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国进民退是一个基本趋势
我认为国进民退是一个基本趋势。近十年来很多垄断性的行业通过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国家的控制力越来越强。在出版业,短时间内不会出现让民营独立发展的很大空间。另外也涉及到作为文化安全性的问题。
基于这样大的判断,我想个人发展的平台在哪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的空间。我个人的想法是希望能够做出版,而且希望能够做大,做出影响力来,把自己的个人文化理想和价值观得到体现。这就需要有一个可靠的平台。很多人说民营被国有并购,就能保证有这样的平台吗?我说,至少有这种可能性。
产业发展趋势
关于培育超百亿出版传媒企业只有一条路,通过整合、并购,建构几个大的出版集团出来。比如说十个大的出版集团出来,可能会死几个,但是总会有几个可能壮大起来,会形成一个基本的产业格局。国家在这部分的控制还是形成一种金字塔的结构。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没有选择的最好选择。
开展国有民营联合运营治理工作,“联合运营”是一个新提法,给大家一个想象的空间。另外是资本项目的合作。我解读的是两个层面,一个是业务层面的合作,叫做联合运营。一个是资本层面的合作,所谓股权投资,项目投资。
整个出版业一直存在双重压力,那就是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一直不明朗,业内人士往往把产业的问题归咎到政策层面上。实际上如果从全世界的层面来说,书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它本身就有它的特殊性。一个是产业集中度的需要。一个简单的数据是,欧美基本上前十家占了60%-70%的市场,《纽约时报》排行榜里面基本上就是那几家大出版社,这是国际趋势。而中国的产业集中度很低。很多人认为书业乃至创意产业更多的应该是活跃的中小型公司。但是我认为中小型公司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公司结构和平台基础上的。这个整合的基础还是应该有的。目前我们的产业集中度还是靠人为的行政性的集中。
一体化,这也是一个产业发展的趋势。欧美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所有的环节在一个产业资本里面,比如说出版产业,印发可能在一个集团下面,每个都是独立公司。第二是所有的媒体会整合在一起,杂志、报纸、网络放在一个产业资本下面。全世界大的出版集团,要么是一个完整的出版集团,要么是一个传媒集团里面的一个部分。我国现在还都是分割的。
现在民营的合法地位确立了,我们至少属于一个新兴生产力,也有一个统一口径,叫做非公有出版工作室。这个等于是总署给大家一个明确的概念。所以通过这样的一个政策的合法,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认可,我觉得资本市场的并购就有可能,否则就没有办法。
在这样的一个格局下,书号资源、内容资源、渠道资源、人才资源竞争将会加剧。我马上要开发一个叫做“18计划”,每个月18日,所有的策划人,出版社的编辑部主任,民营的中小型出版公司来跟我讲故事,讲选题,讲结构,我来投资,台湾承包就是这种模式。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对出版业是有好处的。资本集中以后,产业内容资源有了以后,就把竞争提高到了更高的层级。资源就会重新洗牌、整理。所以整个出版行业就是一个资源主体的行业,未来的竞争就会在所有的层面上全面展开。
民营企业被并购后会暴露诸多深层问题
以我的了解,估计目前大的有实力的民营公司,无论是教辅还是社科都会被收编,民营现有的格局会改变。未来两三年会有100亿-200亿的资金进入这个行业。行业的游戏规则也会变,产业集中度会提高,资源也会高度垄断。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民营看起来很活跃,做过很多畅销书,但是跟国有出版社差不多,缺乏结构性,经不起风吹日晒的。原来的基础上我们可能一年做1个亿的码洋,一旦资本进来以后,让你成倍成倍增长的时候,你会发现结构性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很多这种被并购的民营公司,整个管理体系、商业模式其实都很难支撑,就会出现一个预期和现实的差异。再反过来大家会重新调整对于并购的意义。也许并购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实操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公司是没有底气的。所以我觉得在两三年左右,大概前两年都还是一个并购的蜜月期,大家可能还是简单的存量资本的整合。后面如果涉及到公司相互之间结构的镶嵌,快速发展的时候,这些问题都会暴露出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