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叶 蓓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 510130)
当前,社会经济转型、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革新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何适应这种市场人才培养结构要求的改变,调整数字媒体技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双师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最佳选择之一,也是当前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双师”工作室制具备四个特征,即以工作室为组织单位,按照企业环境布置教学环境,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职场环境,同时添置教学设备,以真实项目为教学的开展对象,以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为双主体共同教学。该模式借鉴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流程、人员管理、考核和评价模式。从功能上实现“学”“赛”“研”“培”四位一体[1],进一步提高学生、教师的技能水平。
作为校企合作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双师”工作室对比传统教师工作室有以下四点特征和优势:第一,双师工作室与企业合作更紧密。“双师”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其中就有来自企业的技能专家,他们实时地传递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和行业的前沿技术,以此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壁垒,也避免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第二,双师工作室的能获得更多的企业项目。由于高校能让企业减少对项目的资金投入,所以企业更愿意将项目放到工作室里完成。第三,企业协助“双师”工作室培养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项目完成效率和引进优秀人才,企业会针对市场需求,协同学校制定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开展和教学方法等。第四,双师工作室对人才培养的效率更高。双师工作室采用多个企业真实项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施环境和教学管理上参考企业,高效率地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2019年,在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的带领下,成立了第一个数字媒体技术教师工作室,并分别有三个方向:影视动画设计、视觉传达、游戏制作。工作室的设立宗旨是由教师去承接校内外的项目,教师以项目实操形式进行授课,同时参考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但伴随着教师工作室的深入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学生如何兼顾工作室的任务和学业?”“学生制作能力能满足企业具体项目的需求吗?”“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内容如何实现及时更新?”“企业的实际项目如何和课程对接?”等。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系部从2020年开始,经过多方调研走访多家企业和几轮的专家座谈会讨论,决定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结构,主动引进优秀的企业专家,成立“双师”工作室,同时专家也把企业项目带入工作室:并且将项目的实践内容作为教师科研课题和学生竞赛培养项目;也能作为学生实训和技能训练的内容。深度的校企合作,将教学与产品进行结合、项目和技能竞赛融合。
1.基础条件
在设备环境上,“双师”工作室需参考企业环境进行设计与布置,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企业环境特色,能沉浸式体验到真实的企业情境。对于要购置的专业设备,院里对我们系部提供了资金援助,企业也给了一定的设备支持。如置办了VR全景摄影机、动捕系统、无人机、单反相机、长短焦镜头、渲染机等,甚至在工作室大门上,安装了打卡机和人脸识别门禁,学生和教师相关人员进入必须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才能进入工作室。在软件环境上,工作室购买了百度云盘会员、翼虎网、虎课网、OC渲染器等软件资源,让学生能够课余时间学习网站提供的教程资源和软件资源。
在企业项目引进上,系部与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育凤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他们引进项目,提供企业专家。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引进了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微视APP中的腾讯视频“一起看”项目;育凤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则引进C4D电商场景制作项目、数字人制作项目和平台图片和视频素材实拍项目。
在师资队伍上,校企双方积极加强对企业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各项技能培养,包括专业技能、思政、工作室建设等课程的培训。
在学生选拔上,由于工作室的占地面积、师资、设备等条件有限,只能以选拔的方式选择人才。一方面,参考企业招聘的方式,对有兴趣参加工作室的同学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与实际项目相关,考核学生技能的应用能力。这批同学能直接进入到实际项目制作当中来。另一方面,通过平日课程上课情况和考核结果、竞赛参加情况、日常思政观察等方面,由专任教师推荐学生进入工作室。
2.实施过程
(1)项目为导向、单元模块的教学方案
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主,在企业引入项目后,由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组织开展。针对项目所需的岗位能力,予以单元模块化的教育设计[3]。再以项目要求为指导,组织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制定教学环节和内容,结合专业特色和企业的人才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最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相关的量化考核方式,内容包含考勤、课程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
以企业项目为导向教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项目的实操过程也体现了当前阶段学生对项目的完成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是可视、实时、可监控的。
(2)“四位一体化”发展
“双师”工作室强化了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实践课程教学,构建“学、赛、研、培”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具体为项目教学、技能竞赛、课题研究、双师培养[2]。学生通过以工作室为核心的实践学习提升了综合能力,并有效推动校企产教融合的发展。
项目教学。“双师”工作室将企业的商业项目引入教学当中,让在学校所学技能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达成一致,教学环境和企业工作环境达成一致,工作室工作流程和企业工作流程达成一致。以“真实项目”“真实环境”“真实使用”的工作室教学,让学生对市场需求充分了解,且有个明确的目标,在项目驱动下进行课程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和技术。
技能竞赛。数字媒体技术“双师”工作室已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数字媒体作品大赛、全国CCVR虚拟现实大赛等全国性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分组讨论、对往期获奖作品案例分析和技术分析,创作出初步方案,由指导教师指导故事内容、技术、情节结构、表达的思想后,进行版本的多次迭代,最终做出最优方案,实现创意和技术合二为一。
课题研究。“双师”工作室是一个科学技术研究平台,专任教师对企业的项目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的成果可以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运作、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也能增加教师的收入,激发教师科研潜能,增加教师的科研动力,提高工作室的课题研究能力。
