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中国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党依然高度重视用政治建设统领整个党的建设,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持党的紧密团结、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捍卫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航向。
实行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以往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一方面推动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致力于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另一方面率先进行自我革命,实现党在政治、思想、组织等各方面的拨乱反正,恢复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一是重新确立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文化大革命”十年,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把党员干部思想封闭在假马克思主义的禁令圈内。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风向。这种不讲政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权威,危害巨大。
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邓小平曾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这里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纷纷发表讲话,大声疾呼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政治传统。但是,由于长期“左”倾思想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与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遇到了严重阻碍。这种状况越来越引起党内外多数人的不满。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起来的。
经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酝酿,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正式在全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在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与此同时,全会提出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从1979 年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更值得一提的是,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这对于实现党的集中统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红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个中国思想坚冰开始融化,呈现出一片新的气象。安定团结的局面已出现,党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正在形成。但是,在改革开放新气象之下,一股极其错误和危险的思潮在暗流涌动。
针对此种情况,1979 年3 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对攸关党的生死存亡重大问题进行正面回应。他指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个坚持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因为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完善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奠定了党永葆本色的政治基石。此后,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二个历史决议进一步明确规定,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错误的,一切否定和破坏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行动都是不能容许的。1982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四项基本原则载入其中,从而使其具有了最高法律效应。1987 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把“四项基本原则”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从此,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正式确立起来。
三是颁布实施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由于极左思想的冲击,党的政治纪律、党员的党性观念等都遭受严重的破坏。为及时医治“文化大革命”给党自身所带来的巨大创伤,重新凝聚全党上下的力量,党在恢复政治路线的同时,开始着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纪律,使党内各种政治关系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为此,1980 年2 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一部专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党内法规,即《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性、根绝派性,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党员必须同错误倾向和坏人坏事作斗争,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努力学习、做到又红又专。这些条文,无一不体现了党一贯坚持的政治原则。
此外,这些条文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党内政治生活很不正常、党风不正问题,以及执政党的威信受到破坏等情况出发,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制度规范。同时,它划清了党内政治生活中的是非界限,使正确处理党内关系的一系列原则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是对党章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直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这一《准则》在党内运行了36 年之久,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无论是坚持党的领导,还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都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这一时期,党中央从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提高干部政治素质、改进党的政治工作和领导方式等入手,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明确党在国家生活中发挥领导作用。1982 年新党章第一次对党的领导作出了比较完整的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必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在一切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并第一次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加强和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依据1982 年新党章,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副主席。总书记必须是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负责召集政治局、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也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产生。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党的集体领导和团结统一。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1982年新党章特别强调,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组织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由个人作出决定时,事后要迅速向党组织报告。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同时,强调必须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提出以革命化居首位的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党的十二大把“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方针正式写入新党章,使其上升为党的最高法规原则。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根据邓小平“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要求,反复强调要讲政治,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使党和国家经受住国内外严峻考验,在关键时刻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 世纪。
1992 年,88 岁的邓小平以普通党员身份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澄清了长期困惑人们的思想和政治问题
一是把政治要求纳入党的建设目标。改革开放头10 年,党的各项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探索中出现一些失误。尤其在党的建设方面,一段时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明显削弱,党的领导出现软弱涣散现象,甚至有些坚持全盘西化的人还得到了保护、提拔,而不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人反而受到打击、压制。针对上述严重问题,政治风波平息后,党中央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坚决克服和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围绕党的政治建设,党中央主要抓了三个方面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开展普遍性干部考察及清查清理和党员登记工作。
明确提出把政治上的要求纳入党的建设目标。1989 年底,江泽民在党建理论研究班上发表讲话指出,党必须在政治上更加坚强。1990 年12 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强调指出,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理论和组织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里不仅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而且还放在了第一位。1992 年10 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都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里依然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部分。所有这些都表明,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正式纳入了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富有远见的战略意义非同一般。
二是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党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顶住各种压力,成功地排除干扰、战胜困难,解决了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些紧迫问题,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经受住各种复杂局势的考验。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苏联的解体,再加上国内治理整顿、经济增速放缓等,新的考验又摆在了全党的面前。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问题。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于1992年1 月18 日至2 月21 日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澄清了长期困惑人们的思想和政治问题。邓小平南方谈话公开发表后,党中央迅速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传达,并提出要用讲话精神统一全党思想,指导党的各项工作。1992 年2 月28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通知》,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全面深刻地领会谈话的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全党再次掀起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高潮。
这次全党性大规模政治学习,使党员干部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较好地把握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的精髓。所有这些,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坚定道路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三是以“三讲”教育为契机强化领导干部讲政治的意识。党的十四大后,党中央再三强调讲政治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1995 年6月,江泽民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上发表讲话时,要求县以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锻炼。在同年9 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他明确提出党的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同年11 月,他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
1996 年10 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党的十五大在制定跨世纪的发展战略时,再次强调要继续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按照党的十五大部署,1998年11 月到2000 年底,党中央自上而下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经过高强度的“三讲”教育活动,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普遍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自我教育,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实践表明,“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次创造性探索和成功实践。
伴随着21 世纪的到来,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使命,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之中,落实党建工作政治责任,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
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入21 世纪,无论是历史方位的变化还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都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历史方位和形势的新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这是党在执政时期必然长期面对的课题。
正是从保持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党的十六大首次向全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命题。自此之后,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日益受到党内外广泛关注和探讨。随着党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升华,2004 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同时,明确提出党要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的总目标。这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党建设总目标,把党的政治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一起来,使党的政治立场嵌入党执政的目标当中。
实际上,这里提出的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求党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既要使国家政权牢牢地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又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更好地领导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从而达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目的。
二是把党的政治建设要求纳入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性特征之一,也是衡量党员干部讲不讲政治、政治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准。从总体上看,当时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在思想政治上,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在组织纪律上,有的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弱化,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的目无组织、长期脱离组织、不遵守党规党纪,有的甚至把自己凌驾于党组织之上等。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纠正,那么就会侵蚀党的先进性,最终动摇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为此,从2005 年1 月至2006 年6 月的一年半时间,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党中央反复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次历时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尤其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是围绕党的建设主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时期,全党上下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按照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战略目标,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譬如,强调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和党中央权威;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制度;强化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政治性,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政治建设理论和实践,为化解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