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开设声乐慕课推进音乐教学创新

时间:2024-05-04

陆 彦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

高校借助于互联网机制构建声乐慕课体系,能够以慕课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更加多元化的声乐学习享受,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设国内首家“美声之林”声乐慕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化提升,由声乐教研室共同打造的“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慕课获批国家精品课程,并在中国大学慕课网定期连续上线,声乐慕课不仅打破传统声乐课堂教学的束缚,实现声乐教学资源的共享化、扩展化,同时也实现了对于传统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推进声乐教学与学习需求的统一,不断提升声乐教学效果,促进了我国声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一、声乐慕课现状分析(以中国大学慕课网上线课程为参照)

1.课程类别

随着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教学更成为这项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所,声乐教学也在经过微信公众号慕课的尝试后不断改进完善,有更多的课程进入了中国大学慕课网。

目前上线的有关声乐演唱的课程就有25门。其中涉及声乐演唱基础、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声乐教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唱法上涵盖了美声、民族、流行三种唱法,同时还有具有蒙古族地域特色的呼麦以及根据中国戏曲唱腔创作的戏歌演唱艺术课程。这类课程无论是讲美声、民族还是流行,都是以讲授某种唱法的歌唱技术和艺术为主。

慕课中还包括诸多与声乐演唱息息相关的辅助协同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中华诗词经典朗诵与吟诵、古乐谱赏析、世界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表演与台词、演唱与伴奏等。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等课程为声乐学习者提供了最基本也是最需要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台词和中华诗词的诵读提供了声乐演唱必修的语言正音;乐谱和音乐史及名作赏析拓宽了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演唱与伴奏则教会学生如何与伴奏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互映衬,使演唱更加默契、出彩,最终达到提高演唱能力的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

一类是以声乐演唱基础为教学目标,以声乐基础理论为主要讲授内容,这类课程较适合初学者和声乐爱好者进行学习。其教学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讲授,了解人声的分类、唱法的分类、歌唱的基本状态;练习打开喉咙、正确的呼吸和发声;进而通过初级歌曲的演唱对音准、节奏、换气、咬字吐字以及音域拓展进行基础的讲解和训练。

第二类是对有一定演唱基础的学习者和爱好者较有帮助的课程,这类慕课从声乐作品的选曲上就更加清晰有条理。对艺术歌曲、中国民歌、中外歌剧、创作歌曲等进行归类,根据作品的不同风格、不同唱法、不同语言的声乐作品进行细致专业的作品创作分析、演唱分析并进行示范演唱,对演唱者的声音、语言、情感、修养和表演等都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水平,更教会了学生声乐教学的正确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能力。开设这类慕课的单位以扬州大学、河南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为主,这与音乐学(师范)学生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同时,在校大学生、中小学音乐教师或有一定基础的社会人士,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平台。

第三类则专业性更强,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声乐演唱基本功和演唱综合能力,初学者或学习程度较浅的学生很难达到练习要求和学习目的。其授课者多为音乐学院的教授、讲师或有成就的歌唱家,其教学内容更加细致具体。声音方面要求学生进行纯真声、纯假声、偏真声混合、偏假声混合的声音训练,并针对男高音进行高假声的训练,对依字行腔和依音行腔进行专门的讲解和训练。从发声训练到演唱曲目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演唱难度,尤其是示范曲目多为教师的代表作品或歌剧咏叹调,讲授者都有着极深刻的自我感受,因此,从歌唱时的气息运用、咬字位置到声音的“方向感”,从呼吸的位置、歌词的韵律到声音的审美,每一个细节都不可忽略。这类慕课更适合音乐学院的学生进行学习,同时也值得同行们学习借鉴。

第四类是具有地域特色和中华文化特色的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仅有蒙古族的呼麦和戏歌演唱两个平台。相比较而言蒙古族的呼麦学习较有难度,可以说这是极具蒙古族特征的一种发声方法,其发声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发声方法,没有专门的书籍去讲授,更多的是口口相传,需要有一定悟性或天赋的人去学习。而戏歌大多根据国粹京剧的唱腔元素进行创作的歌曲,也有根据地方戏曲唱腔进行创作的。因京剧是用具有京腔京韵的普通话进行演唱,因此由京剧而创作的京歌更为大众所接受,也被更多的声乐学习者所喜爱。

