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钢琴复调作品的学习思考

时间:2024-05-04

石令希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一、对复调作品的认知不足以及产生的问题

复调作品声部线条交错,结构复杂,弹奏难度高,是很多学习者不愿积极面对的领域。因此缺乏复调音乐思维会成为他们获得更高成就的绊脚石,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多声部旋律交替缺乏敏锐的辨析。复调的写作手法是所有音乐作品的创作基石,无论在古典时期还是浪漫时期复调元素都无处不在,如果不能明晰这些声部的关系,便无法为音乐表现搭建纵向架构。

2.声音表现缺乏层次。一成不变的音色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更不能感染别人。

3.内心的情感难以与技术相结合。对作品的满腔热情,因为缺乏上述1、2项中的认知,阻断了与弹奏的关系,成为单纯的手指运动。

二、钢琴复调音乐的历史追溯

复调音乐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同等意义的旋律声部相互交织行进。在横向关系上,乐句的形态较为相似;在纵向关系上,构成和谐的和声关系。最早的复调音乐出现在公元九世纪,即在格利高里圣咏的基础上添加新的独立声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合唱形式。钢琴艺术的发展初期紧随着声乐的脚步,复调元素最初的体现源自为教堂礼拜伴奏的管风琴。作为键盘乐器的鼻祖,管风琴的构造似乎也是为复调音乐而生,他拥有多层键盘和脚踏键盘,演奏多声部音乐的优势性显著。

在18世纪前,键盘器乐并没有自己的音乐体系,直到德国作曲家约·塞·巴赫的出现,不仅开启了键盘音乐的新里程,也成就复调音乐的巅峰时代。他的钢琴作品数量众多,并由潜入难,具有完善的系统。从启蒙初学的《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再到进阶的《创意曲集》与《法国组曲》,以及高难度的《十二平均律》,任何钢琴程度的学习者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曲目,因此巴赫的作品几乎占据钢琴复调学习的大部分空间。除巴赫外,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德国的亨德尔,意大利的多·斯卡拉蒂,法国的库普兰和拉莫等,为后人展现复调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

三、钢琴复调作品的艺术性体现

键盘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形成了自身的语汇,并成为后来所有风格创作的基石,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声部的均衡性,既在弹奏中能清晰表述各个声部,又能自如切换交替主导。单独的声部看似简单,但要在错落的行进中保持听觉上的从容性十分不易。以下从三方面阐述复调音乐在钢琴弹奏中蕴含的艺术价值:

第一方面:音乐听觉经验的累积。“这个声音是我想要的吗,如果不是,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我所想要的声音?演奏家必须做出决断,通过哪些现实的解决方法才能够完成这项工作。”主调音乐的旋律与和声织体分明,符合大多数人的听觉习惯。但人的听觉存在个体差异,并受年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音乐中的听觉相对其本身的功能,更可以看作是一种听觉经验,如果对复调的写作手法有足够认知,会有意识地把听觉分离到各条声部中,弹奏者也能自然明晰每一条声部和他们行进的轨迹、和声效果,并能及时刻评估他们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样的听觉经验在复调学习中得以发掘,累积于长久的学习,最终成为自身听觉功能的一部分。

第二方面:对音的打磨。音是组成乐句的基本要素之一,对每个音的打磨都是完成乐句质量的关键,在复调音乐中更为重要。虽没有绝对的旋律线,但每个声部都有完整的逻辑性,在声部交叉重叠时,有的音会肩负着双重使命,从而对他们在纵向关系上的功能都要有严密的排布。

