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海煜晴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00)
李叔徼墓志现收录于赵君平、赵文成等人编著的影印本《秦晋豫新出土墓志搜佚》,根据课下查阅,目前学术界对这方墓志铭的研究尚无。本人希望能够通过对墓志铭拓片的研读,在墓志录文的基础上,从陇西李氏宗族入手,对志主的家族以及个人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志主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呜呼!有唐李府君之墓,其附也,必诚必信;其葬也,惟度惟礼。则先哲之嘉猷,府君之宪令,可得而见之矣。府君讳叔徼,陇西成纪人也。曾祖玄道,皇朝秦王府文学馆学士,给事中,常州刺史,姑臧公。佐成帝业,翊赞鸿猷。祖云将,尚书右丞,赠陇州刺史。式叙彝伦,诞敷朝典。考绛,河南县令,毫、鄧、兖、滑四州刺史,赠大理卿。政行列郡,惠我蒸人。府君克奉芳归,弘宣硕德,风神简贵,气概清远。忠孝也者,生而知之;礼乐也者,学而受之。少钟家艰,柴毁过礼。外除自前太庙斋郎,选補汝州枼县主,以公坐贬復州竟陵县尉。未几而太夫人薨,毁殆灭性,全而就礼。服除,移襄州谷城、宋州襄邑二县尉,皆迫朝典,强从班序。天宝末,奸臣弄兵,窃据河洛。府君全独抱节,越在草莽,混迹淮外,不与人事。扬州节度采访使署寿州霍山县令,辞不应辟,條然自闲。人推道义,天夺福寿。呜呼痛哉!以乾元元年四月十三日中夜,遘疾奄终于卢州之旅舍,春秋卌有九。府君诞有华宗,光昭盛烈。才不兼命,位不充德。朋友叹惜,士庶伤嗟。夫人荥阳郑氏,自府君即世之后,削发出家。有子曰顒,未婚未仕,世业清素,家惟屡空。子婿前汝阳令豆卢鹏,爰以懿亲,主办葬事。敬守谦俭,用遵典式。以大历四年十二月六日,归贬于偃师北原,祔先塋之后,礼也。顿情切私门,痛深诸父,望断九原之诀,追惟十起之恩。敬揚家声,傅信幽石。词曰:
邙之腹,洛之曲,黄图近兮形胜足。物且具,礼及数,佳城闭兮天地固。霜月寂寂兮满长空,寒山烈烈兮生悲风。噫夫!痛孤胤之充穷。
据考证,李叔徼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陇西李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以陇西郡为郡望的李姓氏族,在南北朝时期为北方著名的高门士族,到了十六国时期,陇西李氏从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君。
凉州姑臧人李弇凭借一定的势力得到了前凉开国国主张轨的重用,被封为武卫将军和安世亭侯,受前凉统治者提倡儒学的影响,开始接触、学习儒学,“陇西李氏便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接受儒学的,此后儒学便成为这一家族会政治地位上升的重要因素。”
李弇之孙李暠受家族影响,自幼就十分好学,通读经史,擅长文辞,魏晋时期建立了西凉政权。西凉国的统治一共维持了22年,历经了李暠及其二子李歆、李恂两代,421年被河西王沮渠蒙逊灭亡。
李家政权虽告一段落,但李氏宗族犹在。在遭遇国破家亡后,李暠之孙李宝无力东山再起、恢复政权,于是“遣弟怀达奉表归诚。世祖嘉其忠款……别遣使授宝使节、侍中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沙州牧、敦煌公、仍镇敦煌,四品以下听承制假授”可以看出,北魏对李宝采取的是一种笼络的态度,促进其进一步对河西地区进行管理和统治。
“李宝等归魏,李暠家族成员从割据政权进入中央政权,至其子李冲时,李氏家族在门阀社会的贵盛达到了顶峰阶段”李宝共有六个儿子,都在北魏担任要职,但是最杰出的是李宝的长子李承和第六个儿子李冲。
李承深得拓跋珪器重,被赐为姑臧侯,在北魏高宗末年,被任命为龙骧将军、荥阳太守,为政严明,深得统治者信任,是陇西李氏姑臧房始祖。
李冲生逢于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改制的太和年间,凭借卓越的政治才干,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陇西李氏也因李冲变得位高权重。北魏孝文帝时期为了巩固统治,进行汉化改革,积极仿效汉族的门阀制度,孝文帝定姓族的最大受益者就是以李冲为首的“四姓”集团。四姓高门分别为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虽然并未列入“四姓”,实际上却是“四姓”集团的核心。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崔、卢、郑、王之所以能名列四姓之地位,与陇西李氏当时位高权重有很大关系,上述四家“与陇西李氏通过婚姻关系所结成的政治联盟是其得以跻身‘四姓’的关键”。
由此可见,北魏是陇西李氏成为世家大族最重要的时期。但是后期,门阀制度由于其自身的腐朽性而逐渐走向衰落,尔朱荣策划实施的河阴之变,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陇西李氏就在此事变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逐渐衰落。
