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探索

时间:2024-05-04

刘 希 张海彬

(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犁 835000)

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让人们认识到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2]。而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音乐学科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屠呦呦、钱学森爱弹钢琴,李四光、袁隆平爱拉小提琴,数学家华罗庚谙熟音律等,好的教育应是“两条腿走路”,在注重文化课程学习时,还需关注美育课程的学习,从而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音乐学科是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音乐课堂的效率是尤为重要的,不仅要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更需要延伸至课后,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感受和思考,从而进一步作用到音乐课堂中,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作业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起到衔接和推动作用,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它是否发挥了自身价值,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一、初中音乐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探索

(一)基本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以株洲市荷塘区的初中为调查对象。在公办和民办几所学校各占50%下,综合考虑代表性和差异性后选取2所学校,1所公办和1所民办,该两所中学是本区域最具代表性学校。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观察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过程、课堂作业设计现状、作业设计类型、教师作业设计态度、作业设计反馈和教学评价;访谈对象包括音乐教师、课程开发主任和艺术组组长,通过访谈对研究问题进行归纳和思考。此次观察教师课堂教学6人次,3名七年级教师,2名八年级教师,1名九年级教师;个别访谈教师4人次,课程相关领导访谈2人次。并运用统计法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音乐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凯洛夫曾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美[3]。因此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在促进美育新一代发展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在我国,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往往片面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也未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平台。作业作为课堂的延续,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多元发展的有效载体,可弥补长期以来教学角色错位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和灵感,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目标相符。通过将音乐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衔接性和延展性,同时也向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学生学习信息的平台,可以使教师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更多学生的闪光点,遇到了问题也能够及时地进行调节,有效搭起教师和学生心灵互通的桥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并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起良好的支撑推动作用。

二、初中音乐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对音乐作业设计关注的缺失

初中音乐教学作业设计的开发和落实,首先要求的是转变教师观念,关注音乐作业设计,强化音乐教学评价意识,自觉探究与规划音乐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相关内容的衔接。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中作业设计所体现的开放性、情境性、整合性,设计难度合理,类型多样的独立完成型与团队合作型、书面型与活动实践型、巩固练习型与创意实践型的作业。

通过深入了解教师对初中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在访谈中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形式,对受访者提出相应问题时升华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结果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音乐作业,主要以口头形式进行布置,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歌曲演唱,如湖南文艺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我们是春天》《美丽的村庄》《丢丢铜仔》《乡间的小路》《甘洒热血写春秋》等,通过课堂学习,课后进行单一形式的演唱为主;第二类是欣赏类,主要以乐器欣赏为主,乐器包括西洋管弦乐器和中国传统乐器的欣赏和认识,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野蜂飞舞》《幽默曲》,第四单元华夏乐章中的《二泉映月》《Mong Dong》《蓝花花》,第六单元八音和鸣中《原始狩猎图》《梅花三弄》《楚商》《十面埋伏》,受访教师谈道:“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乐器音色,仅限于课堂中学习是有限的,老师的讲解对于学生音色的辨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可以进行良好的补充,但在实际情况中,却未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落实,未能有效与课堂教学进行承接”。另一方面,欣赏类还包括歌曲的欣赏,如民歌类《采茶灯》《采茶调》《绣荷包》《月儿弯弯照九州》《王大娘钉缸》,民歌的欣赏不仅能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地域的魅力和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通过展示自身生活地域文化,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在访谈过程中艺术组组长说道:“欣赏地方民歌,歌曲太具有特色了,学生们会在课堂中出现哄然大笑,导致教学流程进行不下去的情况,使学生对地方音乐的认识和了解也不深,从而教师对音乐作业设计关注度偏低”。第三类是音乐知识类,主要包括音乐常识,如识谱、音乐段落划分及内部结构、音阶、调式、京剧常识等,一般结合课堂活动与练习进行完成,这方面音乐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较密切,但组织形式枯燥、趣味性不足,教师在这方面设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所访谈的6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中,66.6%的教师对音乐作业设计是持支持态度的,但却不能落实这项工作发挥其作用和价值,33.3%的教师对音乐作业设计持否定态度,一方面从未进行过音乐课堂教学作业的设计,其次学生文化课已经非常繁重了,还布置音乐作业是增添麻烦,完全没有必要。从调查情况来看,音乐教师对音乐作业设计的关注度还有待提升。

(二)对音乐作业设计规划的淡薄

随着美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程管理体制也过渡到了地方、学校和各负责老师的手中,这不仅赋予了教师课程践行者和课程规划者的角色,同时也为教师对音乐课程的开发进行保证。长期以来,音乐教师在课程中基本上是执行指令性计划,没有结合各班级情况进行规划和设计,工作上依赖性很强,对于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发展目标具有局限性,从而使教学逐渐萎缩,因此我们需要打破这种现象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教师有效保证时间和空间,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以音乐作业设计为载体,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通过有效的设计规划,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育人价值的实现。但很多教师缺乏音乐作业设计规划的主动意识,如在创编活动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搜集素材进行创作,而不是课堂中就直接进行创编,缺少试错和欣赏的过程,通过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的规划,是激发学生创作能力和丰富课堂教学的有效保证。