3.授课形式

绝大多数平台都采用一对一的授课形式,即一位授课教师进行内容讲解,一位学生作为聆听者和示范教学对象,一般以独唱曲目作为教学歌曲,这也是最常见、最传统的教学形式。福建师范大学则对教学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采用了“三对N”的教学形式,即教师组成三人教学团队,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共同教学,并且不定期进行轮流组合搭配。这种形式有效地实现了教师协同授课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使学生获得了利益最大化。其讲授曲目多为二重唱、三重唱歌曲,通过演唱和舞台实践,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必要的声乐演唱基础知识、基本演唱技能、舞台表现力和博采众长的教学能力,更增强了共同合作的意识和信心。

二、声乐慕课的教学情况分析

1.参与度

中国大学慕课网声乐演唱相关课程参与人数(最近一期)达到94302人,其相关知识协同课程参与人数为41784人,其中基础性教学课程参与人数26653人,占比28.26%;中等水平教学课程参与人数17009人,占比18.04%;音乐学院高水平教学课程参与人数20136人,占比21.35%;流行音乐演唱教学课程参与23753人,占比25.19%;特色声乐教学课程参与人数6751人,占比7.16%。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基本乐科和相关协同课程参与人数41784人,达到声乐演唱学习人数的44.31%,具有较高的参与度。从上述参与百分比可见,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声乐知识有很大的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非常愿意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发声练习开始进入这门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看出,因为流行音乐的通俗性、流行性、易于传唱性,而成为一大批学生所喜欢的一种音乐。

2.课程设置

(1)以讲授声乐基础知识为主导。这类课程从学唱的基本条件和常识介绍入手,讲授歌唱的姿势、呼吸、喉头位置、喉咙打开,讲授歌唱的发声、共鸣、语言以及情感表达等知识,进行常规性、较易练习的发声练习和短小声乐作品的演唱训练,多以老师讲授、示范为主,学生参与互动为辅。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习者了解歌唱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的发声状态要领,能够对所唱歌曲进行有理论依据的实践练习,也就是在没有老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确定训练目标和方向。

(2)以补充不足、提炼精髓为目标。这部分课程大多采用一对一的讲练示范教学为主要授课方式,根据教学对象布置演唱曲目,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这样的课程教学对象本身具有一定的歌唱基础和演唱能力,能够自主完成声乐作品的演唱,教师须及时指出学生演唱中存在的技术与艺术上的问题,并授以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其教学目的在于使有一定歌唱基础的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作品、分析作品,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二度创作。这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和文化素养,并有一定的演唱功底和知识储备。

(3)以声乐作品赏析和音乐艺术知识为主要内容。这类课程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涉及中外音乐史、中外歌剧史、中国艺术歌曲、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古琴艺术、戏曲艺术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这类课程的学习者不需要有音乐基础或演唱、演奏的天赋或能力,以传授音乐知识为教学目的,旨在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提高学习者的音乐素养、音乐鉴赏力,建立向上的音乐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

(4)以提高声乐表演综合能力为教学目的。此类课程需对演唱、表演、舞台实践等多方位进行综合教学,从歌唱能力、舞台表现到现场演出,都须制定有计划、有步骤、目标明确的教学和实践规划,整个教学过程由课堂至舞台,由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体,从身体机能的训练到舞台表演心理的调控,最终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成果的呈现。这类课程牵涉面广,需要各专业特长的教师协同合作,如不同唱法的声乐教师、艺术指导教师、形体舞蹈教师、舞台表演教师、服装化妆教师等等。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歌曲演唱、舞台表演以及与他人共同协作的综合能力。

3.教学评价

每个教学平台都有学生给予课程的留言评论,有的达到了八百多条,评论对教师的着装教态、授课内容的广度深度、教学语言的风格特色、教学方法的新颖程度、知识更新的速度、师生互动的感受度等诸多方面给予了肯定,学生从中获得了超乎预期的体验感受,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在学到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拿到了学分,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学生的评价中还有一些好的建议,如单元测试题的改进、课程数据刷新的速度,以及PPT与文本的配套完善等等,相信在今后的慕课教学中会不断跟进完善。

