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路易吉•巴斯单簧管幻想曲《弄臣》演奏版本比较研究

时间:2024-05-04

于文远

[檀国大学(韩国),京畿道龙仁市 16890]

一、单簧管幻想曲《弄臣》创作分析

1.器乐幻想曲《弄臣》

歌剧《Rigoletto(弄臣)》是意大利作曲家G·Verdi(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创作的经典歌剧之一。这部歌剧的剧本由M·Piave(皮亚维)根据讽刺戏剧《Le Roi S'Amuse(国王寻欢作乐)》改编而来。

作为威尔第最著名的歌剧之一,歌剧《弄臣》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不少作曲家、器乐演奏家也将目光聚焦于这部作品。他们在原歌剧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变体创作,改编成不同器乐版本的幻想曲。除经典旋律片段的再现以外,此类作品往往都透漏出作曲家精妙的逻辑构思,尊重原创的同时,又巧妙地与自身器乐演奏特点相切合。以歌剧《弄臣》为蓝本所改编的器乐幻想曲中,李斯特于1859年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弄臣》、多普勒兄弟改编创作的长笛二重奏《弄臣幻想曲》、路易吉•巴斯改编创作的单簧管幻想曲《弄臣》,以上三部作品较为有代表性。

2.路易吉•巴斯与单簧管幻想曲《弄臣》

L·Bassi(路易吉•巴斯,1833-1871),出生于意大利克里莫纳。1846年至1853年间在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曾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首席单簧管演奏家。他一生共创作27首单簧管作品,包含15首歌剧幻想曲,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这首由威尔第歌剧《弄臣》改编而来的幻想曲《弄臣》。

巴斯运用原歌剧中的序曲及主要唱段(二重唱、四重唱、合唱)部分作为素材进行改编创作。剧中女主人公吉尔达的咏叹调《Caro nome(亲爱的名字)》,曼图亚公爵的咏叹调《Parmi veder le lagrime(倾泪为你流)》,以及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四重唱《Bella figlia dell’amore(美丽的爱之女)》等都包含其中。巴斯没有完全照搬原歌剧中的曲目布局,而是根据音乐的发展走向对这些作品的登场顺序进行了调整。在创作中,除保留了部分歌剧中原有的主题旋律外,巴斯还根据单簧管的演奏特点设置了大量带有炫技性质的变奏与装饰片段。

二、单簧管幻想曲《弄臣》音乐分析

巴斯使用了原歌剧中的前奏曲素材,揭开了《弄臣》幻想曲序幕。持续的复附点与震音的组合营造出悲痛的气氛,也为故事发展的悲剧性埋下伏笔。

前奏结束后,第12-16小节出现5小节华彩乐段,巴斯在此处标记表情术语为a piacere(随兴处理)。在独奏中,演奏者可根据自身理解自由发挥。

自第17小节开始进入乐曲第二部分,伴奏部分采用柱式和弦,演奏部分采用八分音符级进,伴奏部分与演奏部分交相呼应,渲染惶恐、不安的氛围。第34小节开始,四组琶音持续进行,逐渐将情绪推到最高潮,到达36小节的d音后稍作延长,而后半音阶持续下行至d。第38-44小节,与原歌剧第二幕中利戈莱托与吉尔达的二重唱Piangi,fanciulla(哭吧,我的孩子)相对应。在Adagio non tanto(不过分慢的柔板)的节奏速度指引下,伴奏部分在此处演奏二重唱部分旋律,单簧管声部则连续吹奏三十二音符分解和弦作为伴奏,以此代表吉尔达的泪水,展现内心伤痛。第47小节,音阶自高音处半音下行至g,而后八度跳进至g。伴奏部分也以柱式和弦跟进,第二部分结束。

第49小节后半开始进入乐曲第三部分,这部分对应原歌剧中第三幕著名的四重唱《Bella figlia dell'amore(美丽的爱之女)》。第85-88小节为过门片段,此片段旋律以半音阶分解和弦为主,此部分将单簧管的华丽技巧展现到极致,极具戏剧性色彩。

第89-104小节为过渡间奏,自105小节开始,单簧管反复演奏相同节奏型,起到连接新咏叹调的作用。音阶自c持续下行至f后,又上行推至g,随后自然过渡到原歌剧第一幕中吉尔达的咏叹调《Caro nome(亲爱的名字)》进行演奏。第129开始加入跳跃性装饰音,后配以半音阶上行以展示少女吉尔达内心的悸动与喜悦。

第145-152小节对应原歌剧中第二幕由宫廷侍臣齐唱的旋律,众侍臣正与公爵密谋绑架吉尔达的计划。自153小节开始持续标有a piacere(随兴处理)标记,如歌剧咏叹调中的宣叙调部分一般,演奏者在此处可自由演奏。自160小节开始,对应原歌剧中第二幕公爵的咏叹调《Parmi veder le lagrime(倾泪为你流)》,公爵得知吉尔达遭绑架消失后,陷入无尽的伤痛。此部分旋律与原咏叹调基本吻合。

自188小节开始进入尾声部分,速度也标记为Allegro(快板),此段落充分体现单簧管演奏特色,伴奏声部与单簧管旋律声部相互配合,将音乐推向高潮。巴斯以前奏曲中的主要动机作为结尾,以ff德音量,将此曲华丽结束。

三、单簧管幻想曲《弄臣》演奏版本比较分析

1.单簧管幻想曲《弄臣》演奏版本的选择

目前可查找到的单簧管幻想曲《弄臣》的演奏版本有很多,笔者综合性别、国籍、自身阅历、本领域知名度等因素,选取同时期三位演奏家公开出版发行唱片中的演奏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三位演奏家在遵循作曲家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审美倾向与演奏习惯,准确传达出作品所包含的人文气质与美学思想,散发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三个演奏版本中,除萨宾娜•迈耶使用的是交响乐队伴奏外,卡尔•莱斯特与亚历山大•卡珀内均使用的是钢琴伴奏。

