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广西红色资源在书法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4-05-04

钟沐薇 梁永舟

(1.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广西南宁 530031;2.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一、书法教育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书法学科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具备着德育教化的功能,书法艺术是极好的融入课程思政的载体。在原有书法教学中加入对书法历史书家、名家作品等鉴赏内容,同学们既可以从书法的线条、运笔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又能从书法家的历史背景,体会书家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与艺术修养[1],此为传统的书法教育中的德育功能的体现。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传统的书法德育教学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特别是融入本地域红色文化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广西是边疆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位于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在这独特的地域环境中聚集着多民族人民居住,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山水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2]。在地方院校的书法课程教学中融入更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经典案例,深入挖掘其教育功能与价值,将可利用的地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使书法课程的教学更加的融入区域特点,也能使当代大学生更加了解本土的历史文化故事。

二、广西红色资源融入书法课程思政课程的必要性

(一)书法教学建设课程思政的目的和实践意义

1.书法课程思政是顺应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

书法学科的教学应在课程思政这一个大环境下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打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藩篱,与之紧密有机结合进行育人教育,使书法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好在专业思政建设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课程思政普遍性和书法思政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2.书法课融入思政内容是向“课程思政”积极转化的要求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与分学科的内容在教学上进行结合,是积极转变优化课堂的教育教学方法,于各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也是当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发展的要求。在师范类院校中,书法课程多设置在教育类专业如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中。在这类书法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会掌握书法的书写技艺等技能上的能力外,更要融入对历史书家的眼界、胸怀、格局、宽厚、仁义等德育的内容讲述。在对这类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学生能够成为立德树人的未来教育者为目标。因此在书法课中融入思政德育内容,是书法课积极向“课程思政”转化的要求。

(二)广西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对书法“课程思政”的意义

1.书法“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性

广西本土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本地区的红色人物故事,抗战石刻作品等资源丰富,具有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也是见证和传承中国红色革命的精神遗产[3]。在民国,广西桂林作为抗战大后方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抗战时期的石刻书法与名人通信手稿,是广西人民英勇反战的历史证物,也是广西各民族抗战精神的物化形态。在教学内容上融入本土抗战石刻的鉴赏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蕴含的不屈的民族精神有深刻理解。利用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广西地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在红色革命文化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名人事迹则是很好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书法课程的文字书写的特性,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将地方红色文化与书法课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也使同学们能了解到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西南地区的书法文化史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拓展书法课程思政教学的载体,体现书法课程思政教学的地域性和独特性。

2.书法“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性

中国书法是源自汉字的一门艺术,而汉字自古以来与各学科的关系非常紧密。当代大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理解。同时,书法这门学科极具包容性,融合了文学历史学等,它在熏陶文化情怀、塑造完善的人格以及培养道德情操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因此书法艺术是极好的融入课程思政的载体。广西的石刻书法资源和抗战的名人文稿资源也比较充足,在融入课程教学上具备了比较良好的优势。利用好本土的文化资源,可将其置于书法漫长的发展历史长河中进行对比教育,碰撞出更具当代性的价值表述。

三、教育类专业书法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具体路径

在课程的顶层涉及中,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优化教学设计改革的理念,始终着力将课程思政理念贯彻专业课程的育人全过程。在书法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要以符合培养符合小学教育的优秀教师为教育目标,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严格以立德树人为要求,逐渐构建适合本专业的科学合理的较为完整的书法课程思政建设[4]。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红色革命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认同的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价值教育,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改革培养目标:书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改革

教育类专业书法课课程育人的教学改革需要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落实课程育人的起点,教学目标需要优化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列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突出书法课程在对学的思政育人功能。在原有课程专业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使课程教学目标由单一专业目标拓展为专业目标和育人目标并存,促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真正结合。具体如:在教学中,在讲授书法知识类的内容的时候,在教学目标中加入育人目标,除了掌握基础书法文化知识外,增加对区域的民族类、红色文化类题材的知识讲述,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第二,书法技法的教学,在教学目标上首先需要掌握书法基本功与技法;在课程思政目标上重点培养学生于一笔一画的书写中,养成良好书写习惯[5]。从楷书运笔的坚劲的形态来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宽厚、仁义等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同时身为师范类院校的教学目标还需关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风师德教育,课程的学习者多为小学教育等专业的学生,未来需要从事教师的岗位。因此在顶层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加入思政目标的改革尤为重要。