三、推进声乐慕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1.借助于声乐慕课构建现代化声乐教学体系

声乐慕课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声乐教学的实时化、共享化,这改变了传统声乐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推动声乐教学的普及化,并且借助于共享化、免费化的声乐网络教育资源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和声乐素养。声乐现代教育体系的打造一定离不开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的支持,传统声乐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要求,声乐慕课能够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并且能够实现声乐教学的定制化,以学生的声乐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实现声乐慕课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多样化,不仅让学生能够在互动的声乐慕课教学条件下充分掌握声乐理论和技能,同时能够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实时学习。共享化的声乐教学无疑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从而推动声乐教学场合由高校扩大至社会,这有利于实现声乐教育的社会价值。对于声乐艺术自身的发展而言,高校声乐慕课改变了声乐艺术的传播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艺术的传播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所开展的声乐教学和传播也仅仅局限于特定的场合和人群,这种碎片化的声乐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声乐艺术的传播和发展的,也就不能进一步扩展声乐艺术的社会影响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大众文化的发展需求,声乐教学需要借助于互联网机制顺应大众对于声乐艺术的学习需求和文化需求,声乐慕课能够实现传统声乐教学的录制化、同步化,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声乐网络教学当中,这客观上推动了声乐艺术的传播,使声乐慕课更加符合当前网络时代下大众对于声乐教育的要求,从而实现现代声乐教学体系的构建。

2.以声乐慕课推动声乐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声乐慕课不仅改变了高校声乐教学的形式,也给高校声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引导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性和发展性,同时借助于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改进,也实现了对于声乐教育的创新。声乐慕课能够为学生声乐的学习提供一种共性化下个性化学习场景。所谓的声乐慕课共性化,指的是高校声乐慕课能够根据声乐教育和教学整体要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声乐教学内容,并且实现了学生与社会人员学习内容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了声乐慕课的教育标准和教育原则。而声乐慕课个性化指的是声乐慕课教学课程能够借助于互联网机制,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及时采纳,使师生在一种实时交流状态下开展教学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声乐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能够实现现有声乐教育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实现既定的声乐教育教学目标。高校声乐慕课是建立在传统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基础之上的,它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声乐教育理念,而是实现了声乐教育教学思维的创新,将声乐教学的主导者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声乐慕课完全根据学生的声乐学习需求去开展慕课教学资源的收集、整合,并且在实时性的教学环境下,能够做到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这是声乐慕课相较于传统声乐课堂教学所具备的优势。声乐慕课能够借助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以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声乐慕课教学当中,这种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声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的身临其境,这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开展线上声乐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和声乐素养。

3.以声乐慕课深化声乐文化教育意义,推动学生开展声乐社会实践

声乐慕课不仅改变了高校传统声乐课堂教学的形式、思维和方法,同时它能够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声乐教育体系,从而满足学生的声乐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声乐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声乐理论和声乐技能的教学,也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地挖掘声乐艺术背后的文化意蕴,这对于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声乐慕课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实现声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获取到丰富的声乐知识理论和文化内涵,这有利于推进学生对于声乐理论和声乐技能学习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素养。借助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声乐慕课能够为学生呈现更加立体的声乐作品教学感受,以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声乐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及所展现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蕴,这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感受力,进而推动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声乐作品创作,不断推进学生开展声乐社会实践。声乐慕课对于声乐艺术的传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能够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环境实现声乐教学的扩展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声乐艺术作品的魅力,并且在声乐作品欣赏中学习到相应的声乐理论和声乐技能,这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挖掘声乐作品背后的文化艺术内涵,从而实现对于中国优秀声乐作品的广泛传播。声乐慕课能够为学生的声乐社会实践提供新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思路,并且强化学生对于传统声乐的情感,以声乐教学激发学生对于传统声乐作品的感性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声乐创作和社会实践不断感受传统声乐艺术作品的精神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推动自身参与到对于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当中。声乐慕课能够实现我国传统声乐艺术在现代声乐教育中的创新与发展,并且将传统声乐作品的教学演化为对于大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声乐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从而不断提升社会整体水平的艺术文化修养。

随着网络和各种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与快速更新,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便捷的方式被应用到教学中来。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全球传播,几乎所有国家的学校教学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停课而不能停学的情况下,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慕课无疑是在疫情或非疫情情况下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教学平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对慕课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升,使慕课平台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