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雅俗皆乐

时间:2024-05-04

卢硕

何为“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谷”,人吃五谷杂粮即为“俗”。“民以食为天”,只要是人,便难免俗。《说文解字》载:“俗,习也。”它表示一种生活常态,是人们内心深处形成的一种自觉的认知习惯。“雅”,是高山流水的淡然,是曲徑通幽的空灵,是苍茫雪山的圣洁,各个向往,人人求之。而深入自觉中的俗与奋力求取中的雅又有怎么样的羁绊呢?

俗能让人放低身段,浮沉俗世,俯仰自得。《楚辞》里,渔父劝屈原:“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渔父只是莞尔而笑,不复与言。身在俗世便做一个俗人,渔父心里明白,做着并不高雅的工作,却仍能活得坦然自得。雅能让人飘飘欲仙,聆听雅乐,远离喧嚣。清高孤傲的倪瓒受不了半点儿俗气,他的画作萧瑟飘逸,看似简单的构图却蕴藏着极致大雅。本以为清冷的画风应该曲高和寡,不料倪瓒的作品却大受后世人的爱慕和称颂。遗世独立的雅,也许也会在世俗历经千帆却被万人赞叹。

雅与俗,历来是中国文化生活中两种不同甚至对立的表现形式;但随着历史的积淀、长期的文化积累与发展,人们对雅与俗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与界限。雅与俗之间相互渗透转化,便也能由俗入雅。放眼现在,由俗入雅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近年来,民间非遗技艺蓬勃发展。梁平木版年画以富丽堂皇的色泽与浓郁的乡土气息相配,古朴的造型表现出一种狂放粗犷的朴实原始之美,深深透出农民那种淳朴厚道的气质,在我国民间年画文化中独树一帜。作为民间年画,必是俗的,但作为非遗艺术,却也是热闹的、亲切的,富有生活感的雅,可谓“大俗归大雅”。雅与俗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精致的年画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雅与俗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单独的雅,就像缥缈的烟,最终会变得虚无空洞;单独的俗,会逐渐变质,最后蜕变为低俗。只有雅俗共生,既不失雅致之意,又能不失通俗之情,才能成就不朽的文明,才能让人体会雅俗共赏之乐。雅俗共赏是《菜根谭》中的“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黄金、美玉光彩熠熠,精雕细琢,用以佩君子美人。纵使雅致如斯,也是从不起眼的矿山中挖出来,从平平无奇的石头中产生的;就如同道理是从杯酒中悟出来的,神仙会现身在眼花缭乱的繁花丛中。由此可见,即使是再高雅的情怀,仍旧摆脱不了凡世的酒与乱花丛中的俗。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多元的文化也呈现新的面貌。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国家之一,雅与俗逐渐共存于我国的民族文化之中,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为绚烂多彩。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是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不同的面貌罢了。王蒙说:“俗并不可怕,俗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俗来剪裁、排斥一切高尚和高雅。”俗与雅本就不是对立关系,无论是文人骚客的风雅还是民间艺术的通俗,都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雅让人生精致、细腻;俗使人生热闹、生动。没有绝对的俗,也无绝对的雅,二者总是交相辉映,雅俗共赏。共赏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惺惺相惜,是“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口口相传。雅,培植于生活却于云端指引着乡野;俗,扎根在泥土却守护着万年喜乐。雅俗共赏,才能怡然自乐;雅俗皆乐,方可人人喜乐。拥有一个雅俗共赏的情怀,不仅可以调和个人的生活品位,还能帮助我们在生活态度上找到平衡;而拥有雅俗共赏的广阔胸襟的民族,何尝不是以包容之姿态,博他方之采,采万众之长,最终在一次次热烈又真挚的融合中,将雅俗共赏真正升华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文化盛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