谱例1 巴赫三部创意曲第一首

谱例1方框标注的第一个音两侧都有符干,是被中低两个声部共用的。既为中声部主题乐句的首音,也是低声部第一个乐句的结尾音。作为主题乐句,声音层次必然要高于另两个声部,而作为乐句结尾音,在横向关系上,最常用的是收弱的处理方式,但基于其在纵向关系上的使命,最终服从主题乐句的功能来保持乐句行进的流畅。在方框标注的第二个音程中,两个声部虽然同时落键,却要呈现断奏与重音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我们就应该从横向关系上解读乐句的发展脉络,在触键中具体展现。“演奏复调作品,应当更重视每个音的触键。不但获得每个音符的良好音质,而且注意它们相互间的关联,使每一个声部的单个音符相互组织成良好的音线。”

第三方面:对乐句的正确表达方式。主题乐句相对有旋律的特征,较容易表现高低起伏感,但是其他声部都会存在音符密度不高,流动性不强的情况,如何能保证纵向关系的和谐并使横向进行流畅行进,从以下两点入手。

第一,梳理各声部的乐句。主题乐句的形态鲜明但表现方式多样,有倒置,变体,不完整表述等,但无论何形式都要遵循弹奏最基本的原则。陈述乐句就如说话歌唱一样有呼吸,既平稳坚定的开头与自然消退的结尾。

第二,保证节拍时值的充足。对于保持音的弹奏要有严谨的态度,保持音不仅是代表声部的持续存在,更重要的是随时与其他声部组成音程和声,使之有饱满的听觉效果。由于钢琴的特性,琴弦振动时间有限,时值较长的保持音在时值结束前就会结束音效。这样的情况下,弹奏者的手指依然不能离开琴键,从手位结构保留他的和声意义,才能确保横向与纵向关系的均衡。

四、学习钢琴复调作品的方法

音乐的评判标准因个人的主观审美喜好产生偏差。而数理化的学习和评判就简单直接了,有固定的公式和正确答案。根据复调的特性,在初中级学习阶段比较适合用固定的训练模式来提高学习效率。本人在多年的学习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归纳了复调作品学习的“基础八步法”,简单地说就是四分四合的练习过程。形式包括分手、分声部、分乐段练习,再合并练习,把一分一合归为一个学习阶段,共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重心侧重于分手、合手弹奏时横向线条行进的准确性。由于很难从复调音乐的写作手法中摸索到规律性的内容,因此识谱的周期会增加。熟练度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期应该先顺应乐谱的横向进行,分手练习,这也符合了大脑认知事物的自然规律。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声部游移在两手之间,单手练习时是无法完整奏出的,对于这些声部横向进行的断点和衔接点都要清晰的存于大脑中。之后进入此阶段的合手练习,重点依然是音准与节拍,再加上双手的配合。虽然此时声部的纵向线条已显现,但是由于识谱的压力很难把精力分散至两个以上的声部勾勒,因此这时的分合手训练中,没必要急于纵向声部结构,基础牢固才会在之后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于两声部的复调作品,就不必进入第二阶段了。

第二阶段:针对三声部或三声部以上的复调作品,则要进入声部的“分离”与“组合”训练,也是对纵向声部结构梳理和排列组合。其实不难发现,高低两个声部基本固定在右手与左手,只有处在中间的声部会上下穿梭。

谱例2 巴赫三部创意曲第14首

谱例2从纵向声部关系上分析,由中声部为先,三者依次奏出了主题乐句,因而把主题轮奏设置为这两小节的主体线条架构,其余声部以此线条发展进行填充。针对这些主题乐句两两之间都存在交叉部分,弹奏中容易相互干扰的难点,试用声部排列组合的方式进行训练,以下把这两个小节内从高到低的三个声部标注为a、b、c。

(a)高声部线条

(b)中声部线条

(c)低声部线条

被分离的abc声部在视觉上即可清晰明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任意组合搭。可以运用两种相反的方法进行训练,首先是声部递增法,先组合ab、bc、ac两声部练习,再添加至abc三声部练习;其次为声部递减法,即先进行abc三声部的同时弹奏,再减少至二声部组合。用相反的思维强化模式强化声部关系,使弹奏者能够在繁复的多声部表述中从容应对。

