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情动人,以曲悦人”——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赏析

时间:2024-05-04

毛晖敏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诗经》是作为我国古代诞生的第一部诗歌合集而出现的,它也是国内首部完全褪去了脂粉气息与俗世气息的爱情诗典。而我们在本文中所研究的艺术作品《关雎》便来源于诗经当中的第一首作品,因而这首诗在诗经当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诗中所描述的是一名男子对于少女的思慕之情,由于他对少女的感情过于热烈,导致了少女的身影一直在他脑海中浮现,挥之不去,他无比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与少女结为夫妻,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这首诗也因此而成了列朝列代的人们追求爱情的寄托。时至今日,虽然身为《关雎》创作者的古代文学家早已离开人世,但是先辈的智慧结晶却并未就此断绝,反而随着《关雎》的广泛流传而深入人心,闪烁出了更加绚烂的光辉。

一、歌曲简介

1.创作背景

古诗词《关雎》所创作的时间节点正处于2000多年前的周朝,当时各国之间连年争战不休,周朝王室衰微,人民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饥寒交迫的环境当中。但艰苦的环境丝毫没有对人们的创作才能造成影响,民间诞生了许多追求美好生活的诗篇,朝廷中负责深入民间进行采诗的官员将这些诗篇收集起来,编撰成册之后,就诞生了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合集——《诗经》。本文所分析的作品《关雎》就属于合集当中的第一首,赵季平老师通过对其进行了包含编曲与配乐在内的二次创作,赋予了这首古典诗篇全新的时代色彩,这才诞生了这首声名远播的艺术歌曲——《关雎》。

2.歌曲介绍

艺术歌曲《关雎》的内容十分简单,诗中主要描述了一名男子对自己心中的“淑女”的追求,诗的前半部分主要阐述了他在没有同“淑女”在一起时辗转难眠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运用了采荇菜的行为来表达出他对“淑女”热烈的追求,而后半部分又描述了他在得偿所愿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奏起音乐来让“淑女”感到快乐。历朝历代大多将这首歌曲在婚礼时进行表演,用来赞美新娘与烘托婚礼现场气氛,表达了希望双方婚后能够琴瑟和鸣、恩爱美满的祝愿,歌中的“钟鼓乐之”以及“琴瑟友之”等歌词同样也很适合在婚礼上进行表演。经过赵季平老师的二次创作之后,这首歌曲又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色彩,糅合了古代的传统元素与现代的作曲风格,完全能够称得上是老树新枝了。

3.作者简介

本首歌曲的歌词创作来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具体作者不明,可以肯定的是它凝结了我们先辈的心血与智慧,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而配乐和作曲都是由我国知名音乐家赵季平老师独立完成的,他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之后又前往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在那段进修时光中,他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我,音乐素养与创作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的增长,并在以后的日子里陆续完成了《好汉歌》《霸王别姬》等代表歌曲的创作,而他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进步,创作领域覆盖面也不断增长,涵盖了歌剧、交响乐、昆腔戏曲以及影视配乐等多个方面,之后专注于影视方面进行创作,逐渐成长为了我国影视界配乐的领军人物,并获得了“最具东方色彩与中国民族特色作曲家”的高度评价。

二、歌曲的创作特征

1.旋律特征

《关雎》中创意性的将古典艺术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这也为本首歌曲的内容带来了浓郁的古典主义气息,歌曲的曲调与音律则充满了现代特色,二者的结合诞生了《关雎》这首在国内古诗词艺术歌曲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的瑰宝。从旋律特征方面来看,本首歌曲所采用的创作方式是我国古代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具体的的旋律走向参考了汉字声调的变化,创意性的采用了阳平,阴平,上升与去声等四个声调,在这种韵律走向的衬托下,略显平淡的背景音乐也给人带来了一种美好的享受。从歌曲的引子部分开始,赵老师就采取了颤音的形式,描绘出了一幅“君子逑淑女”的美丽景象,平铺直叙的旋律下,君子通过采撷荇菜的行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淑女的爱意,然后进入了高潮阶段,平稳的旋律发生了改变,变得忽上忽下,这实际上也从侧面反映了君子对淑女求而不得的心境。中间经过两个段落的过渡部分后,正式进入了本首歌曲的结尾部分,本部分的旋律以间奏为主,给人带来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2.调式调性特征