2.三位演奏家及唱片版本介绍

(1)Karl Leister(卡尔•莱斯特)

①演奏家介绍

Karl Leister(卡尔•莱斯特,1937-),男,德国古典单簧管演奏家,世界单簧管大师,柏林爱乐乐团前任单簧管首席。1952年莱斯特入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就读,1959年成为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单簧管演奏员。莱斯特几乎录制了全部专门为单簧管写的曲目,是当今最有代表性的德国单簧管演奏家之一。

②唱片版本

专辑名称:Opera fantasy :Karl Leister sings famous opera arias

发行时间:1986年

出版公司:Tokyo:Camerata Tokyo

(2)Sabine Meyer

①演奏家介绍

Sabine Meyer(萨宾娜•迈耶,1959-),女,德国单簧管演奏家,曾任慕尼黑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与爱乐乐团演奏员。作为独奏家,萨宾娜•迈耶在德国和国外的300多个管弦乐队中享有盛誉。作为室内乐演奏家,萨宾娜•迈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于1988年成立管乐合奏团(Blaeserensemble Sabine Meyer)。她与EMI唱片公司签约并录制发行了包括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雷格尔单簧管五重奏和弦乐六重奏在内的,从古典音乐至当代曲目的唱片。

②唱片版本

专辑名称:Sabine Meyer -A Night At The Opera

发行时间:1996年

出版公司:EMI Classics

(3)Alessandro Carbonare

①演奏家介绍

Alessandro Carbonare(亚历山大•卡珀内,1967-),男,意大利单簧管演奏家。1987年毕业于维罗纳音乐学院,次年成为里昂歌剧院管弦乐团的联合首席,后加入法国国家管弦乐团。自2003年起担任罗马圣塞西莉亚管弦乐团的首席单簧管演奏员。曾发行多部唱片,如迪卡唱片公司为其灌录的专辑“Art Of The Clarinet”等。

②唱片版本

专辑名称:Verdi:Transcriptions for Clarinet

发行时间:2018年

出版公司:Nar Classical

3.演奏版本比较

(1)演奏时间对比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三个演奏版本在演奏时间上的差异,将三位演奏家演奏不同段落的用时及整体演奏时长做如下汇总:

通过汇总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除个别段落略有差异外,卡尔•莱斯特与亚历山大•卡珀内演奏用时基本相近。萨宾娜•迈耶的演奏用时最短,整首作品演奏用时约12分02秒,比卡尔•莱斯特慢了将近三分钟。萨宾娜•迈耶在演奏第四部分结尾处并未反复(或因首演版本不同),所以时间偏短一些。

从整体来看,卡尔•莱斯特的演奏速度较为平稳,情感表达也更为充沛;萨宾娜•迈耶在演奏时整体较为紧凑,一气呵成;亚历山大•卡珀内更注重音乐的戏剧性表达,在演奏时相邻段落速度对比更为突出。

(2)同段落的演奏对比

在标注了Adagio non tanto(不过分慢的柔板)段落的第38-45小节(谱例1)的演奏上,三位演奏家均使用了循环呼吸,音频中均无明显气口。在表情记号的使用上则出了明显的差异。

谱例1:

卡尔•莱斯特在演奏中更强调此段落中的最低音,且存在将低音略微延长的现象。第45小节最后三组音,未按照原速进行演奏,而是刻意将速度放缓。萨宾娜•迈耶则按照乐谱中的标记,将高音与低音都进行强调突出。亚历山大•卡珀内在演奏此段落时,将侧重点放在突出旋律的伴奏性,并无明显的强调低音或高音现象。同时,更注重此段落与其后段落的速度对比。

(3)演奏中的个性化差异

卡尔•莱斯特整体演奏更为平稳,音色也更为柔和,十分注重乐曲的整体连贯性与演奏中的细节处理。如乐曲尾声部分(谱例2),卡尔•莱斯特在演奏时刻意由弱音慢起渐快,到cresc.处逐渐平稳。强与弱、快与慢的对比处理,更好地凸显了演奏者的实力功底,也更好地诠释了音乐作品的内涵,提升整体艺术性与表现力。

谱例2:

作为三位演奏家中的唯一一名女性,萨宾娜•迈耶整体演奏速度较快,音色也更为明亮。不知是否因首演版本差异抑或是有意编排的原因,萨宾娜•迈耶在演奏第73-76小节(谱例3)时,下图谱例中圈出部分均未进行实际演奏,而是由伴奏乐队进行演奏。

谱例3:

在这三位演奏家中亚历山大•卡珀内更注重体现前后速度差异所形成的对比,演奏过程中音乐的色彩性变化也更为突出。如乐曲引子部分,亚历山大•卡珀内演奏速度整体较慢,音符演奏更加明晰且细腻,自16小节处突然加快,进入乐曲第二部分。如谱例所示,在乐曲第86小节(谱例4)处,亚历山大•卡珀内在一连串琶音上行演奏到f后在其后的八分休止处停顿,与另外两位演奏者相比,亚历山大•卡珀内在此处的气口更大,停顿感更为明显,此处之“静”与其后音符之灵“动”的结合使音乐的戏剧性更为突出。

谱例4:

结语

在单簧管演奏曲目中,由歌剧改编的器乐幻想曲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在音乐会及日常练习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作为音乐学习者与演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以及对不同演奏家演奏版本的比较,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掌握与理解作品内涵,对进一步提升专业演奏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笔者以及其他单簧管演奏者在音乐诠释上提供可能性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