(二)课程教学与地方优秀红色文化相结合的切入点与载体路径

广西地域的历史见证了地区的发展历程,积淀了地区的历史文化,地域资源也能成为优良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资源。课程实践中,整合且利用广西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广西特色的红色文化学习融入专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广西属于西部民族地区,在教学设计中还需要注重结合地区文化观、民族观等的内容教育,以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在广西学习的教育类学生来说,身边的地域红色资源具有天然亲和力,学生更容易认同和接受教师融入的育人内容,更容易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例如:在对广西地区的石刻书法以及名人手稿等书法作品进行图片欣赏时,引导学生感悟或方硬、或浑圆的石刻线条之美与墨迹手稿之美[6];欣赏作品中大开大合的结构章法布局之美。通过书法课程教学达到传授美、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目的,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倡导。

四、教育类专业书法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具体安排

(一)改革课程内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书法创作课程中,书写内容所占的教育意义比例很重。学生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引导学生使用传统经典文化名篇来创作,感知本土的民族历史。在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积极鼓励学生选择积极向上、健康有益,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中国时代风貌、体现广西现当代风貌的书写内容。同时,引导学生立足社会现实,创作出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反映人们当下精神生活需求的书法作品。如:在课堂上讲授的书法理论知识,再通过开展实践教学,结合红色革命旧址与革命历史文献等给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讲解[7]。例如,在进行广西地区石刻赏析介绍时,在课堂上讲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再加入对当时抗战历史背景的融入,结合抗战故事,教学效果会非常好。在这段关于广西各族人民保家卫国的故事中,同学们对此能比较具备亲切感,拉近学生与历史故事之间的距离,可以引起同学们情感上的共鸣,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二)地方红色资源与书法课程思政结合

教育类书法课程的课程内容,在分类上可以分为:书法技艺类和书法文化类两大方面。

书法技艺类:即着重于书法的书写技法和笔法细节等的教学内容。此类内容与地方红色资源的教学结合的重点在于广西丰富的书法石刻资源。不少书法石刻是在抗战时期留下来的。当时广西桂林作为西南地区抗战后方的重要城市,抗战的各种事迹也留下了许多关于革命的书法石刻。如桂林象鼻山上方的《西南保障》四个隶书大字;李宗仁在桂林冠岩题写的“光岩”;林素园于伏波山还珠洞上方题写的“还我河山”等,这些抗战名人铁骨铮铮的书法石刻可以加入课程内容里对广西书法发展历史的鉴赏分析中。

书法文化类:即着重于书法的起源发展历史的理论的教学内容。此类内容的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是利用好本土的红色精神元素。广西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这其中蕴含的是广西各族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道德品质。在书法课程的书写创作的内容中要侧重于对广西精神讴歌和赞美的诗词和文章。如广西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等,形成每位学生都能熟悉与热爱、传播与传承红色精神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地方民族节日文化与课堂内容结合

广西“三月三”是壮族民族的重大节日之一。三月三是中原文化与广西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壮族先民的稻作文化与中原的上巳节交融而形成的[8]。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所记载“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的魏晋时期的修禊日即是在上巳节三月初三,此时间的重合交融是中原文化与壮族文化相融合的标志。它将壮族稻作文化的节律性与中原文化崇神孝祖相融合,是一个广西人民大型民族节日活动,蕴含着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在广西三月三节日期间,壮族人民有祭祖和吃五色糯米饭等习俗。在课程教学中,将三月三文化与书法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邀请同学们举办三月书法雅集活动,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创作书法作品,每位同学都完成自己的书法作品进行展示并讨论探讨作品的形式、内容等元素。此类型的创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园情怀,将学习融入生活,并且更加生动地促进课程的思政效果。

(四)与时俱进创新课程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引下,书法理论类课程中,比如在对书法专业概念进行探讨时,要重视理论类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想价值内涵,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研讨,赏析书法作品的形式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发挥理论类课程应有的知识性、人文性、教育性、导向性作用,让学生回归课程的主角,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性。例如,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著名碑帖背后的民族精神与教育意义,或者带领学生切入我国现实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话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观点碰撞与思想探索中,进一步产生情感体验和价值升华,增强文化自信。

(五)改革创新课程的考核方式

在原有的教学评价基础上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这也就意味着,在对原有书法专业教学进行考核的同时,适当增加对书法课程思政的考量,在课程的创作作品的文字内容选择上,尽量选择现当代能反映思想政治的优秀文章为主。课程的考核标准上增添对书写内容的分值考量。

结语

在课程思政对书法课程教学的全新要求下,书法教育需要探寻更丰富的思政教学途径。书法课程思政教育需要从教学内容开始改革,增添本土区域红色历史背景的内容,从本土文化与民族情感价值等元素入手。在教学方式上,探讨开发书法课程思政的新模式,让书法课程能真正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