第三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思维与手指对乐谱的反应达到清晰一致时,学习重点就要继续向前推进。多声部长久均衡的行进,没有新鲜元素或者变化动机加入会使音乐表达显得无趣。所以在这个阶段里根据声部纵向功能的意义,探寻不同的表达途径,从而获得分明的听觉层次。复调作品中对音乐动机,特征元素单纯的弹奏并不困难,但在声部交错重叠时依然表述的清晰统一就不容易了。

谱例3 赋格—巴赫平均律BWM854

谱例3黑框中标注的是处于中声部的主题乐句,灰色部分的音用右手弹奏,其余用左手。这里弹奏的第一个难点为起始的两个音,作为主题动机出现的标志,在此如同夹缝中生存,完全与另两个声部重叠,并且音符的密度最小,成为三声部中最难以凸显的声音。第二个难点是灰色部分的音符,由于左手要快速移去较低音区弹奏,右手不得已暂时接过声部行进,同样存在声部重叠的问题。单手多声部弹奏时对声音层次的区分,属于钢琴演奏较高的技巧,依然可以使用先“分”后“合”模式,此时的“分”不止于声部之间的分离,而是声部线条内的分解。先把这条主题抽离出来,左右手交替弹奏并按照语句的表述方法进行修饰,如第二个音为弱起后的重音拍,要与首音有明显的触键对比度;之后的十六分音符乐句要加入强弱起伏。然后再进行第二阶段中提到的声部组合训练,主题声部在确保乐句表述同时,需在音量上有明显的层次凸显。另外,就要运用上文第三部分提到的“听觉记忆”,在对一个乐句反复练习后,就会产生固定的听觉模式存于大脑中,当这个乐句即将被弹奏之前,其形态能先于手出现于大脑中,获得充分的准备。

第四阶段:在前三个阶段都有较好的完成度后,就要进入公认为复调音乐学习中另一个困难阶段——背谱。在大量的练习堆积后会形成手指肌肉记忆,在脱离乐谱的情况下可以弹奏一部分内容,但要在大脑中真正形成精准而长久记忆是无法依靠熟练度获得的。真正“可靠”的记忆还需在下功夫,在此运用分乐段、分形态,后合并的方法,并从声部行进的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建立记忆模式。横向行进根据乐句的乐思发展划分段落,每个乐段都有独特的组成形式。

谱例4 斯卡拉蒂奏鸣曲K501,L137

谱例4从前后乐段的发展关联来看,两个星号之间的四声部乐句形态一致,为三连音上行音阶与四分音符下行音阶交替呼应,以此为一个记忆段落,先分别记忆黑框和灰色部分,再合并记忆。然后进入纵向关系,虽为四个声部但不是全程并行,从记忆声部形态分布入手,如谱例5,从黑框标注的声部密集处开始记忆。

谱例5 斯卡拉蒂奏鸣曲K501,L137

当这些音符被弹奏时,大脑中要清晰地出现他们所在乐谱中的位置,之后再合并其余部分记忆。由此每个乐段都能找到最恰当的记忆模式,而不是盲目的跟随肌肉记忆。

结语

高质量地完成复调作品学习,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也能从中获得弹奏的进步与思想认知的提升。首先,培养了音乐综合素质,本文中的学习方法是最基础且最实用,如分手,分声部练习、背谱都能为弹奏者建立正确而高效的识谱记谱方式;在进行声部关系探究中,逐步形成复调音乐逻辑思维,掌握正确的学习途径。其次,完善音乐审美认知,钢琴专业学习不止于手指训练提升技巧,也不止于倾诉情感与发泄热情;鼓励自我个性体现的同时,也需要理性严谨,张弛有度,遵守规则。音乐的美是多样的,单一的风格和表现方式无法推动钢琴艺术向前发展,复调创作是音乐发展之本,也是音乐审美的根本,因而对复调作品的探究是钢琴弹奏者必须积累的经验,能为长久的钢琴学习之路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