双师培养。许多高校教师是研究生或博士毕业以后就直接到高校任职,未到企业任过职,这就会造就高校的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欠缺,对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实际运作是陌生的,教给学生的知识停留在书本。“双师”工作室制提供一个教师能力培养平台,推动校内教师进入企业,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让企业专家上课堂的校企深度合作。
1.探索与实践取得的成效
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探索与实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得出了这样的初步结论,只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以项目实现为教学目标,才能培养与企业所需的人才。同时,“双师”工作室制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的“四赢”。“双师”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合作企业的高度认可:第一,“双师”工作室解决了他们项目用人成本的问题,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第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以落实[3];其次,“双师”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一是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考并勇敢实践的能力。二是通过竞赛,学生获得荣誉,为未来的就业和考学提供了良好的背景。三是学生取得了经济收入,完成商业项目后,企业会给学校发一定的报酬,由工作室按劳分配;再次,“双师”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教师的高度认可:第一,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并且通过与校外合作,对市场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更加清晰。第二,教师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收益。第三,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2.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任务重,管理难度大
对于工作室老师来说,除需要负责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另外承担在工作室里对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任务,这部分的工作很难量化,因为教学时间不固定、教学内容不稳定(教学内容会各领域延展,并不在原本的教学任务当中),教务处无法核实和核算这部分的工作量。并且对于学生而言,日常的课程任务较多,能留在工作室的时间可能就只有晚上和周末。工作室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科学化考核、课程学分如何认定等问题也逐渐显露。
(2)繁重的学习任务
目前广东培正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的学生是由各个普通教学班选拔上来的学生,也就是说这部分同学既要完成普通教学班的学习任务,还要完成工作室的企业项目,繁重的任务虽然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极大的提升,但也造成了部分同学力不从心,拖延了整个工作室项目的运作。并且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方向分支较多,为了兼顾各个分支方向,只能尽可能地把分支原理方法讲清,无法对某一个分支方向进行深入地学习。因此,根据往年的毕业生问卷统计,很多应届生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感觉自己都会,但好像都不会。”
(3)很难保持项目续存
第一,单个项目合作。企业会就单个项目与学校工作室合作,当这个项目完成,或这个项目完成过程中产生效益不高,企业会喊停,并且召回企业专家。第二,长期合作。企业长期合作会把工作室有能力完成的订单拉到工作室这边来完成,但这些项目都带有时效性,例如这半年要为某公司完成电商场景资源库的素材制作,半年后要做的数字人项目,学生又得重新跟进一个新的项目,但完成的技术是不同的,学生可能每几个月就得学一个新东西,技术的迭代是无止境的。第三,通常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加入工作室,除了想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以外,他们参加的初衷是多样的,一部分同学是为了考研、出国,为了自己的简历更好看;一部分同学只想拿到企业的实习证明。然而企业在工作室中投入专家和设备,花大量时间进行实践培养,可能他们得到的是不稳定的人才资源。像项目进行一半,工作室中学生走了一部分的情况也是存在的,项目人才面临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纲领,修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双师”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任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发展为需求导向,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且基于双主体共同培养的情况下,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应由企业专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负责人、系主任、教务处、学校领导、就业指导处老师共同参与。从企业专家中了解数字媒体技术产业中人才需求的具体方向和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专业负责人和系主任提供专业的实际情况;教务处则可讨论学生学分、课程等重要环节。
第二,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通过跟企业沟通、走访企业、参加行业论坛等形式了解行业需求,以调研的数据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所需专业技能和素养、知识架构等基本框架。
第三,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要构建好学生的相关课程,并保证其课程属性,即是说学生能修到相应的学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工作室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普通教学班的培养方案有所区分,大一大二可统一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的教学,大三大四就可以区分普通教学班和工作室教学班。而工作室教学班的培养则更侧重于数字媒体技术中的“专项性”“岗位性”的教学。
按照“双师”工作室制校企双主体的基本要求,校企双方要共同制定“双师”工作室工作流程管理、经费管理、考核和奖励、教师工作室绩效共五个管理办法,把产业的前沿技术和资讯、项目管理制度及探索的经验融入“双师”工作室的建设当中。项目管理办法则参照企业管理办法,便于企业项目进入学校,融入教学;细则考核和奖励管理,参考公司绩效管理办法,同时兼顾校园实际情况,分项目来进行考核绩效,另一方面日常学习、竞赛也会加入考核的加分项目当中。教师工作室管理绩效管理办法中,确保专任教师能否依托工作室,完成相应的工作量。且教师的工作量可以进行各项量化,如竞赛指导教师课酬费、工作室坐班辅导费、奖金等。只有规划好各项制度,才能让工作室的“四位一体”发展方式得到实现。
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工作室在项目承接过程中较为被动、且单线程的,企业给什么项目做什么项目,也不管项目是否适合工作室发展方向。为了在承接项目中掌握主动权,打造“双师”工作室的“王牌”专业迫在眉睫。由之前的别人要我做什么我做什么,变成我擅长做什么就做什么。“双师”工作室应结合专业发展特点,依托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把具有市场特色的专业方向作为工作室的主要发展方向。例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双师”工作室以动画制作为主体专业,辐射服务专业群相关的专业,像三维建模、影视后期合成、特效等,实现对全专业的所有课程的覆盖和联动,探索一条具有工作室特色的工作流程,并创作产生一批作品,用作品去吸引企业引入相关的项目,达成双线程的良性项目承接流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