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陆游笔记体散文的价值

时间:2024-05-04

郭浩甫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的文坛巨匠。陆游的文学创作有不同阶段的特征,陆游早年师法江西诗派,以“活法”理念进行创作,后又从江西诗派理论中跳脱出来,集众家之所长。他的诗歌风格主要特征是集李白清新俊逸的浪漫主义和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两者共同的优点,兼容宋诗的哲理性、叙事性,以及其他众家之长,不仅清新雅致,同时照应现实,这是陆游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后一位集大成诗人的重要原因。此外,陆游在散文创作上同样大有建树,他的《入蜀记》《老学庵笔记》等笔记体散文开创了散文的全新体例,继承了欧阳修的简洁清爽、苏轼的诙谐理趣,承袭了山水游记散文写景纪实、文笔精细秀美、语言清丽流畅的特点。因此,分析陆游笔记体散文,发掘散文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对于研究陆游散文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一、陆游的人生经历

大宋宣和七年(1125),陆游的父亲陆宰携夫人唐氏从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因陆母曾梦到苏门学士秦观,而秦观字少游,陆游的名字便由此而来。两年之后,金兵南下入侵,北宋王朝灭亡,陆宰举家南迁至山阴,后改奔东阳,家境才相对安稳下来。陆游出生在危机四伏的两宋之交,成长于偏安一隅的南宋时期,山河破碎、百姓苦难、家庭流离,给陆游年幼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对他的诗歌风格中所饱含的崇高爱国情怀和民族危机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陆游早年入仕,便受于奸臣秦桧限制,仕途不顺,在感叹郁郁不得志时,因谏言而又受重用,官至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此后,陆游因各种原因不停地被调配、贬谪,至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陆游被任为夔州通判,也就是这时,陆游受入蜀时的沿途风景、风土人情所感,创作了一部集抒情叙事、写景状物、记录风俗、考证古迹的名篇散文—《入蜀记》,在蜀中生活的陆游也不禁感叹天府之地的美好,甚至有了在此处终老的想法。此时的陆游虽然远离朝堂,但仍然心系家国、关心战事,他恳请范成大进京以规劝皇帝北伐,并为北伐战事提出了个人主张。之后,陆游因诗才闻名遐迩,得皇帝召见,调任江西常平提举,为解决江西水灾,陆游向朝廷申请开仓赈灾,却被奸臣攻讦导致悲愤辞官,重回山阴。在宦海中,陆游一直处于沉浮的状态,这也让陆游对仕途的前程不抱希望,转而将悲悯之情、爱国情懷寄诉在文学创作之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担忧国家的存亡,在给儿子留下的《示儿》中就可以看出陆游的振聋发聩的忧愤之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将陆游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哀思诉说得淋漓尽致,转后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激昂情绪来畅想国家复兴、民族统一的愿景,以无限落寞、哀愁的情感表达自己看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只有托付孩子来坟墓前告诉自己的惆怅之情。

陆游生于两宋交替之际,成长在南宋时代,在如此动荡的时局下,陆游并没有因个人仕途的沉浮而消沉意志,他反而将个人命运的不幸与家国命运、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掷地有声的言辞、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之情,将爱国主义昂扬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的诗文里,可以清晰地感知到陆游对家国的热爱、对百姓的忧心,有此情怀的他也因此无愧诗歌史中集大成者的美誉。

二、原文鉴赏

首先关于《老学庵笔记》名字的由来,陆游曾在《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自注,“老学庵”是陆游退居山阴后,所居住的书斋,名字源于“师老而学犹秉烛夜行”。老学庵的地理位置颇为雅致,它位于镜湖边且背绕青山,面依碧水,环境舒适。陆游也曾给老学庵题诗,如“万叠青山绕镜湖,数椽自爱野人居”(《题庵壁》),足以见得陆游对书斋的喜爱。虽然陆游退居山阴,让自己沉浸在书斋里,但他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相反,他以激昂的情感和高尚的爱国情怀继续抒写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怀揣着对腐朽政权的痛恨和期盼家国复兴的希冀,正如北宋思想家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老学庵笔记》中,陆游将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场景,沦陷区的百姓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投降派丑恶的嘴脸通过真情实感来揭露,文章处处可见陆游的爱国情操,以及对百姓在苦难中生活的悲悯和对统治阶层腐朽无能的痛恨之情。

