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佳丽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广东广州 510303)
***总书记在各类会议、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学各领域,实现三全育人,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普通高等学校坚定立足于***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高等学校思政课程中增强大学生热爱国家热爱党,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增强学习党史的热情。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增强同学们对党的热爱,坚定跟随党的领导,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音乐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育人功能[2],用美育的教育载体,用生动有趣的视听方式,用身临其境的演唱和表演,让同学们在生动情景中感受鲜活的党史,学习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不忘初心的旗帜精神,从而更好地指引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树立为国为民服务的精神。
关于经典红色歌曲的概念界定,有不少国内的音乐学者也有研究成果。一般来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3]。主要区别是在历史时间的长短上。笔者对于此内容的界定更倾向于广义的界定。只要是在党的百年发展过程中,反映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特征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并传唱的,充满革命理想和优秀审美价值的歌曲作品就可以纳入经典红色歌曲的范畴。既可以是群众创作的原生态民歌作品,也可以是专业作曲家为各类文艺表现形式(如:文艺晚会,歌剧,舞剧)等等专门创作的选段作品。只要符合革命历史性和传唱经典性两个特性的优秀歌曲作品即为本文研究对象的范畴。当然,虽然范畴广,但也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进行内容的分门别类和梳理,对红色文化内涵和传唱经典性进行把握,为课题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内容保障。
经典红色歌曲在社会性群众中还是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受众,传唱度和知名度也很高。但在00后的当代大学生中,由于有年龄的跨度和不同时代的文化影响,对于这些作品的了解并不是那么理想。为此,课题组安排了高校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以期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了解实际情况。问卷共发出300份,收回292份。相关数据如下:
1.您对经典红色歌曲了解吗?
A.很熟悉(24.29%)
B.了解一点(72.14%)
C.不了解(3.57%)
2.您会简单演唱几首经典红色歌曲?
A.1首到3首(41.43%)
B.4首到10首(45.71%)
C.更多(12.86%)
3.您了解经典红色歌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A.听父母长辈演唱欣赏(15.71%)
B.网络或者电视媒体(60.71%)
C.课堂或者讲座(18.57%)
D.其他(5%)
4.您觉得了解和学唱经典红色歌曲对当代大学生有无必要?
A.有必要(91.43%)
B.没必要(2.86%)
C.不清楚(5.71%)
5.如果有相关的经典红色歌曲实践欣赏活动或者讲座音乐会您愿意参加吗?
A.愿意(65.71%)
B.不愿意(3.57%)
C.看情况(30.71%)
根据以上问卷数据可以得出结论:00后的大学生们对经典红色歌曲的了解程度不算高,更多了解方式是来自父辈的影响和互联网媒体的传播。即便有一些不多的了解,也是缺乏深度和广度上的了解,更不用说自身的参与实践,也缺乏对歌曲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过,令人高兴的是同学们对了解经典红色歌曲有着较大的兴趣和认同,愿意参与更多更好地体验和实践活动,更多地了解经典红色歌曲文化。这也增强了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的实践基础。
基于以上的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对经典红色歌曲在当代大学生课堂中的现状提出优化方式,以期不断提升经典红色歌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知和感受程度。
1.拓宽经典红色歌曲的传播渠道
应该增加机会让当代大学生在校园,在媒体等各个方面更多地接触到经典红色歌曲。大概从以下四个方面扩展。
(1)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在学校的道路和饭堂的广播系统和视频系统增设相关的歌曲内容。增加播放次数和频率。
(2)在网络上搜集相关媒体的经典红色歌曲主题性内容,里面既有感性的音频视频展示,同时也有理性的欣赏推荐文字。并向学生做出推荐,方便学生阅读欣赏。
(3)购买一些经典红色歌曲的著作和歌谱,放在相关的图书室或者阅览器供学生们借阅。
(4)筹备相关的主题讲座和音乐会,结合党史知识和歌曲作品,让学生们现场欣赏和参与演唱。
2.创设经典红色歌曲的历史情景
虽然经典红色歌曲内容丰富,但其来自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中所产生和积淀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因此,将让学生欣赏和演唱这些歌曲的时候,要结合党史的时间阶段脉络,结合思政课程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创设出这些作品的历史情景。
(1)视频观赏法:用不同时期党史的历史纪录片和电影文献来做情景引导,营造歌曲背景的情景氛围。比如:欣赏《英雄赞歌》之前,先将播放电影《上甘岭》的原声片段,然后观看抗美援朝战争的视频简介,让同学们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情景。更能带动同学们进入歌曲的情景之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歌曲作品。
(2)话剧演绎法:在简单的小品式的小话剧来创设作品的历史情景,在表演和参与故事情节中,体验歌曲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时代特征。比如:欣赏和演唱歌曲《红梅赞》前,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排练和演出小话剧,让同学们分别扮演江姐和相关的剧中角色,用对白和肢体语言,来演绎歌曲作品的情景,使同学们加强对歌曲作品的亲身体会,增强印象。
