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闫 朴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妥欢帖睦尔北迁以后,北上的蒙古势力与明朝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边境战争。北元初期明朝多次北伐,此时的北元势力虽然也有数次反击,但是总体上看依然处于劣势,且蒙古各部入贡的不在少数。从仁宣朝开始,蒙古诸部对明朝边境的进攻开始增多,而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对北方蒙古的进攻多采用被动防御的方式。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实现中兴,明蒙关系更加恶化,战争烈度变大,最后到嘉靖朝时发生了庚戌之变,俺答汗带兵攻入京师周边,明蒙战争进入白热化。而明朝的边境政策也从早期的多次北伐,到仁宣时候的缩边,最后设立九边,修缮长城。[1]明蒙战争的情况,反映出了蒙古由衰落到逐渐实现中兴的过程,也相应地反映出明帝国的逐渐衰落。而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正是明蒙边境情况趋于稳定的时期[2],相比土木堡之前,边境线更稳定,但是中小型战斗急剧增加。不过也正是常年的中小型边境战争,促使了明蒙之间的和解,所以了解这一时期明朝北方的边防形势对于梳理明蒙关系的变化,明代对蒙古政策的变化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两朝的明蒙边境形势,我们根据明蒙双方的情况,一共分成成化时期和弘治时期,武宗即位和达延汗统一蒙古后到应州之战时期以及应州之战后四个时期,对于战争情况的分析,主要通过明史本纪和外国八鞑靼的部分进行统计,辅以各朝实录和重要人物年谱等。
1449年之后,也先与蒙古大汗脱脱不花以及继任者陷入了内乱,对于明朝边境多以袭扰为主。而成化之后,由于蒙古内部分裂,这种袭扰开始增多。总体来看,成化年间对蒙战争形势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成化九年之前,然后是成化十六年之后。
据《明史》记载,成化“元年……秋七月……庚寅,毛里孩犯延绥,总兵官房能败之。”①毛里孩是蒙古翁牛特部首领,他和孛来拥立马儿古儿吉思为蒙古大汗,自认为太师,以图控制整个蒙古。马儿古儿吉思因为七岁就被拥立为大汗,所以被明朝成为“小王子”而其后明代史料中均其后的蒙古大汗称为小王子。此后,成化“二年…秋七月…戊戌,毛里孩犯固原。八月丁巳,犯宁夏,都指挥焦政战死”②。此时的毛里孩并没有停手的打算,此后在成化三年三月犯大同,四年十一月犯辽东,十二月犯延绥。其中在十月初六犯辽东,“指挥胡珍率军来援,被贼射死”第二年,也就是成化五年十一月,毛里孩又犯延绥。面对不断进犯的蒙古族势力,明朝在成化六年开始了反击,首先是正月,“大同总兵官杨信败毛里孩于胡柴沟”。随后的三月“诏延绥屯田。朱永为平虏将军,充总兵官,太监傅恭、顾恒监军,王越参赞军务,备阿罗出于延绥。”紧接着同年“秋七月壬午,朱永败阿罗出于双山堡。甲辰,总兵官房能败阿罗出于开荒川”,明朝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此时孛罗忽渡过黄河与阿罗出会合。孛罗忽就是巴彦蒙克,巴图蒙克的父亲,也就是达延汗的父亲。此后明史记载,成化八年,“延绥参将钱亮御毛里孩于安边营,败绩,都指挥柏隆、陈英战死。癿加思兰犯固原、平凉”③,此后十一月孛罗忽、癿加思兰屡入安边营、花马池,犯固原、宁夏、平凉、临巩、环庆,南至通渭”双放在陕北和河套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鄂尔多斯进行了多次的战争,直到成化九年“秋七月壬辰,巡抚延绥都御史余子俊败癿加思兰于榆林涧。九月……庚子,王越袭满都鲁、孛罗忽、癿加思兰于红盐池,大破之。诸部渐出河套。至此,在河套地区聚集威胁延绥和宁夏的蒙古势力被清退。[3]
平静了几年之后,从成化十六年开始,明朝北方面临的主要对手变成了瓦剌部亦思马因,成化十六年二月戊寅,王越袭亦思马因于威宁海子,破之。同年冬十二月庚申,亦思马因犯大同。此后在成化十七年四月,十八年六月,亦思马因分别进攻宣府和延绥。此后从成化十九年开始到成化二十三年,仅有记载小王子三次入寇,分别是大同,兰州,甘州。④
综上可以看出,成化年间明蒙战争形势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分成了两个阶段。成化九年之前,双方的主要对战方向在陕北河套地区,而鞑靼部是明朝的主要对手。明军也是经过了先期的防御为主,在成化六年开始在延绥屯田备战,此后主动出击,直到蒙古“诸部渐出河套”为止。此时的明朝还尚有一战之力,并且取得了红盐池大捷,捣毁了鞑靼部在河套地区的老巢。经过了几年的平静后,成化十六年开始,明朝面对的侵扰主要来自瓦剌部,但是大都是抢掠,明军也没有主动出击。而此后多年边境较为安静,鞑靼部有几次小规模的入侵。
第二个特点是成化前期,蒙古抢掠和入侵主要集中在冬季的十一十二和正月,而明朝的进攻集中在夏季。首先这与蒙古族的游牧生活方式有关,冬季物资匮乏,蒙古各部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物资,于是便对明朝边境进行掳掠。其次,冰封的黄河有利于蒙古军队的南下。而在成化后期,小王子多次犯边却多在夏季,由此可以证明,此时的蒙古各部已经基本在河套地区驻牧[4],不需要冬季黄河结冰才能大量集结部队进攻明朝边境了。
