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戚 琦 白亮宇 韩雨晴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32)
在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二十大精神,以其深远的指导意义,为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融入路径提供了宝贵的指导。高校有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引入思政理论课堂,将二十大精神的要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
首先,二十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实际上,在二十大召开之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经成了社会热点话题。例如,在2016年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推介活动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项目数量就超过了70%。
其次,二十大强调要把“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现实意义的理念,让马克思主义更有效地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发展。例如,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大同社会”等传统理念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相结合,探索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效方式[1]。
最后,二十大要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支持。例如,现在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活动中,家长们正在努力提高孩子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认识、社会和谐的理念等等。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后继者的关键路径,然而,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其中,二十大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重要精神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单一,缺乏创新性,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其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此外,一些高校思政理论课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最后,部分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需要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诸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经验、理论和实践,这些文化传承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培养高素质人才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历史和精髓,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并满足现代文化的精神需求,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弘扬,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在新时代,如何发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其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中,以实现其在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是当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十大精神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其中的一些要素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提供指导和推动。比如,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中明确提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针,这为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指导和支撑。同时,二十大报告科教兴国篇章中强调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根基,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也可以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寓意深厚、艺术卓越的特点,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可以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提供新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十大报告中第八部分全面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二十大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可以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和思路,从而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此外,二十大还提出了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哲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内容,也可以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发展[3]。
因此,可以说,二十大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了文化建设、创新和多样性、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等多个方面。这也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理论支撑已经成为国内学者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针对这一问题,国内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思路。
一方面,北京大学教授于光远提出了“传承与创新”的思想,认为在传承中应该挖掘创新元素,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傅鹏则主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另一方面,许多学者探讨了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价值等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刘道玉提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思想,强调高校思政理论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文化自强动力。同济大学教授胡鸿钧则提出了“中西并重、创新驱动”的思想,认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应该兼顾中西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红娟则强调高校思政理论课应该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拓宽学生的世界视野,加强跨学科研究,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综合素质。
以上学者的观点均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理论支撑。不过,目前的文献研究仍有一些空白,如对于如何在实践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和数据支撑。因此,本文将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和深入调研,探讨如何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1.结合课程教学
在核心价值观、道德伦理、哲学思想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中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教学。在思政理论课中引入孔子思想、儒家伦理、佛家思想等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收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文献、文化资料、影视作品等教学资源。在课堂中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等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并组织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道德准则等议题。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研讨,让学生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伦理道德等议题进行辩论。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述能力,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鼓励学生选择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可以利用自主学习、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式,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2.开展多样文化活动
教师应开展多样的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诗词对抗赛、传统音乐演奏、舞蹈表演、书法绘画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探讨其对当代人的启示和价值。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考察和实地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古建筑、文化遗址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加深对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学生实践项目的安排中,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参与和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制作传统美食或举办文艺演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庆典氛围。引导学生阅读和演绎古代文学作品,如古诗词、经典小说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表演、改编等形式,深入理解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深度。
3.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教师是学生与知识间的直接桥梁,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传统文化的示范者。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融入自己的言行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主动展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穿插相关的典故、成语、诗词等于课堂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4]。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分享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经验和教学资源,组织教师研讨会、教学观摩活动等,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案例和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程,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提升教学水平。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课程或研讨会,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观文化遗址等途径,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材和资源。
4.借助多媒体技术
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建设一个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平台,提供线上课程、音视频资料、电子书籍等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文化知识的分享、讨论和交流,共同学习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在线论坛、博客、微信群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观点和感受,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碰撞思维,从不同的视角中获取新的认知,拓宽视野。在这些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设立专门的讨论板块或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及时的回应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髓,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作和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短视频等形式,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意,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学生可以撰写文章、发表诗歌、创作音乐、绘制画作等,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还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二十大强调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推动思政课教育内容向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与核心价值,与二十大精神所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通过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路径,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使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注入更深厚的智慧与力量。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教学,开展多样文化活动,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融合,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