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时间:2024-05-04

刘 涛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 543000)

钢琴课程作为高等学校音乐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既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又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合奏能力与独奏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全面艺术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掌握一定钢琴弹奏技能和音乐表达能力,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乐曲的弹奏,达到音乐技能和人格养成的目标。在钢琴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价值观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更多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当前,地方高校钢琴课程在思政育人方面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在地方高校钢琴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元素,将钢琴课程融知识性和思政性为一体,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本质,非常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一、钢琴课程思政改革的内在理论基础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课程思政的基础是以课程为载体,教师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深入挖掘分析专业课中包含的思政元素,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培育和塑造,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中,利用课堂教学渠道,让钢琴专业课程体现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价值。

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钢琴课程作为音乐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肩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开展政治教育的使命[2]。这就要求钢琴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对学生在个人品德修养、政治思想认同和专业学术志向等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专业钢琴课程原有的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中,教学大纲对钢琴课程的教学目标、上课学时、教学内容范围有着清晰明确的要求与规定。为了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不能单纯地将思想政治内容生硬的加入钢琴课程中,需要依托学生学习的钢琴作品,通过作品本身的时代背景、音乐风格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历史和音乐的由来间接进行思政教育[3]。另外,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作曲家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和创作风格的具体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结合作品演奏技巧、练习重点和难点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目标。

传统的钢琴教学大纲为开展钢琴思政教育提供了扎实的基础,钢琴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计划和教案来体现目标达成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任务有序地进行,需要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内容清晰、明确才能实现,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具体思政内容和美育意义的钢琴曲目,才具有育人意义和实践操作性。

二、地方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一)音乐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针对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生源成分进行分析,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此音乐基础也各不相同。大学录取的音乐学专业学生普遍共同点是文化课基础薄弱,因此高考录取分数与其他以文化课为主的高考考生分数相比较低很多。很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主要是通过家长和高中音乐教师给予压力学习,或者参加社会艺术培训的方式学习。部分同学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学习,很多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甚至不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将自身的学习任务推卸给其他学习积极、专业基础较好的同学。这一现状使得音乐专业的学生自身政治素质有所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内心里有一定抵触情绪,在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存在理解力、接受力有高有低的差异。有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钢琴课程之前并没有经历过任何钢琴专业学习,部分人对于钢琴的接触时间比较短暂,大多是在报考之前临时突击,演奏水平仅仅能够达到《拜尔》或者是《车尔尼599》等基础练习程度。因此,在地方高校钢琴教学之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较大,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取的是分层教学法,即通过小组课了解每一个学生具体的专业水平,在通过因材施教开展钢琴专业性技巧教学,在思政教育方面触及较少。

(二)教师对钢琴课程思政理解的不充分

***总书记对思政教育作出重要论述以来,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动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全国各高校非常重视并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是混淆了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者的理解。思政课程作为培育学生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专门课程,是释疑解惑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课程思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接收到思政教育

一些钢琴教师认为钢琴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弹奏技巧、视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熟悉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与思政育人两者之间具有相互独立性,是不融合的。这种认识的产生是由于这些钢琴教师具有的“二元性”思维割裂了钢琴技能人才培养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之间的联系,没有理解钢琴课程的实际价值和存在意义是帮助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适应担任学校及校外音乐机构音乐教师工作的需要。钢琴教师对课程思政概念的理解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也较少关注学生思政方面的情况。

(三)钢琴专业教师个人思政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钢琴课程一直以来是以技术为主进行训练的课程,当前,在钢琴课程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的大部分还是沿用“西方钢琴音乐”的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教学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科学的体系。大多数钢琴教师都是从这个体系中培养出来的,且毕业于专业院校或拥有在国外学习经历。教师自身的学习经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会偏重外国音乐作品学习,对本土民族风格钢琴作品触及较少。教学中强调的是对西方的演奏技术和风格研究,对本土民族风格钢琴作品研究较少。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西方钢琴音乐”的审美思维,仍然沿用了这种西方钢琴教学的模式,对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钢琴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

由于钢琴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理想信念方面的引导是思政教师和思政课的工作,加上钢琴自身思政理论能力的不足,从而没有在钢琴教学当中充分发挥第一负责人的作用。钢琴教师没有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思政对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主动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反而将课程思政教育简单作为额外的任务,专业教学没有与思政教育做到通向同行。钢琴教师作为课堂引领者、组织者与设计者的作用没有发挥好,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方式不灵活,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效果不佳。诸多因素使得在钢琴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难以深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难以有效影响学生,思想认同和价值观认同难以达成共识。

