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曾沛颖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101)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体系用简洁的理念系统诠释了掌握动画如何生动合理的运动起来以及学生对其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是动画教学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它的潜力不仅只是教学的一种方法,一种课题要求,更在于如何让每个学生的动画技术在学习阶段都能得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换种方式讲就是“学生用户体验的要素”。这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是用户,那么专业教师就是设计师,设计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方法和实施步骤的问题。
教学方法的影响不完全是课程最终的结果,如果“动画运动规律”教学不能给学生一个积极的体验,他们对它很难完成,即便完成了也是硬着头皮,交差完事,一旦如此,“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它并没有真正的走近学生,让学生把“动画运动规律”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也很难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但是,当“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方法合乎规则,容易使用,没有必要的复杂性且见效快的时候,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就会与日俱增,其对动画创作的执行力、完成度也会因此而提高,“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思想其实非常简单:在每一个实施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都要把学生列入考虑范围,在教学中,要去理解学生的每一种可能性,并且去理解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中不同学生的完成值和反馈值,从表现层、时间层、效率层、范围层几个层面,在传统动画课程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搭建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教学框架,构建一个操作性强、实用范围广的具体教学方法。
具体步骤计划如下:
1.结合古今中外的经典动画片风格样式,对各类具有“动画运动规律”形式的代表性动画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对其中主要类型分类,可从地域、年代等方面进行例举性的分类分析;
2.教师创作步骤的示范(首先给学生观看教师曾经的“动画运动规律”作品,进自我点评,接着对一个新的主题或系列动作在课堂中讲述自己的看法并从无到有的创作出来,在创作步骤中,让学生在一旁观看,教师的现场创作及其在创作中的经验分享、心得体会对学生无论是思想、技法、创作习惯还是阅历的影响都会较为深刻,这是一种师生之间创造性的教学互动,这一点也是整个教学方法的重点核心之一);
3.关于“动画运动规律”的主题化进行系列性的单元创作(制定一个可发散性创作的命题,例如:逆风飞翔、攀登、受伤的鸟儿等,让学生采用各自统一的工具、尺寸、表现方式进行系列性的单元创作;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元性、周期性的检查考核);
4.动画运动规律的期末大作业实施(让学生将一学期的动画作业进行整理、优化、再创作,补充花絮,成为一个个的动画小作品。让学生的期末作业成为具有原创性、规模性、高质量性的主题动画创作,之后,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逐一点评,提出意见)。
在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还会穿插运用一些在课间使用具有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以便于“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方法的更好实行,这些具体的教辅手段包括:
1.开展课外的“动画”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定期的举办关于各类反映“动画运动规律”的经典作品鉴赏活动,举办范围性的,具有“动画运动规律”特征的动画比赛,在比赛中,鼓励学生原创,发挥自己的风格特征,不建议使用大量参考素材;
2.一些资格较深,且已在各自班级实施过“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且成效较好的专业教师对部分新晋的年轻专业教师开始“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方法培训,等这些新教师有了合理的意识和概念之后,便可将它渗透到动画课程中,鼓励这些新教师参与进来,选择一些有探究性、开放性的动画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或开始长期的系列创作,其成果均计入年终绩效考核或职称等的评定;
3.在一学期动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开展2-3次的影视鉴赏会,鼓励学生大量的去欣赏、分享各种综合的、多元化的影片,因为“动画运动规律”教学涉及面极广,学生在各自素材方面的积累也是各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动物、机械、植物等等,学生在学期中关于主题化、系列化的作业实践也一定会关系到许多专业绘画之外的诸多因素,所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4.一学年间,春秋两季,可开展几次与“动画运动规律”相关的主题活动(参观动画展会、某某动画大师的纪念馆、相关动画工作室等),也可以与不同学校之间开展与“动画运动规律”有关的联谊活动,这些活动的实施,都会为日后各种类型的命题创作以及学生期末的“动画运动规律”大作业的创作主题打下良好的隐性基础。
综上所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与辅导之间相互结合,课堂与课间之间相互联系,这样实施的目的,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让专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也能让教师更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让师生之间进行更好的沟通、互动,使得学生在动画创作中的综合能力在课程中得到质的进步,具备一个漫画家的基本素质。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所制定的课题要求是指在理论课的推动下,让学生在课堂、课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技术。在实施课题要求的过程中,专业教师与学科带头人应当结合传统动画课程的理论教育,在此基础上加大理论层面提高的力度,要有一定的理论建设成果。
在“动画运动规律”理论建设方面,要解决三大块教学上的问题,第一是“史”,第二是“论”,第三是“批评”。“史”是指教师与学生要对课题进行探索性的研究,要对此相当了解,知其所以然;“论”是指关于对动画史的一些观点,关于对动画教育发展的一些观点,应当对此进行阐释;第三,无论是教师或学生,都应当知道“批评”,在课题研究方面,推动“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理论性和批评性,让它有一个崭新的、健康的发展。下文,是对“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在实施中所制定的相关课题要求:
1.学生应当养成将自己喜爱的系列动作或自己对生活的感知以动画的形式去表现的创作习惯,像记日记一般,每天坚持创作具有统一风格、统一创作技法、统一表现方式、统一绘画精度的“动画运动规律”作业,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动画运动规律”创作也要制定一个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周期性完成目标;
2.相关专业教师在课堂传授关于“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时,应当分单元、系列的进行传授,“动画运动规律”的创作必须使得其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图形和动作两者兼顾;