弘治时期的边防情况要比成化年间略好,明史记载,成化元年三月乙亥,小王子寇兰州,都指挥廖斌击败之。弘治六年“五月,小王子犯宁夏,杀指挥赵玺”⑤,成化八年春正月壬子,甘肃总兵官刘宁败小王子于凉州。这里说到的小王子就是达延汗了,此时的达延汗还并未完成对东部蒙古的统一,但是已经开始屡次犯边了,但是其进攻方向主要是甘肃和宁夏一代。
弘治前期明蒙之间的战争并不多,但是从弘治十年开始,情况产生了变化。弘治十年,夏五月戊辰,小王子犯潮河川。己巳,犯大同。十一年夏五月戊申,甘肃参将杨翥败小王子于黑山。秋七月己酉,总制三边都御史王越袭小王子于贺兰山后,败之。弘治十三年到十四年,双方进行了比较激烈的战争,明史记载十三年夏四月,火筛寇大同,游击将军王杲败绩于威远卫。五月癸亥,火筛大举入寇大同左卫,游击将军张俊御却之,秋七月小王子诸部寇大同。十二月辛丑,火筛寇大同,南掠百余里。是年,小王子部入居河套,犯延绥神木堡。这里的火筛是辽东蒙古人,为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⑥。接着十四年,四月火筛诸部寇固原,秋七月丁未,泰宁卫贼犯辽东,掠长胜诸屯堡,丁卯,朱晖、史琳袭小王子于河套,闰月乙酉,都指挥王泰御小王子于盐池,战死。是月,火筛诸部犯固原,大掠韦州、环县、萌城、灵州。己巳,减光禄寺供应,如元年制。火筛诸部犯宁夏东路,可以说弘治十四年夏天,双方在辽东到甘肃绵延千里的地方,进行了多次的战争。最终,蒙古势力又一次“出河套”。此后在弘治十七年和十八年,仅有火筛入大同,小王子围宁夏的小规模战斗发生。
综上可以看出,弘治时期的明蒙战争形势要比成化年间略微宽松,但是在弘治中期进行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斗。双方都有损失,蒙古“南掠百余里”和明朝“都指挥王泰于盐池战死”但是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寇出河套”,明朝此时还是占据尤其优势的。但是这个时期蒙古对明朝的掠夺已经不是集中在冬春季节,而是一年四季都在进行,可见当时的明蒙战争形势已经转向危机了。
明武宗正德元年,达延汗也正好完成了对东部蒙古的统一,此时期的明蒙对抗形势变成了掠夺情况略微减少,但是因武宗本人经常亲自驻守边防导致出现了比较大规模的战争的情况,比如弘治十八年五月戊申,小王子犯宣府,总兵官张俊败绩,冬十月丙辰,小王子犯甘肃。
此后在正德四年闰九月,小王子犯延绥,围总兵官吴江于陇州城。冬十一月甲子,犯花马池,总制尚书才宽战死。正德六年时候,小王子入河套,犯沿边诸堡。冬十月丁酉,甘州副总兵白琮败小王子于柴沟。正德九年秋七月乙丑,小王子犯宣府、大同。辛丑,小王子犯白羊口。己未,小王子入宁武关,掠忻州、定襄、宁化。九月壬戌,犯宣府、蔚州。在一个月内,小王子在京师不远的宣大附近进行了大肆地侵犯。而次年,秋七月乙未,小王子再犯蓟州白羊口。⑦
可见正德中期,小王子对明朝边境的掠夺态势加重,这时也正好是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最强盛的时期。而在正德十二年,小王子犯阳和,掠应州。丁未,亲督诸军御之,战五日。辛亥,寇引去,驻跸大同。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随着小王子统一东部蒙古,对明朝的进攻掠夺增多了起来,而明朝大部分处于被动防御的情况,而恰在正德时期,明代内部叛乱四起⑧,牵制了明朝对于北方的边防,直到应州之战。
应州之战后,武宗本纪只记载正德十五年七月,小王子犯宣府大同,而《明史外国八鞑靼》中直到嘉靖四年之前,都无蒙古犯边记录。
关于应州之战的情况,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荒诞的战争,明军从上到下出现了谎报战功,浮夸战争的情况。但是从梳理观察中看出,应州之战也对当时明蒙战争形势的变化起到了一定作用。因为统一东蒙古左右翼的达延汗必然不只是想对明朝进行掠夺,从正德九年开始达延汗对明朝加强的军事行动中不难看出其对于明朝领土的觊觎。《明史外国八鞑靼》中记载,“十一年秋,小王子以七万骑分道入”“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由此可见,当时的达延汗所带兵力已经不单单为了抢劫了。那么在应州明军调动大量部队,与达延汗进行野战,达延汗选择最终退去,应该对其的信心产生影响。另外在恰好达延汗也在此战后很短时间内去世,虽无法考证是否与本次战役有关,但是可见应州之战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一个明蒙战争形式的转折点。
首先,综合以上三朝的明蒙边境形势,明史本纪中记载,成化年间明蒙进行了27次有一定规模的战斗,明军有都指挥焦政,柏隆、陈英、指挥胡珍等四位高级将领战死。取得了威宁海子、胡柴沟、红盐池等几次大捷,基本上处于进攻态势。而在弘治年间,明蒙进行了17战斗,都指挥王泰,指挥郑瑀,赵玺等三位将领战死。正德年间,明蒙进行了10次的战斗,总制尚书才宽战死。取得了柴沟、应州等胜利。另外,成化年间明朝取得的大捷最多,但是牺牲的将领也最多,因为这个时期明军有多次主动出击,尤其是对于河套地区的争夺。武宗时期的战争规模最大,实现统一的达延汗出兵数量远超之前的情况。
