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延展性思维与海报视觉表现探究

时间:2024-05-04

张晓清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 350108)

思维是人脑“想”这一动作过程的最高形式,是设计活动所需要的高级创造能力。延展性思维主要是在原来表面看上去并无有机联系的联想物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由一个点牵扯出一片世界,在设计中指分解各单元为具有联想性、可变的元素。运用到海报创意设计中,即将视觉表现中的图形、色彩、文字、形式等要素提炼为具有联想意味的变量,创造全新的视觉语言;同时对这些变量进行一个或多个方向的深度探索与分析,联系变量与海报视觉以外的联想物之间在“形”与“意”上的相似与对立关系,整理并提取契合海报主题的视觉构成要素,运用合理的构成方法,组合成富有视觉表现力与内涵的创意海报。这既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创意特性,又赋予海报与受众共鸣的表现力,体现出海报视觉表现中的延展性这一特点。

一、从海报视觉表现角度看延展性思维

海报从招贴发展而来,经历漫长演变,内容丰富,视觉表现多样化,其表现方式可以归纳为“形”与“意”。海报的设计过程就是在表现“形”与“意”的关系的过程,图形的“形”成为“意”的投射屏幕,“意”在“形”既有“显性”又有“隐性”。如何处理好这种微妙的组合,需要运用延展性的思维。

1.海报“形”的延展性思维

受众对海报的视觉表现第一接受要素就是“形”。延展性的思维能让“形”所表达的信息更加生动、直观。在海报中“形”的延展性思维分为两种,一种为理性的逻辑延展,具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等抽象特征,是人们日常生活最普遍的思维方式;另一种为感性的形象延展,伴随着“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等表象特点。逻辑延展可以体现为依据现有设计总结的理论与规律,合理地进行抽象推理的创造活动。例如“苹果—苹果树—果园”这一联想过程,是从点到点的思考延展,设计师对于“形”每一个层次的加工是递进、承上启下的。而形象延展则是在海报设计中直观、具体地表现“形”,通过选取现实世界的真实元素,对其进行分解、整理、融合、重构,创造出引发人们感性共鸣的海报。例如“苹果—红色圆形—高原红”这一构思中,设计师将没有感情地水果转换成了富有情感因素的人类特征,注入自己的设计倾向,表达对自我审美的个性追求。

在设计中,设计者往往“形”“意”结合,综合逻辑与形象思维的延展性。运用逻辑延展推理分析具象的图像,保证海报视觉表现的实用性,提升海报价值。同时,活用形象延伸思维进行创意构思,通过想象的加工方法,表现出吸引人眼球的海报视觉效果。

2.海报“意”的延展性思维

海报的出发点就是“意”,要想实现“画中有话”的实用性,离不开达“意”的延展性。这种延展性思维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持统一性的聚合延展思维,又称为求同性思维和正向性思维;另一种表现为想法“天马行空”的、灵活多变的发散延展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聚合延展是指综合想法,将思路引向一个方向,向目标的逻辑推进,是一种层次覆盖的思维方式。而发散延展性思维则是通过多角度、立体的,或是从反向的角度思考对象的指向问题,活动结果具有创新性。

在海报视觉主题确立后,使用聚合延展性思维能够促使海报各要素统一,构成为整体,确立海报“意”的传达有效性;结合发散性思维,可以避免海报整体视觉过于单调,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尽可能而多地拓展思维发散的宽度与广度,从创意互动、象征寓意、媒介形式等多方面展开海报设计,提升海报视觉表现的独创性与创新性,这种表现方式正是以逆向思维形式反映出“反逻辑”的思维在内涵上表达出“正逻辑”的形式特征。

二、海报视觉表现的延展性

海报的“形”与“意”延展性思维可体现于海报视觉表现的图像、色彩、文字这三大要素的延展性上。

1.海报图像的延展性

作为海报的三大要素之一,图像满足海报主体与其衬托形式的需求:绘画、雕刻、剪纸、照片、电脑合成图,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当以摄影图像作为海报创作主体时,对海报主题的诉求是其重点表达内容,其次是海报视觉表现的直观性与说明力。运用“形”的延展性思维,可以促使报设计师创作更加生动形象,达到海报吸引关注度的目的。

