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非遗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设计应用教学实践研究——以瑶族盘王节为例

时间:2024-05-04

杨童童 蓝学会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政府及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在关于非遗保护的文件中强调,非遗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历史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坚固民族凝聚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总书记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始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在如今,部分学校实施“非遗进校园”的文化政策,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举办具有代表性的非遗大师讲授、示范、演示、展览等项目,以增加学校文化的气氛,传播非遗传承知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合理开发地方美术资源,引导学生认知本民族文化。近年来一些地方学校创建校本课程,通过地域环境的优势,设计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并从本土的非物质文化中抽取美术素材,将其纳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非遗,走进非遗,以教育的形式去传承非遗,提升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度与美术综合素养。但如今学校教师在非遗美术课程中的教学广度与深度并没有做太多深入的研究,设计出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带有文化特征的趣味性美术教学课程,美术教育应遵循“快乐”的教学理念。在育人的前提下做到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愉悦课堂氛围传递知识,做到全方位的发展。将非遗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瑶族盘王节为教学背景,提取本土民族资源将非遗文化贯穿于小学美术课堂,形成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深化素质教育体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用。

二、非遗瑶族盘王节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教学的课程资源优势

本课题以提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盘王节”为美术教学资源,将河池瑶族“盘王节”的民族文化嵌入到小学美术课程中,“盘王节”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分布的传统民俗,它是瑶族传统的一项重要节日,也是加强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节日。盘王节中的文化活动、神话传说、民族信仰中的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使学生能通过有趣的美术课堂形成“心有家园”的目标追求,且更好地了解本民族文化,从而发扬民族精神,使得民族精神深入人心。

(一)地域环境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坐拥许多优质的自然文化资源,美术课程资源充足。本课题瑶族盘王节文化来源地之一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巴马自治县,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人文地貌,利用此地域环境优势开发美术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提升审美素养,是培养素质教育人才最好的教学途径。经过课题田野调查,盘王节是瑶族纪念祖先盘王的盛大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六,在这一天瑶族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以歌舞唱跳的方式作为娱神娱人祭祀盘王的盛大仪式。根据这一地理条件,学校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发展需求,作教育的研究者,提取瑶族盘王节中的美术教学资源纳入美术课程,符合小学美术对地域性、人文性、多样性的要素,“盘王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美术教学资源是地方与民族之间相结合的产物,是本土民俗生活的自然呈现,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资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二)民间文化优势

1.故事传说

盘王节,瑶族人民也称之为“还盘王愿”,“跳盘王”“耍歌堂”等,盘王是中国古代历史神话人物,后汉书搜神记中记载,“古时两王相争,一王下令,取对方首级者赐黄金万两并迎娶公主,盘瓠接令并取得胜利,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不久后盘王在猎捕羚羊时不幸跌入悬崖身亡,儿女上山捕获羚羊并用羚羊皮做成长鼓,长久流传下来,人们跳长鼓舞以来祭祀盘王。”这一历史神话传说阐述了瑶族盘王节的历史缘由,加固美术审美文化的价值意义,更能够多角度的去传授学生美术知识,而非机械般去教授,而是带入情景感受非遗历史。

2.民族服饰

瑶族盘王节中的民族服饰来源于五个系支,分别为茶山瑶、盘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共称为“好五色衣服”,同时色彩语言与价值内涵指向:“红——鲜血与生命的情感代码、蓝——悲哀伤痛的心理符号、黄——金阳下的美好诉求、黑——平原大地的象征表现、白——纯洁无瑕的内心情感”。瑶族服饰具有别样的民族色彩特点,服饰民族性的色彩元素代表生活态度。利用民族服饰优势了解艺术形式美感,贴近现实生活,加强实用性,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应用性强的美术作品。