表1 三朝明蒙战情情况表
(1)应州之战的作用
应州之战虽然明史记载较少,战果也比较荒诞。但是,此战后,进入了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以来北方比较安定的一段时间,直到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崛起。对于此战的特殊性,既要了解其成为三个时期最荒诞战争的原因,也要分析在此战之后产生较长安定的原因。荒诞体现在武宗在位期间,各种玩世不恭的操作,而应州之战更是成了他一个娱乐秀场。而此战后明蒙双方迎来了相对比较长时间的和平,通过文章梳理,造成此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达延汗的去世导致的蒙古诸部的分裂,各部无暇顾及与明廷的战争。次要原因是正德时期对抗统一的蒙古入侵时明军表现出的尚可一战的战斗力,虽然更像是正德皇帝的个人表演,但是在蒙古诸部看来,此时的明军在北方依然可以大量地集结,并且有一定的战斗力,进攻明朝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正是因为这一时期,明蒙的对抗导致双方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并没能解决各自的内部矛盾与需求,导致了明蒙双方开始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明朝对蒙古政策开始发生转变,最后成就了俺答封贡,明蒙关系回暖。同样的,这一时期漫长的战争和对抗,也极大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而并不被我们重视比较荒诞的应州之战,也许在明蒙战争史上有其更突出的作用。
(2)明代对蒙的劣势和丢掉河套是从嘉靖朝开始的
根据之前的战况分析,直到正德时期,明廷与北方蒙古尚有胜迹,柴沟、应州皆算胜利。加上达延汗的去世,此时的北方边境形式本来偏向于明朝,整体平稳。但是嘉靖朝却急转直下,可见明代对蒙劣势和丢掉河套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嘉靖朝对于边境的不作为。首先,嘉靖上台后,明廷中央就进行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嘉靖放任党争,致使明廷内部乌烟瘴气,内阁首辅更换频繁,政令无法有效地下达到地方。例如,明代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大同在嘉靖三年和嘉靖十二年发生了两次兵变。兵变原因皆为中央疏于管理边政,以至于地方将帅贪腐横行,地方兵丁不但无法得到应有的奖励,甚至还要被长官剥削。“官军冒死斩获贼级,向也多为主帅所夺,以媚权贵。或多为家丁所夺,以罔财利,是使之不战也。刘湾曰:‘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⑨可见嘉靖初年,地方军备之松弛,边政问题远超前朝之严重。[5]其次,任用严嵩等权奸,严嵩上台后,朝纲混乱,导致明朝内部乌烟瘴气,为了讨好世宗皇帝,严嵩以及边镇官员只注意献媚,对于实际的边防问题却少报瞒报,而又在事态严重的情况下,严嵩铲除异己,弹劾杀害夏言、曾铣等主张重视边防的官员,以至于之后的官员们再也不敢提复套等主张,明蒙的边境形势自然也就更加严重了。
综上所述,应州之战之后,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的北方边境,因为嘉靖新朝初立而急转直下,之后,河套地区已经完全被蒙古占据,明蒙互有攻防的状态也彻底转变成了明廷的消极防御,正因为如此也导致之后的庚戌之变。不过相对于明前期的大规模战争,三朝边境形势相对缓和,民族交流交融也在扩大,为以后的北方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2
②(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3
③(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8
④(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0:178
⑤ (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0:187
⑥ (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0:192
⑦(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0:202
⑧赵希萌.明代安化王叛乱研究[D].延安大学,2022.20-23
⑨峨岷山人.译语,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一辑)[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2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