(3)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和推广活动中,让学生们分成不同的组别,以歌曲的相关主题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的讨论,设想歌曲作品的人物性格,作品情景的历史特征,创作特点等等。比如:欣赏和演唱歌曲《南泥湾》前,同学们分组讨论当时八路军在延安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时代背景。讨论歌词内容的写法和含义,旋律的走向,以及歌曲作品创作的意图等等。这样在互动交流中,同学们对于歌曲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歌曲作品的历史情景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丰富经典红色歌曲的演唱体验
听觉的欣赏,当然是了解歌曲的重要途径。但声音上的演唱,对于经典红色歌曲的推广也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意义。这不仅仅局限于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包含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因为,只有参与了演唱和表演,通过自身发声对歌曲的音响效果有了切身感受,才能对歌曲作品的理解有更为具体,更有感染力的艺术体验。因此,丰富学生们在演唱这些经典红色歌曲的体验对内容的推广有着更好的效果。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堂和学生情况,演唱体验曲目也应不同。声乐专业的学生可选用一些技术难度稍大,情绪跨度大的歌曲作为演唱内容。比如《红梅赞》《灯火里的中国》等。而非声乐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容易记忆,技术难度相对较小的曲目进行体验。比如《南泥湾》《走进新时代》这样可以降低演唱的难度,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更容易进入体验的实质内容。
在演唱体验中,不仅仅要给学生声音演唱上的指导,更应注意对歌曲历史背景在演唱情感上的启发。可以营造歌曲的人文情景,塑造歌曲的历史氛围,同时辅助以表情表达,肢体动作,台词念白等方式加深情感体验。特别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切勿以演唱水平作为体验课程的关键内容,而应该更侧重情感体验和表演表现,为同学们的演唱体验创造一个松弛自由,充分融入的环境。
经典红色歌曲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不断积累下来的。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纵向的发展过程。从情感的角度来讲,这又是一个横向的发展过程。了解和认识这些作品的途径,既要考虑到横向的情感特点,也要领会到纵向的历史因素。因此,用情感的命题融合不同革命时期的历史划分,可以更利于让同学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经典红色歌曲的不同内涵和意义。例如: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是描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典故,反映的是我党在建党初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率领群众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艰苦斗争。这是歌曲的纵向历史主轴,但也可以从建党初期,政党诞生不久,克服重重困难,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实践政治理想的情感要素,以“迎难而上,立足中国”的情感要点上深挖情感要素,使得歌曲的体验和演唱有了更为深层次的升华,并联系到学生群体目前面临的困难和不足,让歌曲的情感更能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更能引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
其次,从技术和作品的角度说,很多经典红色歌曲和歌曲背景发生的地方音乐文化有点非常紧密的联系,甚至很多歌曲就是用地方特色民歌小调或者戏曲的旋律加工调整创作而来。因此,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和地方音乐的结合。一方面是在吐字上,有的红歌作品的歌词甚至直接融入了地方方言。例如湖南浏阳民歌《浏阳河》中“几十里水路到湘江”的“路”字就要做特别的方言处理,才能和湖南地方音乐特点结合起来。演唱起来才更有韵味。而另一方面是在行腔上面,歌曲的旋律有地方音乐和戏曲的旋律特点,其装饰音的唱法和轻重节拍的把握就是要地方音乐相结合。例如:山东临沂民歌《沂蒙山小调》,其作品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具有很明显的鲁南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所以在演唱时候,要特别注意其旋律的舒展和装饰音的控制以及衬词的演唱。只有把这两点做到了,歌曲的演唱才能充满音乐性。当然,专业和非专业的实践标准要实现差异化。非专业的更注重引导,降低标准。
再者,不同历史时期的红歌作品反映了不同历史事件,也反映不同的情感特征。有的作品激情澎湃,充满革命精神。例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有的作品深情大气,充满歌颂情感。例如: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有的作品悲伤忧愁,充满对同志牺牲的难过,例如歌剧《沂蒙山》选短《等着我,心爱的人》等等。不同情绪的把握在演唱时也是需要把握尺度,同时注意情绪与音乐的结合,这样才能增强歌曲演唱的感染力,使演唱者和欣赏者都能有情感的共鸣,才能更容易让学生们熟悉和体会歌曲作品。
综上所述,红色歌曲传播有着一定时代必然性[4],在高等学校思政课程和活动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音乐会,网络视听传播等方式,在校园中尝试实践课题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些实践努力,经典红色歌曲的高校思政课堂上对同学们了解党史,凝聚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时代精神,对于立德树人的信念都有着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建设性促进作用。学生们也反应对于党史的学习更有兴趣,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的实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定期举办红色音乐主题晚会、红色歌曲大合唱比赛。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唱响红色歌曲,接受红色教育,感受革命先辈带给我们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5]。当然,要继续深挖红色资源,不断加强思政课堂立德树人的目标,加强红色经典歌曲在青年学生中的了解程度,不仅仅是靠笔者的一个课题就可以全部担负重任,这还需要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协助,当然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持续努力和不断创新,才能使优秀的经典红色歌曲在青春学生中唱响铿锵之音!为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