到了李唐王朝时期,李氏家族地位又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有关陇西李氏与李唐宗室的关系,争议不断,但李唐始终自称出自陇西李氏。唐朝建国后,李姓由贵姓上升为国姓,并成了大唐王朝的象征,唐人的《姓氏谱》中,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唐王朝统治范围内的许多少数民族政权也都改国姓为“李”,李唐王室更是对各族赐姓为“李”,从而确立了陇西李氏在全国姓氏中的特有地位,中唐以后,陇西李氏由于战乱和到南方做官等因素影响开始向南迁徙。
李氏宗族支系庞大、历史悠久,在此只对陇西李氏的兴衰变化进行概括性的简要探讨,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陇西李氏家族饱经岁月的洗礼,这一路发展下来可谓颠沛流离,不仅受当时统治政策的影响,也和时代背景等因素相联系,但是事实上陇西李氏家族的曲折经历对整个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视的积极影响。
李叔徼墓志铭中只提到了他四位家族成员,分别是曾祖父李玄道、祖父李云将、父亲李绛以及儿子李顒,但其实李叔徼所出身的陇西李氏姑臧房,支系庞大,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过兴盛与没落,在此就李叔徼个人家族以及他本人履历情况进行简要说明,以期能形成对墓主更全面的认识。
根据《新唐书》记载:
“姑臧大房出自兴圣皇帝第八子翻,字士举,东晋祁连、酒泉、晋昌太守。三子:宝、怀达、抗。抗,东莱太守。生思穆,字叔仁,后魏营州刺史、乐平宣惠伯。生奖,字道休,北齐魏尹、广平侯。生瓌,黄门郎。生斌,散骑侍郎,袭乐平伯。宝七子:承、茂、辅、佐、公业、冲、仁宗。承号姑臧房。
根据记载可知,姑臧大房出自李宝之父亲李翻,李承为姑臧房始祖。上文提到过,李承曾担任龙骧将军和荥阳太守,龙骧将军为当时三品官,太守更是州郡的最高行政官员,掌握重要权力,由此可以看出统治者对其的信任;李承共有五个孩子,其中李韶曾多次升迁,担任过北魏司空、定州刺史等重要官职,去世后被赐为姑臧文恭公;到李韶时期,姑臧房还称得上兴盛,而到了后期,却出现了衰落现象,例如李玄道祖父李瑾担任的西魏著作佐郎为正八品官,玄道父亲李行之担任都水使者,官秩在列卿中最低,在唐代为五品官等等。
而到了李玄道时期,稍有恢复,由于李玄道被墓志所提,并且其的确颇具影响力,在此做一个稍微详细的论述。据考证,李玄道在两唐书中均有所记载,但是两唐书记载稍有些差异,《旧唐书》对于李玄道的身世背景和其与王君廓之间的嫌隙记载较为详细,云:
李玄道者,本陇西人也,世居郑州,为山东冠族。祖瑾,魏著作佐郎。父行之,隋都水使者。玄道仕隋为齐王府属。李密据洛口,引为记室。及密破,为王世充所执。是时,同遇凶俘者并惧死,达曙不寐,唯玄道颜色自若,曰:"死生有命,非忧能了。"同拘者雅推其识量。及见世充,举措不改其常。世充素知其名,益重之,释缚以为著作佐郎。东都平,太宗召为秦王府主簿、文学馆学士。贞观元年,累迁给事中,封姑臧县男。时王君廓为幽州都督,朝廷以其武将不习时事,拜玄道为幽州长史,以维持府事。君廓在州屡为非法,玄道数正议裁之。尝又遗玄道一婢,玄道问婢所由,云本良家子,为君廓所掠,玄道因放遣之,君廓甚不悦。后遇君廓入朝,房玄龄即玄道之从甥也,玄道附书,君廓私发,不识草字,疑其谋己,惧而奔叛,玄道坐流巂州。未几征还,为常州刺史。在职清简,百姓安之,太宗下诏褒美,赐以绫彩。三年,表请致仕,加银青光禄大夫,以禄归第,寻卒。子云将,知名。官至尚书左丞。
而《新唐书》的记载则较为简略:
李玄道者,本陇西人。世居郑州。仕隋为齐王府属。李密据洛口,署记室。密败,为王世充所执,众惧不能寐,独玄道曰:“死生有命,忧能了乎?”寝甚安。及见世充,辞色不挠,释缚,为著作佐郎。东都平,为秦王府主簿。贞观初,累迁给事中,姑臧县男。出为幽州长史,佐都督王君廓,专持府事。君廓不法,每以义裁纠之。尝遗玄道婢,乃良家子为所掠,遣去不纳,由是始隙。君廓入朝,玄道寓书房玄龄,玄龄本甥也。君廓发其书,不识草字,疑以谋己,遂反。坐是流巂州,未几,擢常州刺史,风绩清简,下诏褒美,赐缯帛。久之,致仕,加银青光禄大夫,以禄归第,卒。
虽然两唐书详略有所不同,但是通过两唐书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李玄道大致的人生经历。李玄道出自陇西李氏,隋朝时期担任要职,唐代更是得到朝廷重用,贞观初年,累迁给事中,受封为姑臧县男,中期因被王君廓谋反拖累而免职,后又起为常州刺史,政绩清明,得到皇帝褒奖并赠予丝绸之物,最终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
“李玄道生二子:长子正基,太子舍人;次子云将,尚书右丞”,李云将为李叔徼祖父,李绛为李云将次子,根据李叔徼墓志,李绛担任过河南县令和刺史,去世后被追赠为大理卿。
而对于志主本人,由于两唐书对李叔徼没有相关记载,因此只能大致从墓志中简要整理出其曲折的一生。
李叔徼本人一身正气,忠孝、讲礼节。李叔徼在年轻时遭遇父母丧事,守丧期间,所有礼数都超过常理,一度导致自己毁损如柴,服除之后,官职上出现了变动,从太庙斋郎选补转变为枼县的主簿,后因受拖累被贬谪为竟陵县尉,在担任县尉不久后却遭遇了奶奶的去世,奶奶的去世对李叔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根据墓志可以看出,李叔徼因守丧过哀甚至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命,从父母和奶奶的相继去世中李叔徼的状态可以看出他的忠孝品质与道德操守。