3.民俗文艺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民俗文艺作为开发小学美术教学的渠道之一,将课程资源的广度进一步拉伸,创造有趣的教学元素融入课程中。民族文艺节日象征着民族情感面貌,推动着民族文化交流。瑶族盘王节中有代表性的民俗文艺,长鼓舞、盘王大歌、长桌宴、黄泥鼓、耍歌堂等,这些传统文艺都包含着瑶族文化的精神。根据此非遗文化背景,作为美术教师应巧妙的结合当地资源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范例课堂,挖掘有内涵有深度的课程模式,设计动手性,可塑性强的美术手工作品,培养素质教育创新性人才。

三、非遗瑶族盘王节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教学的实践课程研究

教育部在部署基础教育中指出:“在实施全国性,区域性的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应结合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资源优势特征,以及对学生的需要和爱好,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1]本文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瑶族盘王节为美术教学地方资源,将本土文化中瑶族民族文化内涵融入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研究,以瑶族为主体的综合体系,从多角度发展美术教育课程,如生活用品元素(瑶族民族服饰)、人像面具元素(盘王人像造型)、民间民俗元素(长鼓舞人物)、文化活动元素(盘王节),选择具有深厚意蕴的瑶族民族文化元素,将其纳入美术教学之中。将中华遗产的保护与继承融入学校的教学系统与架构当中,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民族传统,提高保护意识,树立国家自信,从而推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永续发展。

(一)生活用品元素在盘王节设计应用课程的实践研究

设计应用课程一:《多彩的民族服饰——废物利用下的布贴画设计》

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中的代表产物,而服饰本身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必需品,服饰中的纹饰图案是一种视觉符号,带有直观体验,每个民族所赋予的纹饰样貌都有着独特的意义。瑶族地方学校举办盛大节庆活动时,瑶族人民都会换上仪式盛装,举杯畅饮,欢度节庆。

本课程选取生活用品元素,在国家政策提倡的环境保护的措施下利用废旧布料去设计制作盘王节民族服饰,采用粘贴、拼贴等形式进行服饰装饰。让学生学会运用方法设计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并且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这门课的目标就是让同学们学习如何使用周围的废弃物件,开发二次利用,培养环保意识,养成处处节俭,不随意浪费丢弃的好习惯。其次在技能方面对服饰图案的设计以及民族纹样的合理装饰存在了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讲授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进行简明易懂的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

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铺。如何能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让学生能够探究性的认识并设计好一套独特的民族服饰是这堂课的关键。首先课堂的开始以课前预留作业并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这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前的预留准备工作,也大大加深了课堂的效率。其次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增加求学的好奇心与探索心。接着通过“火眼金睛——找一找”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寻瑶族精美服饰提升兴趣,并总结服饰特征。之后初步了解布贴画的概念与制作方法,欣赏不同的布贴画艺术作品,观察布贴画的形式寻找不同的制作手法,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之间产生交流,交换思路,提出想法并总结。接着通过详细的步骤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同时引出生活中对于废旧衣物的随意丢弃,乱丢乱放的现象,呼吁学生变废为宝,强调环保意识。

(二)人像面具元素在盘王节设计应用课程的实践研究

设计应用课程二:《瑶乡盘王情——仿青铜盘王像》

中国少数民族面具通常包括跳神跳人、生命礼仪、祭祀祈愿、镇灾镇宅等内涵形成,瑶族盘王节面具则是求佑祈福、祭祀先祖的含义。本课程研究以两个角度设计,先以介绍盘王为角度,让学生了解盘王的由来与传说,从正面角度分析盘王的特征,通过情景方式带入盘王的角色,领悟盘王的雄伟风采。接着利用轻黏土和丙烯这两种媒介材料,表现盘王节盘王高大伟岸的形象,学生抒发对盘王的敬仰与爱慕之心。造型是通过在表现的过程中呈现出的结果方式,运用多种媒介材料引导学生传达观念与情感是这个课程的重要目标。课程设计应用平面造型过渡到立体造型,更加多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并且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在本堂课的最后呼吁大家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公民素养。中小学生美术课,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运用多种媒介材料开发不同的美术课程。教师应顺应阶段特征,使教学变得妙趣横生,无论在美术语言还是美术形式都要多元化。但因为他们在智力上的发展,在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上,还无法正确地理解相对复杂的事物,在作品的艺术表现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主次关系,空间关系,明暗层次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尽可能地让孩子多思考,鼓励他们去学多种工具,体会到不同的素材产生的艺术效应。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表现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从而产生强烈的创造激情。[2]

