稳定。粮食已经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粮食出口国也包括粮食进口国都无法漠视的重大问题。

尽管粮食安全所遭遇的挑战已经引起了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警觉,但粮食安全问题并非一个或几个国家和区域性组织的单兵作战所能解决,未来需要制定一个全球性的应对方案。

不可否认在世界粮食市场价格长期稳定甚至低迷时期,个别国家尽情享受了遵循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所带来的所有益处,可是,这些国家也必将承担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诱致的巨大粮食需求和生物质能源开发消耗的巨大粮食需求以及投机基金引起的粮食金融化导致的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暴涨诱发的长痛。从这个意义上讲,似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也具有相对性?

当今的世界,已经由“富有”就可以买到粮食走向“富裕”也未必能够买到粮食的新阶段,以粮食(经济)援助和中断粮食贸易契约为代表的,以粮食作为武器的趋势日益凸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人类真的已经步入重新定义“富裕”这个概念的时候了。也可以说经济学在面对粮食问题时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分析粮食问题对经济学而言真有些强人所难的感觉,抑或是也许经济学已经踏进需要认真思考自身的基本观点、参照物和分析工具的门槛阶段。何故?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包含着浓厚的政治、军事、生态、社会等色彩。说到底粮食问题是人性的善与恶的完美结合。

《谁来养活世界》旨在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将世界粮食问题置于世界经济坐标系中,分析世界粮食生产条件、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消费、贸易和库存的基础上,对农业协定以及粮食价格等进行详尽的考察。以此为依据指出世界粮食面临的问题,并从提高产量、合理消费以及科学制定粮食价格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方略。

《日本的粮食》利用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政治学、食品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将日本粮食问题放在日本经济的坐标系中,把握日本粮食发展的态势及空间分布规律。从空间维度探讨了以下理论与实践问题:日本粮食生产条件和农业经营规模的空间分布剖析;粮食生产、农户经济分析、农业组织化、粮食贸易、消费、库存现状、粮食价格与政策等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的把握;日本食品经济的发展;日本粮食问题面临的挑战;日本粮食问题的对策。

本丛书最大的特点是资料详实。许多资料都是第一次使用,前后加工整理的数据超过100万之多。第二个特点是多学科理论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一点读者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第三个特点是客观性,也就是在分析世界及各国粮食问题时,完全依据世界粮食发展的客观情况,没有主观臆断的色彩,也没有意识形态的表露。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从古至今,无不把“粮”视为治国安邦、施政福民之圭臬。“却因民本”“政在养民”“足民首务”“养民为本”等历史唯物主义的“民生观”俯拾即是,至今依然闪耀着夺目光辉,显示着现实的意义。在粮食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成功经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系中国农业出版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