观察结果显示,83.3%教师不清楚音乐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之间规划的意义,致使课堂与课堂间连续性和衔接性不够,未能使相关知识串联起来,这种现象也体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上,是音乐教育的软肋。以上说明,被观察的教师对音乐作业设计规划是相对薄弱的。

(三)对音乐作业设计评价的欠缺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但音乐教学评价却未能有效落实到教学中发挥其作用。作业作为教学评价反馈中的重要部分,未能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归根到底是教师对音乐作业设计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和作业设计评价制度建立的欠缺所致[4]。且每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犯错误或者碰到困难,如果能及时被教师发现,采取适当的措施,对音乐作业设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调整,继而能有效促进音乐教学课堂的发展,而作业的合理设计,不仅能向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学生学习信息的平台,更是搭起教师和学生心灵互通的桥梁。

访谈结果显示,所访谈的教师对音乐作业设计意识的淡薄、音乐作业设计评价的欠缺,从而未能彰显出音乐教学评价的意义。笔者认为,音乐作业设计评价始终要反作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既要关注结果,学生是否能进行视听表演、才艺展示等,更需要注重关注过程,如素材收集、创意构思、创编策划、素养积累、团队合作等。在整体把握作业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业设计要素或组成部分进行评价和单项分析,以此达到课堂教学中统一性和创意性两者之间的发展。

三、初中音乐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建议

(一)学习前沿设计理念,助推课堂教学

在美育背景下,我们感受到音乐教育与国民素质教育的紧密性,时代在不断发展,思想也要与时俱进,这要求各校校长和音乐教师要领会中央最新发展方针和教学理念,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放到国民素质教育的背景上去思考,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要有“大局观”的认识。

在个人发展上要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信念,通过学习前沿设计理念助推课堂教学。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作业设计上,大多数是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是个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整理,有时与前沿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有些脱节,如今的老师不能仅停留在教上,而是要激发学生内在学的潜能,使学生从内心喜欢和接受,心智得到升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前沿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指导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作业设计能力,我们的教学实践将是有重点有方向,而非盲目的缺乏目标的。

(二)开展在职作业主题,培训助力课堂教学

通过参加在职教育“作业主题”培训,教师们一起学习和探讨,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展开,首先是“走出去”,参加相应部门应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外地交流学习机会,访谈显示,83.3%的教师是非常愿意参加的,能在培训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同时加强不同地区的联系与交流,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共享,并参加观摩课堂和优秀教师进行心得交流,在学习其他地区先进之处中改善自身不足。第二是“请进来”,教师参加学校内组织的研讨和进修培训,也可请外面的专家和名师来校内办专题培训讲座和学习班。第三是“自我教育”,即教师通过自我学习,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形成一套自身方法。

从目前来看,音乐教师自身的能力需求和学科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有效开展在职教育培训助力课堂教学还需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合理规划培训内容,保证学习的实效性和前沿性。二是开发多样化培训模式,注重形式的巧妙性和灵活性。三是完善音乐作业评价实施,确保过程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三)提质综合作业设计水平,增效课堂教学

在《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到,艺术课程应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推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虚实结合等方式,创设与音乐相关的情境,推动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与联想。并将音乐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地方方言等结合起来,设计出高质量的音乐综合作业,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与风格意蕴,有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湖南文艺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曲苑奇葩中,作为湖南最具代表的特色地方曲艺常德丝弦,将音乐与语言、叙事与代言、伴奏与唱腔等完美地结合起来,一首脍炙人口的《常德人》呈现在大家眼前。曲子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常德方言的魅力,还看到勤劳的人们在沅江旁挑水,还认识了常德地标建筑笔架城等;另一方面,曲子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常德丝弦,又称老丝弦,起源于明、清时期,以唱为主,说为辅。表演形式有站唱、坐唱,伴奏乐器以二胡、扬琴、琵琶为主,并于2006年5月20日“常德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当地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技术,如MV、短视频等,将作业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记录、制作和感受,并将艺术、人文、地理以及个人才艺等多方面结合起来,设计出高质量音乐综合作业,让同学们在音乐作业实践中做到真正的传承和传播人,同时起到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增效提亮,让同学们更真实的表达和交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小结

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对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断挖掘特色美育课程资源,拓宽学习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学习氛围,以此创建课堂教学体系新风尚。同时在加快教学改革向核心素养转型中,也要求教学由狭义走向广义,由课本走向生活,由课堂走向课外,让教学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让学生的生活充满情趣和快乐,从而充分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全面打造优质作业资源库,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养成,以此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美育新一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