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尚争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 473004)
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对于人的教育必须是要从全面的角度去进行。张楚廷认为,高等院校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包括人的性格、权利等各个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遵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但要让人才能获得技术能力方面的提升,而且在人才的个人素质、德行等各个方面也都要获得相应的提高,方能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1]。所以,高等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设定,必须能够使学生在个人道德、素质、技能等多方面都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成长成为能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人才。
和其他类型的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有其鲜明的特点。应用型人才不像学术型人才那样追求学术研究,也不像职业型人才那样过分追求岗位适应性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而是介于二者之间,融学术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的特点和优势为一体,带有两者之长,并且更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2]。所以,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学生在学术研究上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要在两方面都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并且做好结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中,学术和职业二者并重,缺一不可。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于人才的培养,最终的目的是让其能够在实践当中更好地运用自己在被教育的过程当中所学习到的各种理论知识[3]。高校既要帮助学生建立好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传授其相关的专业技术能力,让其从根本上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内容,同时,高校还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校要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上加大力度,不能够顾此失彼,只是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反之,也不能因为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而影响学生理论知识上的学习[4]。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在构建时要注重定量和定性的结合。所谓定量,就是将质量标准进行数字量化,让标准更为直观可查[5]。所谓定性,就是运用更精准的语言描述无法量化的标准内容,让标准有准确的参考内容。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最终构建的结果应当是包括定量、定性以及二者融合的三方面内容,最终的体系要让对人才培养的方案质量标准能够科学、合理地对人才进行评价。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在构建时要兼顾结果和过程。对于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固然重要,但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也同样必不可少。培养过程包括对人才培养中思路的变化、方法的使用、评价的高低等等,这些都是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情况的重要参考内容。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必须要加入对于人才培养过程的评价内容,使其和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相互结合,可以让评价者更为直观和全面的发现在人才培养当中出现的亮点、难点以及隐藏的问题,为人才培养的路径制定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内容[6]。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在构建时要考虑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不同于学术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其具有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点。所以,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要在人才培养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突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要做好这类人才的专业调研、就业倾向的调查以及在高校学习阶段的课程内容的制定,要让最终的方案质量标准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定位[7]。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当中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社会越来越需要拥有更多技术含量的专业人才,虽然很多职业型的人才在企业、公司当中也能够很好地完成岗位任务,但受到其人才层次的限制,难以完成自我的技术升级和迭代,这是不利于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背景的。因此,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而言,更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和理论基础,并且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的人才缺口非常大,这种人才就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在高等院校的传统办学理念当中,培养学术型的人才是重中之重,最终的人才要具备优秀的理论研究能力,如今,高校必须转变理念,要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把重点放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应用型人才同样具备高质量的学术能力,同时,也拥有强大的实践能力,是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实践型人才[8]。当前,许多本科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明确,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无法明确培养人才的特点。或会一味地追求学术型,或会把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内容放到本科的教学当中,从而导致办学特点不明晰,学校没有个性,没有差异化。以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教学培养目标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的这一困境,这种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人才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而且在实践能力上也优于其他型人才。在具体的培养上,应用型本科人才首先要符合我国本科教育的基本标准,即是合格的本科人才,其次要具备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学术型人才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要有职业型人才的实践化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更多的创新精神,要能够及时迅速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在制定时必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具备基本理论知识,二是要在理论基础上能拓宽知识内容,形成全方位的知识体系,三是要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在构建路径上要实现生产与教育的融合。首先,高校要借助各类契机,与企业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交流,要在政府的牵头之下和企业协同组织相应的育人平台,要转变传统的办学思路,打破固有的高校作为唯一的办学主体的思维模式,让政府、企业都参与到办学当中。三者互相结合之下,可以兴办学校与企业融合的工厂、实验室等,并且在教材的制定、教学团队的组建上也要进行多方位的合作,要让企业相应的实践者进入到教学队伍当中,要把培训平台从高校搬到企业当中,要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引入多种机制,共同推行产教融合[9]。其次,高校要和企业结合,强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要注重运用企业的思维模式,要深入地理解专业岗位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在教学当中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课程、技能的传授,同时,要让学生及时的深入到企业的一线岗位,在实践当中得到更为企业化的培训,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的制定时,也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本标准,要让人才真正符合重点产业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在构建路径上要制定更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特点的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知行合一”,在评价时也要注重两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论知识的评价要抓好考试过程,对于实践的评价要从各类平台上入手,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具体的评价方式上,第一,学校要建立信息库,为评价做好资料工作。信息库的内容要全方位立体化,不但要包括学生的成绩,也要包括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等,相关部门要通过巡查、意见箱、网络查询等多种方式完成对信息库的建立。第二,评价模式要多元化。学生的个人成绩考核并不是一张卷子定结论,而是要融合多方面的内容。如可以将学生的试卷成绩占比总成绩的60%,而平时的课程成绩则占比总成绩的40%,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日常的学习。第三,评价内容要实现多元化,强调实践。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学生的实践内容也要计入学生的成绩当中,如调研、作品、测试等,把这些实践过程当作是检验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如果参加了社会上的技能类比赛、训练等,获得了可观的成绩,可以将这些成绩加入学校的课程成绩中,以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学习邻近的专业技能,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化[10]。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在构建路径上要强调应用能力。高校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时,要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上注重此类人才的特点,要把应用能力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根本目的是能够在社会企业当中完成对于学习理论内容的实践,所以,应用过程极为关键。应用型本科人才在人才层次上属于本科,所以,学生必须掌握本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以及专业技能,在各方面都保证符合本科的教学要求。但与其他本科人才不同的是,应用型人才的理论最终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成为实际应用的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当中的重点,因此,在课程体系当中,必须体现出这种应用性。具体而言,课程内容要在理论基础上强化实践性,要注重对于学生应用力的培养,要“重”理论的同时也要“轻”理论,并从中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上,一是要抓好应用能力这一原则,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程,都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课程要多向实践延伸,实践课程更要注重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过程。二是要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层,通常会分为三册层级,第一为理论基础,让那个学生做好知识奠基,第二是技能培养,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术能力,第三是综合创新,结合社会人才需求、职业特征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实践过程。三是具体的课程内容在设计时要做好应用能力的融合工作。教师进行教学时要时刻谨记这一原则,把应用能力当成是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让学生形成应用的学习习惯[11]。
以上,本文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构建的基本原则入手,分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的构建思路,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构建的路径展开了探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所受到的重视不足,在人才培养的运行过程中呈现出了一定的随意性,只有积极改变现状,才能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为此,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丰富当下的相关研究,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