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弓 璠
(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人类自产生起,就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物质支持,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愈来愈多,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恶化,进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分析和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探索其中的奥秘,对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和出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会伴随着其特殊的时代条件和理论渊源。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深入了解和分析马克思自然观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和理论条件,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和准确把握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刚好是欧洲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大变革、大变动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伴随而来的却还有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工业革命之前,受自身水平的约束,人对自然是一种敬畏的态度,二者关系比较平衡,但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开始了对自然的大力掠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进一步紧张,甚至带来了疾病等社会问题,“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阶级矛盾也进一步激化。这些均促使马克思开始反思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是什么,而且处于底层受到剥削压迫的工人阶级该怎么将自己从现在的情形之中解救出来呢,这些问题都促进了马克思在自然和人类解放问题上的思考。
在马克思自然观产生出来之前,关于自然的相关概念就已经有所成就了,有古代的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自然观,还有黑格尔提出的抽象自然观思想和费尔巴哈表明的关于人本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对这些较为丰富的自然观思想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马克思自然观产生了,它首先批判了古代的自然哲学家把宇宙万物作为研讨对象的观点,又进一步提出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没有看到自然的社会属性,只是将重点单纯的放在对具体自然物的研究上;还指出了中世纪宗教神学没有看到自然的客观性,同时还忽视了人的价值以及进一步批判了近代自然观的刻板性,以上都在一定程度上给马克思自然观的最终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批判这些观点不足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进行了统一,完成了马克思自然观的进一步革新。
如果说马克思自然观的最初萌芽体现在青年时所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和《博士论文》中,那么在之后发表的《神圣家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自然观的完整框架促进形成,随后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两个成果之中,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自然观进行研究,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虽然马克思没有发表专门的关于自然观的系统详细的著作,但是他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思想却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方方面面。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那自然界当然也不例外,那么那些客观的存在着的物质形态以及它发展运动的规律便可以说成是自然存在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物质本身的这种运动也是自然进行运动变化的基本属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其运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自产生便是自然运动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自然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促使自然不断地发展和演变,最终产生了人类,人类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自然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人通过劳动等对自然进行索取和改造。自然是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是人化自然,“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这都进一步完善了自然观。
自然与人类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自产生起便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人类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不断对自然界进行无止境的索取和破坏,还是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破坏和影响的自然灾害,这些都无不能说明人与自然两者之间是有着辩证统一关系的。一方面来讲,自然为人的无论生存还是发展都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是前提条件,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料;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自然也对人类有一定反作用,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均来源于自然界,但是反过来又由于人类自身能力方面的限制,不能对自然进行为所欲为的索取,否则会受到来自自然的惩罚;在精神层面来看,人在出生之初对自然的思想是没有概念的,但在之后的活动中,人类进一步接触到了大自然,并通过自己器官的感知和大脑的加工最终产生了人类的意识,因此可以这样说,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了人的意识的构建过程。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最终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上也是马克思自然观中的一部分。
人类通过实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从而也会使人对于自然的认知能力得到不断完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人类逐渐树立起了对自然的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密不可分,同时人类通过实践起到了联系自然与社会的作用。实践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逐渐分化出来,在人类发展初期,人和动物一样,只能被动的适应自然,服从自然发展规律,从自然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生产、生活所需;劳动分工以后,随着人的能力和觉悟的提高,对自然改造的能力不断进步,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范围也不断进步,社会关系进一步的丰富,人类社会也逐渐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通过实践作用的发挥,自然与社会最终统一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
人类从自然中脱胎产生,本身就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然又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这种关系维持好的话,可以是非常平衡的,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私有制逐渐产生,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出现异化,在资本主义诞生后,这种异化程度达到了最高峰,资本家为了不断追求自身的利益,对劳动者进行高强度的生产要求,而劳动者为了获取自身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资料,只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来承受这种高强度的生产,最终失去了作为人的意念,代之的是对物的需求,人的异化便产生了。导致这种异化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资本家不断追求利润是导致的根本原因。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不仅造成自然资源数量的急剧缩减,而且速度之快,让自然完全无法自愈,这种极大破坏必然会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出现分裂,最终也走向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这加速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产生了异化劳动,造成了人与之间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要想使这种关系恢复到平衡正常交往的状态,就要消除导致这种关系恶化出现的根源,即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使日常的生产恢复到正常生产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只有共产主义可以实现最终消灭私有制,使劳动者达到真正按照自身的需求来自由的享受的进行生产活动的状态,对自然不再需要掠夺式的开采和占有,没有了私有制和任何个人私利,将劳动者从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通过共同的自由劳动,从自然中合理开采出人类发展需要的自然资源,在为人类发展提供物质保证的同时,也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终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自然观从实践的视角出发,通过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在如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马克思自然观一方面为我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有利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发展;另一方面对全世界的自然生态都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最终促进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随着生活条件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实现美丽中国。通过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研究指导,形成一系列适应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首先,要始终坚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动摇;其次,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在政治上继续发展相关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最后,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论,使全社会产生共鸣,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共识。马克思自然观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说明,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解决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理论指导。中国从马克思自然观的角度出发,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融入经济、政治、生态、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促进问题的不断解决,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对立冲突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人口的过快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各种全球问题的出现都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共处于一个地球村,人人都是紧密联系的整体,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马克思自然观就是从整体性的思维出发,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对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推动人与自然的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一直在积极行动。首次,中国近年来推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中国已经建立大约近万处各类自然保护地,以扭转现存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进而促进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的愿望。其次,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必须坚持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战。中国将大力的支持发展国家绿色能源低碳产业,不再新建立境外煤电产业,积极为降低碳排放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中国还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这不仅是一条开放发展之路,更是绿色发展之路,一定要自觉构筑绿色生态体系,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根本转变。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自然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终目标。***总书记也指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自然环境生态问题是现在人民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地希望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因此要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优秀生态产品,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要有对群众以及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改善人民生存环境,促进群众更好地发展。此外,不仅要促进城市的环境改善,政策还要大力关注到农村方面,实现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抓好各种污染的防治,为群众的发展提供最好的后备条件。
总而言之,马克思自然观是通过对以往各种自然观思想批判继承并且结合实践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是很值得研究对当今仍然具有极大借鉴意义的思想。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的生态文明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继承马克思自然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自然观理念,在当今已经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效果,自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今后,更需要立足于社会现实情况,将马克思自然观思想作为指引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价值,挖掘出更多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自然思想,为开创建立美丽中国乃至美丽地球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7-338.
②毛泽东语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7.
④***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