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时间:2024-05-04

张 海

(西安翻译学院译人艺语辅导员工作室,陕西西安 710105)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体系深化改革。其中,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俨然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不仅为高校教师人员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路径,同时还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资源获取想要的信息内容。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人员应该紧跟时代发展,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师人员应该积极拓展教学资源,解决以往教学资源局限性问题。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人员仍旧采取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氛围以及教学质量方面表现不佳。针对这一问题,建议高校思政教师人员应该积极转化个人的教学理念,适当利用创新教学模式,满足当代大学生发展需求。

一、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驱动导向研究

为全面推动与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理念的落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始终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不动摇。坚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要求,针对党的教育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其中,重点针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在微时代背景的促动作用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无论是在理念,形态还是在方式手段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该严格按照微时代背景下的驱动导向目标进行合理贯彻与落实。一般来说,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驱动导向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1.总体要求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作为推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学科内容,不仅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合理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还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及国务院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并反复强调高校应该确立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严格按照统筹规划与科学部署的原则要求,对当前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问题进行及时改正与优化处理。其中,对于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问题,应该立足于当前发展形势对其进行定向改善,以确保思政教育效果得以达到预期。

2.指导理念

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坚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指导理念,如继承与发扬马克思主义指导理念以及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切实合理的为学校办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内在保障。结合当前发展情况来看,为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得以全面贯彻与落实,教育工作者应该赋予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发展与践行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精神以及相关内容。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该紧密结合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坚持将教育强国目标落实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当中。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确立方面应该遵循高校学生个体发展规律,努力从多个方面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期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3.教育要求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应该立足于思想政治要求以及创新理论武装要求等方面,对当前课程体系内容进行合理创新与优化。其中,高校思政教师人员应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日常教学当中。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师人员应该坚持按照创新驱动原则,对思政教育课程的理论性与科学性进行全方位加强,确保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理念得以深化形成。除此之外,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者与推动者,教师人员理应具备良好的资质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可以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良好形成提供良好的内在驱动力。

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及挑战问题分析

结合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在发展需求表征方面存在多样化特点。在这样的特点影响作用下,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意识形态以及理念意识方面发生显著变化。网络时代的全面来临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课本上没有的资源信息,有效打破了传统资源信息获取有限的局面。然而,网络资源信息存在良莠不齐的特点,部分倾向性过强或者存在舆论误导问题的信息内容会对学生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再加上部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程度不高。再加上自身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存在不足问题,导致个人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思想理念形成过程存在偏差。针对于此,高校思政教师人员应该勇于承担起自身的教育重任,时刻把握高校学生思想动态变化情况。重点针对当前学生意识形态薄弱以及思想政治理念意识不强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与优化,以确保高校学生可以在微时代中坚定个人的思想政治理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课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可知,高校若想加强对思政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实施力度,应该立足于本校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针对当前学生意识形态以及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以确保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目标得以全面实现。以下是本文结合相关经验,针对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课有效性的路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1.适当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人员应该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思政教师人员必须转变传统填鸭式教学理念。可以适当将思政教学工作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当前思想动态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此同时,思政教师人员应该努力打破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影响,不可强制性要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活动,而是应该构建友好互动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抵触心理,提高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尽量让学生真正在课堂学习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我党政策方针。另一方面,思政教师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融合当前时事政治内容,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讨论当中,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除此之外,思政教师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以及多媒体技术手段,构建微信群或者QQ群等平台,让学生可以在平台中就着某热点新闻或者时事政治内容展开讨论。如可以讨论该热点信息蕴含的政治因素以及其所传达的思想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

2.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思政教师人员应该坚持以党的会议精神为核心驱动力、并以党的政治思想理念为重要推动力,坚持不懈地创新与优化思政教育工作方式以及理念内容,为高校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价值观理念意识形成提供良好保障。其中,对于当前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思想政治素养存在的偏差问题应该进行及时纠正。

最好可以从时刻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情况方面入手,明确学生三观,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举例而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人员可以就着社会某一现象或者热点问题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刻讨论,掌握学生对该事件的看法与观点。根据学生思想反馈情况,明确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同时,教师人员可以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潜移默化中纠正学生不良思想行为。

3.高度重视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做好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工作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质目标,积极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首要位置。为确保这一目标得以顺利实现,高校方面应该针对当前思政教师人员的职业能力表现以及行为举止规范等进行严格管理。通过不断提升学校思政教师人员职业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确保高质量学生工作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方面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主业聚焦到辅导员身上。要求思政教师人员应该始终坚守学生思政教育航线不动摇、确保每一位学生可以树立良好的三观。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思政教学工作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积极改正与优化,以期可以从根本上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有效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而是需要学校以及教师人员从多个方面统筹规划、合理部署,高度重视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部署问题。实施过程中,高校方面应该适当利用新兴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确保每一位思政教师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深化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认同感,为学生传播正能量以及正确的思政政治理念。与此同时,高校方面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时刻把握高校学生思想动态情况,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意识形态以及思想。相信在多方的联同努力下,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势必可以得到进一步深化加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