除了主动给予受众信息,海报设计师往往也会使用“意”的延展性思维—逆向思维,利用受众思维的局限性来创造海报的创意点,给人惊喜。如海报设计中的视错觉效应,设计师依据受众的逻辑性思维,给予其模糊的参照物,人们顺着惯性参考的方向思考出现有误的第一观感。视错觉创意,体现了人们逻辑性思维的弱点,却造就了海报设计中的独特的视觉创意点。印度孟买动物保护组织的系列公益海报使用形象型思维,选择“人”的摄影图像作为海报构成对象,表达“家”的概念;辅以聚合性思维,统一系列海报画面整体,画面留白则被凸显出来,表达了“在家中为需要帮助的动物们留一个位子”的理念,满足“有爱就有空间,请领养”的主题诉求,这样的视错觉海报表现别具一格,体现设计思维的延展性与图像设计的创新性。

2.海报色彩的延展性

色彩在海报的视觉表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体视觉环境中,海报的色彩是人眼最先感知到的元素,随后才是色彩依附的主体形状、画面细节、文字符号等画面其他构成元素。作为海报设计创作者,如何选择恰当的色彩,通过对比、搭配实践来表现海报视觉宗旨是一个难题,这需要运用“意”的聚合性思维来统一色彩。在公益海报的视觉表现上,设计师往往采用较少的色彩种类,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视觉的冲击力,强而有力地传达海报信息。单一的色彩也能引发受众逻辑性思维上的感性认识,如自然的颜色——绿色,象征着环保,常见于以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海报;黑色具有消极性,在公益海报中具有反抗精神——反战争•反捕杀动物等;黄色则具有警示性的心理作用,一些需要警告社会的公益宣传海报往往会用到黄色。使用“意”的聚合性思维,延展色彩设计运用,为海报主题服务,满足设计者的诉求,便于受众阅读。

3.海报文字的延展性

海报设计中的文字或“隐形”或“显性”地体现海报的主题,即海报的中心思想。作为海报传播时表达信息最为直接的要素,文字的设计影响着海报的传播效果。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陪衬的“绿叶”,文字在海报中的出现是必然的,而文字出现的形式是能动的,不同的字体与书写方法给予文字丰富表现形式,视觉表现较好的文字设计往往体现了海报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在文字设计中运用形象型思维改变文字的形式,增强其形式美的表现,运用巧妙的设计手法:组合、变形,设计出色的文字,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体验。

使用“意”的分散性思维,将汉字以点、横、竖、撇、捺五个构成元素进行拆分,通过变形再组合的方式,设计搭配以展现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著名设计师黄海擅用中国的书法文化融入文字设计中,配合海报整体图像、颜色的综合表现,运用聚合性思维的求同性,统一海报视觉语言,即使单独呈现其文字,其表现效果依旧具有特色,深深地吸引受众目光。

三、海报中提升视觉表现延展性的设计方法

1.准确的主题诉求加快海报传达

海报设计讲究直抒胸臆,深得人心,其精髓在于其主题诉求的准确性。海报设计中的任何构思都是与主体的诉求相关联,所有创意思维与布局形式都是为渲染主题而存在,只有海报主题为公众所接受认可,实现了海报的“功能性”特点,整个传达过程才称得上精彩。逻辑性思维能够引导海报视觉表达形式对主题的诉求明确清晰的定位,其在整个认识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给公众传达设计意图的同时,引发观者潜在的、愉快的视知体验。

2.善用发散性思维增加海报创意点

海报设计中的图像具有明确的指代性与表意性,在众多的海报设计中,如何创新图像的表现形式,吸引人们的视觉关注点,成为海报设计创作者思考的常见问题。人类的视觉具有选择性,各视觉元素同时被人眼看见时,会处于被动竞争的状态,一些淡而无味的凡桃俗李会被人眼忽视掉,相反一些“奇形异状”能够快速被人眼关注到。因此,在海报视觉传达艺术中,运用逆向思维,探寻人们没有想到的创意主体或创作形式,尽可能多地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校验,通过受众的视角来体验海报设计的信息接收程度,完善海报的传达理念。

3.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丰富海报视觉语言

日本著名设计师白木彰曾告诫广大设计工作者:切忌直接应用传统图形,应该通过自我加工,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在创作剪纸图形时,使用火“烧”的效果代替剪刀“剪”的痕迹,能够突破常有思维,带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和深刻的印象。综合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创新,可以丰富海报视觉语言,使得海报更具有说服力与视觉表现力。

四、结语

思维创意与思维模式密不可分,造“形”与达“意”是海报设计永恒的诉求。在海报创意设计中,掌握延展性思维,善于运用分析与整合的方法进行设计实践,能够促使海报创作者的想法更灵活、作品更富有创造性,也能推动海报视觉语言的表达更加流畅、视觉表现愈发精彩。延展性思维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作为海报创作者,需要在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中多多运用,以便熟练掌握后,设计师可以依据个人灵感创作出符合时代特性、表现独立个性、富有视觉表现力的海报作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