本课程具体内容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盘王节为中心思想,首先通过视频动画了解盘王的由来与传说,接着以情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戏剧形式带入情景并表演,从而熟知本土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接着利用两种制作材料(轻黏土、丙烯)制作立体人物造型。首先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并总结梳理上节课教学重点,再以游戏导入——“连连看”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几何概念,让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并运用在人物制作中,之后小组之间交流并合作完成制作。同时在课程的最后,引出对非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三)民间民俗元素在盘王节设计应用课程的实践研究

设计应用课程三:《长鼓翩翩——皮影下的长鼓舞》

民间民俗元素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强有力的标签,它代表着民族文化的繁衍,通过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牌来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研究以瑶族盘王节非遗文化长鼓舞为出发点结合中国传统民间皮影艺术,让学生了解本土民族文化中的意义,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皮影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瑶族阿哥妹长鼓翩翩的形象,能够启发艺术思维头脑,发现身边的美,利用媒介材料制作美,不在于呆板的讲授美术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养成自主学习性。通过不同美术媒材、技法和制作工艺的探索与实践提升综合审美文化。在非遗文化的背景下融入小学美术设计应用课程,既符合义务教育教学目标,又结合地方优势变为一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非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精髓,可以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文化素养也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课程开始引用实物导入,创设情境“百宝箱”,使学生在情境中真实体验意境,激发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触摸、观察实物,引发思考从而进入课堂。课堂中间引入盘王节《长鼓舞》的优美视频,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表达所见所想,条理清晰地总结思想感受。随后引入教学制作方法并讲授。课堂最后呼吁保护非遗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文化感染力,提升美术文化素养。

(四)文化活动元素在盘王节设计应用课程的实践研究

设计应用课程四:《瑶乡盘王节——立体邀请卡制作》

文化活动元素主要以瑶族盘王节现场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视觉世界如祭祀现场、人物造型、场景氛围等的鉴赏评价,逐渐形成审美情趣,并提升艺术感知能力。在课程内容上,除了让学生欣赏、体验美感之外,还要运用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让同学们对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人文精神。课程设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此阶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形体和游戏的结合,使学生产生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进行艺术创作和表演。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人文精神,比如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国家的团结。

本课程内容以探索地方地域特色并走访当地瑶族盘王节文化节日,观察整个仪式流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本土民族文化。教学为设计关于盘王节的邀请卡送给来自远方的朋友为主题,从欣赏、评述、绘画几个方面设计教学。课程开始导入小猪佩奇的动画,以佩奇为角色创设情境,之后引入盘王节的开幕式视频,熟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盘王节各个环节。通过对盘王节的整体了解,培养出一种健康的审美情趣,珍惜优秀的民族文化、民间美术和传统艺术,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价值影响。

结语

在如今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将“盘王节”相关元素融入美术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能通过有趣的美术课堂更好地了解本民族文化,从而发扬民族精神,使得民族精神深入人心。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探究课程,不仅能使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得以延续,而且能使知识目标多元化。民族文化美术课程的发展,可以从文化的内涵、外部的丰富表现入手,运用传统习俗、生活文化、服饰装饰等课程内容,以课堂讲授、实地考察、现场参观、手工制作等多种教学形式,既可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又能够起到装饰美化校园民族氛围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文化交流变得尤为重要,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中代表着国家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素养,传统非遗知识贯穿义务教育提高我国素质教育水平,利用完善的教育体制,将非遗项目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优秀民族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意识与自信心。“非遗进校园”可视为民族文化遗产的弘扬与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的互动结合,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并热爱祖国,并在此基础上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