“张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桧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这一句话虽然简短,但陆游通过范琼和岳飞的对比,将百姓对岳飞英勇抗敌而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悲痛刻画得生动形象,对叛将范琼作恶多端,威胁皇帝统治而被捕杀的畅快之情真实地表达出来,这表达了百姓内心的呼声,表达了自己对岳飞的崇敬和抗敌的决心,是非曲直自在人心,陆游也借此表达自己抗敌的信念,他坚信只有出师抗敌才能收复山河,迎来百姓安居乐业、民族友好往来、国家繁荣富强的往昔局面。

“靖康兵乱,宣和旧臣悉已远窜。黄安时居寿春,叹曰:‘造祸者全家尽去岭外避地,却令我辈横尸路隅耶!安时卒死于兵,可哀也。”陆游在书写靖康之难时,引用黄安的话来表达统治阶级对侵略者的不作为和无能腐败,不顾百姓的生死存亡,只顾皇权阶层的性命安危。在陆游看来,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可憎的,他痛斥朝廷的不作为,痛恨他们逃命求和而不作反抗,怜悯和悲叹百姓流离失所,甚至被大肆屠杀,这里不禁让人联想到诗圣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时陆游的情怀同杜甫一样,寄寓了自己对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

“泸州自州治东出芙蕖桥,至大楼曰南定,气象轩豁。楼之右,缭子城数十步,有亭,盖梁子辅作守时所创,正面南下临大江,名曰来风亭。亭成,子铺日枕簟其上,得末疾,归双流。蜀人谓亭名有徵云。”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也不乏考证,这段话记录了泸州附近的一座小亭,以切实的言语来考证此亭的建成和典故,符合真实历史记载,可见得陆游坚实的学力和厚实的功底。

《老学庵笔记》里还记载着陆游对当时文学潮流的批评,如“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盖后人元不知杜诗所以妙绝古今者在何处,但以一字亦有出处为工”,这几句话是陆游自江西诗派跳脱出,而渐感到江西诗派炼字造句的生硬弊端所写,既是自己思想理论的翻越,同样也产生了新的理解路径,可以看到陆游在诗学上有个人独到的见解,以及他个人学识的渊博和学力的坚实。正是这样的批判精神和继承精神使得陆游汲取众家所长,而集大成于自身,成为诗歌史上最后一位集大成者。

此外,《老学庵笔记》除了对时局的真实刻画,痛斥统治阶层的腐朽,以及慨叹百姓艰苦的生活外,还记载了一些地方的风俗人情、民风民俗。《老学庵笔记》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切实流畅、清新爽洁,不乏许多精美的章句,考证论点也有理有据,可见陆游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三、笔记体散文的文学和审美价值

北宋时期,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散文被公认为成就和地位最高,尤以抒情散文为最,他的散文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平易自然是对宋初古文注重实用价值的继承。委婉曲折是对散文的美学发掘。诸如《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在创作中彰显鲜明的自我形象,以充满真挚的情感流露于行文之中。因此,欧阳修的散文风格以“六一风神”概括,将北宋散文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