3.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一般创作流程,创作重点等实践步骤方面,学生应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创作习惯,独立的完成“动画运动规律”作业;
4.学生在进行“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自我训练时,一定要有相当强的毅力,让“动画运动规律”进入自己的生活,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养成随时随地、多元跨界的创作习惯,并且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
“动画运动规律”的课题要求需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长期的坚持与创作,该课程更在意的是培养学生一种学术精神和漫画习惯,单从课题来说,“动画运动规律”是一个技法训练,但从长远性、综合性来讲,“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更属于一种对学生成为动画家的素质训练及基本养成的手段。
在上文中,笔者将“动画运动规律”的具体实施步骤、相关课题要求分成了各个版块和层面的模式,非常有利于我们去考虑学生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瓶颈,但是在现实学习中,这些具体区域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确,专业教师很难鉴定部分学生在学习“动画运动规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否能通过对某个教学手法的具体运用来解决,某些在学生身上发生的实际性问题,其要求同时重视多个方法区域,而还有一些问题甚至就横跨在这个教学框架中各个实施方法的边界上,每一层中,这些教学方法必须相互作用才能共同完成“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实行中,也要考虑到其他方法、步骤的影响,做出相应的改进,这是“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难点。
成功的“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在传统动画教学课程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改良和实践,其基础是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教学目标,专业教师了解学生自身对“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自我目标和期许,这样有助于促进教师给各个学生在绘画、创作等方面所制定的合适于各人的学习计划,但有时,太具体的目标也无法充分地体现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困难,成功的学习计划一定是明确与学生个人的综合水平相绑定的标准。确定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是复杂的,因为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了解学生对于“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实施步骤的熟悉程度和适应程度之上,还需了解各个学生在动画方面的基本素质,以及对相关动画领域的知识有多少。不同学生之间在创作经验上或专业程度上的不同就形成了学生作为一个学习群体的基本维度,“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这些学生群体进行细致的分类,不仅仅是因为不同水平层次、不同领悟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还因为有时候这些需求之间,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要在具体与宽泛之间对学生取得一个平衡,避免在尚未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问题之前就得出结论,应当在学生每一次的作业反馈中,观察其是否满足了专业教师为其制定的目标和学生自身的需求,合适的学习目标不仅影响了教学各阶段的决策,也为衡量“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是否有持续发展的价值提供了具体的依据,这是“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重点。下面,是笔者经过抽样调研,对“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中学生所反映出的具体重难点的简单归纳:
1.许多学生未能及时跟上专业老师的授课步伐,其思维依然停留在传统动画教学的思维模式上,未能清晰的理解“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实践要求;
2.部分学生思维太过僵化,故这些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薄弱,难以在生活中发现动画运动规律的源片段,其想象力、创造力方面更是欠佳,这部分学生的创作素材难以积累,贫瘠匮乏;
3.一些学生在“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中出现惰性,精神懈怠,“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目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学生之前几乎从未接触过如此大规模的长期作业,往往三分钟热度,很难保持旺盛、持久的创作激情;
4.由于部分学生储备素材较少,绘画水平有限,故一大部分学生所交上来的动画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个性创意不足,甚至出现部分雷同、重复的情况。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去想象、去创作,及时变化和调整,鼓励唯一性、原创性、创意性;
5.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绘画功底强,却不擅长对动作进行分解与剖析,其表现能力平庸,会画画,却无法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动画作品,也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活跃,擅长将动作进行合理的分解与夸张,笔下功夫却不足,绘画基本功差,能在脑子里想出动作的运动规律,却不知如何去表现,专业教师应当在提升学生基本绘画水平的前提之上,加入部分拓展课程,弥补以上之不足;
6.一些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中所提出的主题化、系列化的长期创作未能制定合理的学期创作计划,没有进行良好的统筹安排,而是“临时抱佛脚”,这种现象会使得学生创作效率低下,动画水平难以得到进步,这是本课程中最大的难点。
综上所述,在“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思维承受能力以及个人的综合水平进行授课,制定计划,也要像问卷调查一般,开展对不同学生之间的“动画运动规律”情况调研方法。首先是现场调查,接着是任务分析,再开始针对性测试。找到对学生问题真正的可用性办法,寻找使得学生更容易进步的途径。给每一个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个人标签或简介,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问题更加条目化,更容易被意识到。
以上方法是获取学生个人基本学习问题的重要来源。当专业教师能明确地了解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动画运动规律问题”信息时,“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实施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它就能越具体、越有效的公式化不同学生所产生的学习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获得正确的答案,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解决“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在实施中的大部分重难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