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人凡
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给业内外带来了许多惊喜,也唤起了人们的多重期待。
这一指导意见,提出了更加确切的改革路线图,开列了具体的时间表,在出版理念上有不少新突破,尤其是第14条肯定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是“新兴出版生产力”,这更是一个大亮点,得到了业界的极大欢迎和积极评价。
有殷切期待就有纷纷议论,有风生水起就有想象空间、话语平台和发展动力。现在,相关的细则还没有出台,人们正在引领期望。但是就目前这一个指导意见来看,还是有不少值得议论的地方。尤其是对比了医疗改革方案以后,人们对今后的细则更有不少期待。
首先,改革方案能不能突破一个职能部门的一家操作,像医改方案一样多方参与,提出多个方案对比参照,反复论辩,集思广益,尽可能集中业内外的智慧,使之更能体现时代的要求和改革的最大效益。改革是一场对制度和观念的深刻变革,是一个涉及到民族和个人价值观的重构。在国际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之中,在国内利益诉求多元化的时期,作为对10几亿公民乃至无数海外人群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闻出版,理应广纳百川,以博大情怀,营造浩瀚的文化景观。在这里,在此时,听取各种不同声音,比较各种不同方案,尤其是吸纳民间智慧,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智于民,增大制度建设的理智、理性高度,放大法制建构的信度、效度空间,不失为减少改革成本的一个制度化理想通道。
其次,在制定细则时,对民营出版工作室还应该有更大的气魄,更宽的尺度,更理想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我们只要回顾历史、正视事实,就会有足够的底气和硬气。在建设中国现代出版企业,建构中国现代知识体系的历史长河中,民营出版非但不是洪水猛兽,反而是彪炳史册的民族功臣。如果说,在过去的历史年代,在风雨飘摇之时,三联、商务的前辈们用他们全部的的勇气、智慧乃至身家生命,写下了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新闻救国、出版救国的伟大篇章,那么,今天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调动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我们不应该再采用选择性失忆,对上一个世纪50年代改造民营、断裂民族企业(包括出版业)的历史功过失去理性反思。当前,在倡导国有、民营出版合作的历史发展机遇时,但愿不会出现“国进民退”,不会对民营采用收编、招安的手法,而是扶持、发展、壮大民营出版。在和平崛起、和谐发展的和平盛世,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培育新的商务、新的张元济们。
第三,借指导意见的公布,在出版改革细则出台之时,出版界应该有一个大学习、大讨论、大提升、大突破。出版改革的最大前景、最高目标是什么?出版行业作为精神文化产业,除了经济诉求、遵循一般的经济规律之外,它还有哪些特殊的文化规律?除了致力于组建若干个大型出版集团,那么多中小型国有、那么多民营出版业应该如何扶持?文化产业的最大利益化是为民众服务,以满足、丰富、提高民众的文化生活为价值目标。那么,我们能不能说,出版改革的最高价值就是出版民主?这里的出版民主,指的是一切出版活动,都应该尊民意,为民生,传民声,诉民求,维民权,聚民心,扬民威,兴民族。出版应该是书写民族精神、描述民族理想、抒发经世宏愿的大平台,任何有志、有识、有为之士,都可以在上面大展身手。当今,国家仓廪充实,民气高扬,如果缺少精神诉求,缺少精神高度,无论怎样财大,都不可能气粗,即使有了气,也可能只会是财气、铜臭气,无法等同于民族正气、豪气和志气。有了出版民主这个最大公约数,改革的路向就会更明白,改革的目标就会有更高的境界,这就是求得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辉煌的高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