陆游的散文就继承了欧阳修的平易自然的风格,往往在文章中以简洁的言辞来表达思想或抒发情感。在《渭南文集跋》中,其子陆子遹论述说:“先太史之文,于古则《诗》《书》《左传》《庄》《骚》《史》《汉》;于唐则韩昌黎;于本朝則曾南丰,是所取法。然禀赋宏大,造诣深远,故落笔成文,则卓然自为一家,人莫测其涯涘。”透过这段论述,可以看到陆游师法大家,自成一体,散文造诣已达深远。在《老学庵笔记》中,陆游以简练警策、修洁通脱的言辞讲述了他平时所见所闻的时事人物,以真实的笔法再现了南宋偏安一隅的社会,包括很多逸闻旧事、考证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此外,陆游的笔记体散文内容充实,文辞章句中蕴含了深厚的感情,文笔雅健,不仅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政治见解,同时还包含风俗人情、典章沿革、诗文考辨,随处可见其对于文学发展的独到见解。正如前文所写,他对杜诗就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可以了解到陆游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人。无论是以《入蜀记》为代表的游记文,还是以《老学庵笔记》为代表的笔记作品,陆游将自己的学识展现在行文中,将散文的抒情性、语言优美性的特点融汇于创作中。在《老学庵笔记》中,陆游就以真性情大胆地批判奸佞小人以及黑暗的社会现象,以简洁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以真实的情感表达对境地穷困之人的同情。《老学庵笔记》以真挚的情感、雅洁的语言抒发了陆游身居书斋却始终关注家国和百姓的伟大情怀,因此陆游的散文成为优秀代表,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老学庵笔记》出现在笔记蔚然成风的宋朝,是宋人小说文体价值的具体表现。其内容广泛涉及名人逸事、朝野趣闻、诗论主张、典故史实,体现了宋时小说的特点,再与陆游个人平生经历、所见所闻融合,产生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特征,这种“实录”的精神更是能追溯到汉代史家的行文特征,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贯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思想,在作传时,结合历史真实记载而又融入自己独特理解,恰好地彰显了陆游“实录”精神的可贵。《老学庵笔记》兼顾真实与个人叙述,以独特的笔记体形式来创作,为陆游的散文成就作出贡献和独特价值。

其次,《老学庵笔记》在写人叙事方面也显示出较强的理性精神,这符合宋代文学的特征。比如,宋诗强调哲理性,苏轼提出“以才学为诗”“以文为诗”就是典型的代表,理性的光辉也体现在小说之中。陆游在记叙情感倾向十分鲜明的人与物时,也都是以理性思想,客观记述,这种精神有助于还原历史真实全貌,不以个人情感为主体导向的方式体现了陆游质朴的文风和他追求自然、古朴的审美理念。《老学庵笔记》就是这种审美理念的最好实践。

总之,陆游的笔记体散文内容真实丰富,且充满情趣,是宋人笔记散文中的佼佼者,也是南宋时期的典型代表。陆游不仅仅是一代诗豪,同时也是文豪大家。他的散文是南宋时期的优秀代表,师法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陆游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怀续写到散文之中,以无比真实的感情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之心,正是这份爱国之情、忧民之思,加之学识渊博,才让他集大成于一身,也因此成为南宋时期的杰出文人代表,所著文章流传千古而不朽。

四、笔记体散文的艺术特色

《老学庵笔记》的艺术成就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丰富广泛,文学色彩浓厚;二是形式灵活多样,叙事真实;三是个性鲜明,细节独特。这些特点都可以在具体文章中发现,如“李庄简公泰发奉祠还里,居于新河。先君筑小亭曰千岩亭,尽见南山。公来必终日,尝赋诗曰:‘家山好处寻难遍,日日当门只卧龙。欲尽南山岩壑胜,须来亭上少从容。每言及时事,往往愤切兴叹,谓秦相曰咸阳。一日来坐亭上,举酒属先君曰:‘某行且远谪矣,咸阳尤忌者,某与赵元镇耳。赵既过峤,其何可免?然闻赵之闻命也,涕泣别子弟。某则不然,青鞋布袜,即日行矣。后十余日,果有藤州之命。先君送至诸暨,归而言曰:‘泰发谈笑慷慨,一如平日。问其得罪之由,曰不足问,但咸阳终误国家耳。”长短不一的句式体现了形式变化多样,以真实的口吻来叙述李光力主抗敌的决心,表现了爱国大臣李光的英雄形象和爱国情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又如“赵相挺之使虏,方盛寒,在殿上。虏主忽顾挺之耳,愕然急呼小胡指示之,盖阉也。俄持一小玉合子至,合中有药,色正典,涂挺之两耳周匝而去,其热如火”,以简洁的语言表现事物,富有表现力,出色的叙事语言营造了浓厚的文学色彩,精练的话语更显得力量十足,读之使人能真切感受到语言的浑厚、真实之美。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笔记体散文中的经典佳作,与《入蜀记》相比,其特点在于更加倾向叙事、抒情以及纪实,内容翔实丰富且兴趣盎然,有助于人们研究宋代社会风貌和历史,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