赵季平对《关雎》进行了完全的改变,将之前十二律吕记谱的调式修改为降七级音的燕乐调式,而歌词方面并没有做出改变,依旧是原版的五段式结构,同时这一结构也被广泛应用于周代的歌曲当中,而经过调整的曲调风格方面更加贴近于南宋时期的乐曲,庄重的同时也不失雅致。不仅如此,赵季平还创新性的将西洋和声体系融入了对本首艺术歌曲的创作过程当中,通常情况下,使用五声调式的歌曲都比较庄重与规范,但通过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结合,不仅曲调上体现出了明显的节奏感,同时意境方面也显得更为悠然自得。

3.词曲结合

相比现代的流行音乐来说,古诗词歌曲都更加讲究歌词上下联的对仗与押韵,为了更好地与歌词进行配合,歌曲的旋律也都比较富有规律性,只有将歌曲的歌词与曲调结合在一起进行欣赏,才能体会出当中的韵味所在。这首歌曲词曲结合部分整体呈方整型结构,第一部分音调比较舒缓,总领全篇,与同样使用了舒缓旋律的结尾形成了首尾呼应之势,歌曲中的经典语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思,中间部分的主音型选择的是和弦的分解段落,流动的音符与工整的歌词仿佛将人引入到了歌曲所描述的画面当中,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歌曲分析

1.曲式结构分析

歌曲采用了五声调式D羽七声清乐的调式,是一首工整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A+B+A)的歌曲。赵季平老师在《关雎》的开始部分使用了相对平稳的音调,这也让歌词上下句之间的衔接显得更为自然,之后又创新性的在“淑女”和“窈窕”两词上面加上了八分休止符,陡然上升的音调也将歌曲所表达出的爱慕之情烘托得更加深刻,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女子的美丽动人,感情真挚。歌曲的第二部分当中所使用的旋律发生了改变,目的是对男子不断改变的心理状态进行表达,凸显出他对淑女的喜爱之情甚至达到了“寤寐求之”的地步。下一部分的旋律与之前基本相似,但这一句的结束部分使用了更加高昂的音符来形容“乐之”,这种表现手法将男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歌曲推向了最高峰,歌曲的结尾旋律又变得逐渐舒缓,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遐思,也进一步表达出了爱情的美好与可贵。

2.演唱分析

演唱者在对这首古诗词歌曲进行演绎前,必须能够准确地把握到歌曲所抒发的感情,有句老话说得好:“乐者发于声也,声者发于情。”这也证明了情感的融入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对艺术歌曲《关雎》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歌曲的初始音量是比较低的,仿佛是画卷缓缓展开一般,同时为了表达出初见的美好,歌曲的首句音量不宜太高,同时“好逑”二字的气息应当微微下沉以表现出男子的沉稳,歌曲的第一部分应当用一种平缓的语调进行演绎。

歌曲的第二部分中,作者采用了“辗转反侧”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因此在对这一部分进行演绎的时候,演唱者的情感必须完全融入其中,随着男子的心情而改变,越到后面部分情绪就越是浓烈,一直到“侧”结束时应当唱出一个长音,为后面即将到来的高潮部分作出铺垫。

歌曲的下一部分也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在这一部分中,男子付出了行动去追求女子,他内心真挚的感情难以抑制的完全爆发了出来,演唱者在进行演绎时必须将这种感觉完全抒发出来,运用好腹部气息来保证气息悠长,在唱到“采”和“芼”的时候,演唱者必须充分打开自己的口腔以保证音量的高昂。

第三部分恢复原速旋律回落,表现出男子的心情由激动转入平静,要用一种低吟浅唱的感觉,唱出一种悠远的意境,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绵延不绝的意境,要求演唱者在短时间内完成气息与情绪的调整,结束对歌曲的演绎过程。

3.艺术价值分析

《关雎》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无论是在布局、结构还有表现手法上都有着众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它的珍贵之处却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学水平之上,它还是古典文化艺术和现代流行音乐之间融合的佐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男女之间真挚美好感情的祝愿与向往,更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生根发芽的证明。随着全球化的持续发展,文化输出也成了很多国家追求的目标,但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文化输出却是一件值得我们持续探索的事情。赵季平老师的这首《关雎》当中不仅融入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代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还创意性地运用了大量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这种将寓意深远的古典艺术气息与充满了现代风格的民族特色融为一体的创作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

四、结论

古诗词《关雎》创作于20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它深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是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赵季平老师的二次创作又赋予了它全新的活力,无论从创作特征方面来看,还是从曲调结构方面来看,它都融合了古今时代特色于一身,称得上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后所绽放出来的美丽花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首简简单单的《关雎》,带来的不仅是从古至今的美丽传说,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度体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