同时,李叔徼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虽官位不高,但一直廉洁奉公。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奸臣私下谋反,试图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河洛地区,在众多官员中,李叔徼并没有被当时局势所影响,独自坚守节操,不参与谋反之事,后期被任命为扬州节度采访使和寿州霍山县令,却推辞没有赴任。最令人遗憾的是,李叔徼在49岁就因病去世,由女婿主办丧事,政治才华未能得到舒展,但给家族后代留下了深远影响。夫人郑氏在他去世之后,削发出家,儿子李顒,一生未婚未仕,家业清贫。
由此可见,在李叔徼时期,姑臧房稍显没落。李叔徼一生都未能得到重用,儿子更是没有成家立业,家族可谓穷苦而不失节。但是到了唐代中后期,姑臧房一支系又再度兴起,例如,李揆被唐肃宗称赞为:“卿门第、人物、文章,皆当代所推”时人称为 “三绝”;李承玄孙李大师、李延寿父子完成了《南史》和《北史》;和杜牧并称“小李杜”的著名晚唐诗人李商隐也出自姑臧房等,这些人物的经历都能体现出陇西李氏的复兴。
但是通过上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的家族影响力,和唐朝时期陇西李氏地位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在唐后期陇西李氏家族仍出现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但是这多与其本人具有政治才干和远见卓识有关,和自身出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就体现出了门阀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的历史事实,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门阀制度的存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腐朽性,走向衰落是历史的必然,尤其是到了李唐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兴起和发展,使士族阶级也必须同一般庶族一样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出身家族的影响力则被削弱,这也就导致了在唐代末期门阀制度被彻底扫荡的历史结局,因此陇西李氏整个家族大致走向一个衰落的状态具有历史必然性。
综上,通过对李叔徼家族及本人的考证,我们可以感受到陇西李氏特别是姑臧房这一支随着历史的发展,地位的不断变化,从得到统治者重用到后期的逐渐没落而后又再度兴起,不仅能够看出贵族门第受历史因素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发展,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命运与社会、家族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对于李叔徼墓志的考证还存在很多不足,还望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
①赵君平,赵文成等编.《秦晋豫新出土墓志搜佚》.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三册第770页.
②本墓志的录文、点校等工作属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共同主持的“《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整理与研究”项目的集体研究成果。墓志题名《二八一、李叔徼墓志(七七〇)》,胡戟、荣新江主编:《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③张金龙.《陇西李氏初论──北朝时期的陇西李氏》.《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04期,第108-113页.
④《魏书》列传27《李宝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⑤王义康.《论陇西李暠家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第30-35页.
⑥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65页.
⑦《新唐书》卷72《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⑧《旧唐书》卷72《虞世南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⑨《新唐书》卷120《岑虞李褚姚令狐》,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⑩张应侨:《唐李玄道家族世系校补——以家族墓志为中心》,《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5期,第8-15页.
(11)《旧唐书》卷126《李揆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