(四)钢琴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的缺乏

地方高校中音乐专业学生普遍拥有一定的音乐技巧基础,能够演奏不同时代和风格的钢琴作品,具备基础的钢琴演奏技能,但是对作品演奏技巧之外的相关音乐美学理论不够了解,在音乐性表现上有所欠缺。钢琴教师在教学时,因为“二元性”思维没有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或者说形成了钢琴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断层”,这些对于钢琴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产生着直接影响。学生在演奏钢琴作品时不仅需要通过听觉感受乐曲,还要了解作家创作作品的背景和时代风格,才能在演奏过程中正确把握音乐风格、表现出音乐美学。

钢琴教师如果在钢琴教学中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教学,忽略教学过程中的思政育人功能,则无法将思政教育理念运用于专业实践教育,无法立足学科特点做到寓道于教,无法充分释放专业学科的育人功能。钢琴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共识与经验的形成需要时间,需要钢琴教师持续探索和长期积累,为思政教育路径提供新的探索,实现对人才培养,促进学生毕业后的全面发展。

三、地方高校钢琴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钢琴教师而言,“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传授模式”教学转向“学习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将钢琴作品所体现出的音乐性融入思政教育的背景和元素,用音调和声、风格背景等方面特征让学生突破原有认知结构,融会贯通新的理论,从内心能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力量[4]。所以钢琴教师需要在现有知识的范畴上丰富教学内容,结合中国本土民族钢琴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深入挖掘钢琴相关学科的思政元素。例如,充分挖掘中西方音乐史、钢琴发展史等相关内容。在西方音乐史上,十九世纪涌现出大批民族乐派音乐家们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将本国历史和神话进行改编,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造,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音乐来唤起当时人们的民族意识,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致春天》展现的是当地风景的画面。钢琴自从进入中国以来,中国作曲家以爱国情怀创作出了许多作品,通过学习《和平进行曲》《牧童短笛》《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等钢琴作品,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前人的努力和奋斗。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钢琴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思政教育元素,将二者有效结合能够更好挖掘钢琴音乐的民族性和人民性,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成为爱党爱国、心灵美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二)加强钢琴教师思政教育培训,提高钢琴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钢琴教师不是专门的思政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思政教学方面的培训,所以地方高校学校需要定期组织钢琴教师参加一些思政专题培训,由一些经验丰富的思政教师、学工系统教师和辅导员将自身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经验进行讲解,提升钢琴教师思政理论水平。还需要通过开展座谈会的方式邀请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业教师对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提升钢琴教师的思政理论运用能力,钢琴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相关理论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在钢琴教学各环节提高思政元素的渗透程度,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深化内心思想,接受思政教育。

其次,钢琴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培训后,音乐教研室组织参训教师以文字的形式将培训内容、自我理解、教学策略等内容进行梳理、总结。通过撰写总结、心得等方式,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系统整理在思政培训活动中学到的经验和理论,然后通过向专家请教和网络学习查找资料的方式进行改进,从而提升自身思政教育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好的思政育人效果。音乐教研室可以提请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对钢琴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通过教师授课内容、思政元素融入效果和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提出建议。这样能够促使教师深挖钢琴作品的思政元素,提升教学环节中思政教育的意识,促使学生通过钢琴课程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深入挖掘钢琴作品的思政元素,探索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

首先,从钢琴作曲家方面入手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每一首钢琴作品都是的作曲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作品的特征有的体现了作曲家对社会某一方面的认知,体现社会的某种变革;或者反映了作曲家的精神面貌和创作风格,或者反映了作曲家本身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爱国主义情怀。这些特征在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如我国作曲家创作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等作品,将激烈昂扬又充满民间气息的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将人民群众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反抗外敌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从教学所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挖掘思政元素。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我国音乐家们借鉴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发展出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语言,创作出了如《二泉映月》《新疆随想曲》《百鸟朝凤》等一批作品,虽然每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使用的音乐语言特点、表现出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但是都体现出了作曲家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热爱[5]。

再次,从钢琴作品的练习、演奏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每首钢琴作品都蕴含着技巧性,对待作品中的难点和技巧性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练习态度,需要不断地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反复训练。钢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解决钢琴作品中的技巧难点,使学生自身演奏水平发生质的变化而有所收获,以培养学生具有勤奋刻苦努力达成目标的奋斗精神,学生对钢琴作品从技巧上的掌握到对音乐性诠释的过程,就是对人生、对事业追求精益求精精神的具体体现。

结语

在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应发挥课堂“第一责任人”的带头作用增强思政育人意识,积极、主动地挖掘钢琴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加以提炼,全面分析钢琴教学对象的现实情况,集思广益使用多种教育引导方法,提高钢琴教学过程中思政育人的效果。钢琴教师需要用深刻的理论武装头脑,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以更好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学生自身和地方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实现学校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